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夺取了这座英军承担围剿任务的重要据点。
得到这个消息后,一直在准备围攻班乔戈尔的吴禄贞也非常的高兴,他认为应当尽快的把班乔戈尔拿下,然后把兵力用于西路,做好围歼英军西路军的准备。不过监视班乔戈尔的陈竟存则有不同意见,他发信回来汇报,班乔戈尔的防御工作做的相当完善,驻守该地的英军士气并未动摇多少,强攻该城恐怕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为是否攻打班乔戈尔,军事委员会召开了一个会议,综合了各方情报的考虑,林信义最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看来班乔戈尔的英军已经得到了西里古里的消息,否则他们就不会那么的紧张。
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还没有攻坚作战的经验,而班乔戈尔也不是我们前进路上必须要搬走的绊脚石。西里古里的英军已经退到提斯塔河五天了,我们虽然动用了游击队切断了他们的电报线路,但是我认为这个时间也足够加尔各答得到消息了,更别提我们现在还拿下了赛义德布尔。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加快行动,那么更南面的迪纳杰布尔、赖根杰、勒库纳特布尔、格蒂哈尔都会收到情报变得警觉起来,那么我们就会面对一个个小而坚固的防御阵地,攻击这些城市将会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让西路英军获得撤退的时间。
因此,我赞成陈竟存同志的意见,以一个营的兵力加上本地游击队监视班乔戈尔,主力加快向南进攻,让李根支队继续向前突击,不要给英军集结防御的机会,后续力量要尽快跟上,和李堂支队配合粉碎英军的包围圈后,就立刻向西进攻赖根杰、勒库纳特布尔、格蒂哈尔,切断英军西路军的后路,只要围歼了这支军队,班乔戈尔的汤森中校就没法给我们制造麻烦了,因为他们得不到当地民众的支持,他们在班乔戈尔只是一只孤军…”
11月6日,驻守迪纳杰布尔的约翰.贝尔少校忧心忡忡的站在自己办公室内观看着墙上的地图,迪纳杰布尔和赛义德布尔一样,是支持围剿部队的两座重要后勤城市之一,但是现在的迪纳杰布尔只有半个连的印度士兵和几十名警察,因在洛将军和汤森中校的命令下,他把城市周边的部队几乎都调走了。
昨天他却得到了一个噩耗,赛义德布尔被中国人攻下了,汤森中校的部队下落不明,他只能向洛将军报告了这个坏消息,并从封锁中国人的前线抽调回部队,但是这些部队想要撤回来,至少也要到下午或明天,也就是说现在正是迪纳杰布尔最虚弱的时候,他只能祈祷中国人慢点过来,最好是不要过来。
只不过上帝似乎距离印度太远,没能听到贝尔少校的祈祷,他还在思考着那支部队会先返回迪纳杰布尔时,突然就听到了枪声,他立刻叫来了自己的副官,让他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但很快他的副官就跑回来脸色苍白的向他说道:“是中国人来了,他们的骑兵抵达了城市北面和警察交火了,我觉得那些警察抵挡不住。”
约翰.贝尔少校于是下令道:“让所有的文职人员都拿上枪守住军营,让哈桑军士长带一个排去接应警察,要是对方人太多就退回到军营,让他们去抢劫城市,我们只要等到布朗上尉回来就有转机了…”
约翰.贝尔少校的应对并不是一厢情愿,过去印度士兵爆发过多次叛乱,但是他们除了杀人和抢劫之外,几乎很快就会迷失自己的目标,从而给英国人留下平乱的时间。因此英国人对于印度士兵的叛乱,都是习惯性的选择一个坚固的房子坚守,然后等待救援。
不过这一次贝尔少校的对手显然不是过去那些没有组织的士兵和农民,进攻迪纳杰布尔的军队迅速的控制了城市中的关键部位,就立刻向英军的军营发起了进攻。
虽然在英国人的指挥下,印度士兵坚持了一会,但是到了中午时分贝尔少校还是选择了投降,因为中国人夺取了军营附近的制高点,开始居高临下的射击军营内的一切活的生物了。不管英国人如何威吓那些印度士兵和警察,他们也不肯继续战斗下去了。
迪纳杰布尔的失守,震动了那些正在前线和李堂支队对峙的英军,他们开始四散逃亡,而接到了消息的李堂也开始了大反击。11月6日下午,李根支队的前锋拿下了赖根杰,11月7日又夺取了勒库纳特布尔这个西路军后方的铁路枢纽。
第325章 殖民时代的终结
中国军队夺取了勒库纳特布尔的时候,罗伯特.坎利夫.洛将军在吉申根杰才收到约翰.贝尔少校送来的消息,事实上之前也有零星的消息传来,说中国军队攻占了赛义德布尔,不过这种不确切的谣言实在太多了。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最让罗伯特.坎利夫.洛将军感到困惑的就是中国军队在什么地方,结果一个又一个的情报传到了他面前,可基本都被证实了只是谣言。
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谣言就是,中国军队出现在了恒河和博多河交接处的拉杰沙希地区,为了防止中国人渡过恒河或博多河,他不得不抽调了一支机动部队过去,结果事后发现不过是一群农民反对地主收走自己的土地制造出来的谣言,虽然他的部下绞死了那几个农民,可是中国人却趁机打开了突破口溜出了包围圈。
所以,洛将军和他的部下现在都不大相信那些小道消息了,而是力求从正规渠道获得消息,他们把这种小道消息视为了中国人的诡计。当然,真实的情况是,英军根本没法分辨出那些情报是真实或是虚假的,哪怕他们占领了这片土地快两百年了,英国人在这片土地上依旧还是一个外人。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更是彻底的摧毁了英国人对印度社会的改造可能性,他们意识到自己对于印度社会的改造只会激发起印度民族主义的思潮,而不是把他们变为一个真正的英国人。当然,英国人也从未想过把印度人变为一个真正的英国人,他们只是想把印度人变为自己的奴仆,搭建大英帝国的一种耗材而已。
所以在1857年之后,英国对印度社会的改革就开始缓和了下来,主张利用印度的传统来维护英国对印度的统治的理念占了了上风。于是,在印度生活的英国人其实和在伦敦生活的英国人没什么区别,就如同在伦敦生活的贵族和有产者不会去逛伦敦的下东区一样,这里的英国人也不会去印度人居住的社区,双方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
于是,当林信义建立起了印度的基层社会组织并对印度地主阶层进行打击之后,英国人的耳目顿时就被削弱了。西姆拉的印度情报部门和加尔各答的警察特别支队,这些对印度社会内部进行情报管理的部门,实质上都是针对印度的有产者和知识分子的,因为英国人认为只有这些人才有能力掀起一场反对英国统治印度的民族运动。
老实说英国人的预估并没有多大的出入,因为底层的印度人连活着都很艰难了,哪有时间去考虑如何驱逐英国统治者的问题?他们最多也就是发起几次农民暴动,但是这种暴动因为不能得到其他地区民众的支持,所以最后大多在孤立无援下被英军用武力镇压下去了。
只有印度有产者和知识分子领导的民族运动,才能跨越地区和种姓、宗教,引发一场真正能够撼动英国在印度统治的民族风暴。但是,当中国的武装力量成为一种不可控制的外力因素后,英国过去近200年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经验几乎全部破产了。</p&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