p; 所以面对德国人有可能进攻英国本土的威胁,英国统治者第一时间就恐惧了起来,他们不是恐惧德国人的军舰,而是恐惧英国底层无产者会爆发革命,就如法国大革命那样在伦敦爆发。和这样的真正的威胁相比,印度的安危又算得了什么呢?于是在威廉二世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英国人已经把他当成了自己最大的敌人。
威廉二世对于新式军舰的海试成功是兴奋的,他身边的海军将领们也异常的振奋,不过他们并不是觉得自己可以战胜英国皇家海军了,而是认为自己手上有了一张可以让英国人低头的牌。直到这一刻,德国人依旧没有产生挑战英国全球霸权的信心,他们只是想要夺取欧洲霸权,也就是彻底的打服法国人,德国海军被视为防御而不是进攻力量。
对于英属印度遇到的麻烦,威廉二世在幸灾乐祸之余,认为应当加大对于中国人的支持。他对自己的亲信们这样说道:“让中国人在印度继续折腾下去,他们在那里待的越久,英国人就越不能在欧洲对我们指手画脚…”
只是,英国人一旦放下身段,变脸的速度要比死板的德国容克们更加的迅速。在英属印度政府派出谈判小组劝说中国军队停战的同时,驻华公使萨道义也正式受命和清政府就中英边境展开了秘密谈判。
作为英国一名杰出的外交官,萨道义的外交思想并不是为英国尽可能多的获取利益,而是认为应当维护国际秩序,即大英帝国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这远比让英国在当地占有几块土地或多一份赔款更有利的多,这也是在辛丑条约中英国并没有狮子大开口的原因,俄国、德国、美国都报出了天价的赔偿,相比起他们的损失而言。
而萨道义本人的身份也是相当复杂的,他自己是德英混血,但是却娶了一个日本妻子,生了一个英日混血的儿子,作为亲历明治维新的英国外交官,他也拥有许多日本的朋友。在感情上他更为亲近日本,但是在外交上他认为应当保证中国的独立性,不管中国被谁吞并,对于英国的东亚秩序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但是萨道义也不得不承认,拳乱之后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列强已经很难再通过清政府去压制这种蓬勃兴起的民族意识。中国民众的排外情绪并没有随着辛丑条约的签订而消失,反而把矛头指向了签署条约的清政府,这是英国过去在世界各地没有遇到过的特殊情况。
在英国的殖民历史中,一般上层签署了割地赔款的条约之后,那么普通民众就会失去反抗列强的主心骨,这个国家内部的矛盾就会激烈起来,从而开始四分五裂,而英国正好可以分而治之。这是英国在印度和非洲屡试不爽的手段,至于美洲则压根没有原生的土著国家了。
但是中国和日本显然是个意外,这两个国家在遭到了外部的袭击之后,内部反而形成了更加统一的反抗意识。假如说日本的明治维新还属于日本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行动,哪怕是江户时代的日本,也是一个诸侯封建王朝,而不是一个真正的统一集权国家。那么中国这个一直以来的中央集权国家,迅速的就诞生了统一的反抗意识,要比日本更加的积极和迅速。
武汉政权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就站稳了脚跟,和武汉在对外战争中的胜利是分不开的。许多排外的保守派实质上并不支持武汉的土地政策,但是因为武汉挡住了列强舰队的进攻,使得这些保守派人士还是转向了武汉政权,反对北京在这个时候对武汉开战,从而给了武汉渡过虚弱初生期的时间。
在拳乱之后,萨道义就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压制住中国内部排外情绪的强力人士,以接替李鸿章空下的位置。在泰晤士报记者莫里森的推荐下,袁世凯就进入了英国人的视线。但萨道义一开始认为,袁世凯其实是不大合适的,因为他和皇帝的关系太过糟糕,按照他在日本的经验,民众不会接受一个反对天皇的政府的统治。
不过到了1905年时,萨道义发觉日本的经验并不能套用到中国,现在的中国反对满人统治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潮,人们关心的是,满人该怎么下台。于是,袁世凯和皇帝之间的矛盾就变的不重要了,特别是在北洋军挡住了俄军的进攻后,萨道义认为应当加大对于袁世凯的支持,以对抗武汉政权。
第333章 袁世凯的担忧
从伦敦传来的消息,进一步加强了萨道义的想法,他认为假如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镇住局面,那么中国很快就会失去秩序,甚至出现南北对峙的局面,这显然是不利于大英帝国的利益的。
因为战争将让英国过去几十年来在中国的经营化为乌有,没有了一个中央政府对各地的势力加以压制,那么英国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去对付各地的独立势力。在这个列强纷起的时代,英国不可能再维持住东亚的秩序。
萨道义的思想转变,对于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军政集团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虽然北京因为俄国的入侵已经失去了最后一块遮羞布,但是袁世凯却不能就此抛弃北京,因为北洋失去了中央这面旗帜后,在国民心目中的号召力还不及武汉。
因此当唐绍仪带回了萨道义的最新条件后,袁世凯确实是心动了,他一直都认为武汉之所以这么胆大妄为就是获得了德国的支持,假如英国愿意站在他背后,那么北京这面旗帜对他来说就没那么的重要了,于是武汉指责朝廷签署的那些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他也就可以切割出去了。
今日南北之争,不仅仅在于实力之争,也在于人心之争,而清政府的人心早就玩完了。就连那些开明士绅也是主张通过立宪国会以取代满人专制的朝廷,而不是继续捍卫满人的大清。之所以这些开明士绅主张立宪而不是革命,是因为他们担心革命会让那些底层民众上台,比如武汉的工农兵委员会,简直就是士绅地主的死敌了。
如果说1905年7月之前工农兵委员会对待士绅地主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那么7月之后就完全是蛮横不讲道理的武力镇压了,在这些士绅地主看来,这些所谓的肃反行动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什么区别?几代人传下的家业,工农兵委员会一纸文书就没收了,农会还要对所谓的土豪劣绅要进行公开的批斗游行,把士绅地主的所有声望和体面都踩到了泥里。
要不是真打不过武汉的工农红军,士绅地主们已经试过,那些试图对抗土地改革的私人武装,包括山里历史悠久的土匪山寨,在装备了机枪和迫击炮的工农红军面前,完全就是土鸡瓦狗。
那些制造了农会积极分子灭门惨案的地主和土匪,除了直接逃离武汉管制地区的,就没有一个能逃脱革命法庭的审判的。从八月到十一月,湖广地区被枪毙的土豪劣绅及土匪头子,总数超过了8000余人,被判刑的超过三万,还有十余万人被判处劳动教育。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