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92节(第2页/共5页)

>     汤森中校派出的通讯骑兵很快就被李根和拉尔领导的部队给拦截了下来,他们的任务是拦截逃向赛义德布尔方向的英军,但是汤森中校就地设防,等待后方部队来接应自己,倒是让他们的任务落了空,不过李根很快就向后方的陈竟存汇报,认为可以用少量兵力监视班乔戈尔的英军,然后以主力伏击从赛义德布尔过来的英军援军,再顺势进攻赛义德布尔,这样汤森中校也就等于失去了外援,只能坐困于班乔戈尔了。

    陈竟存很快同意了李根的建议,他把自己部队加强给了李根,使其兵力达到了2营,自己则带着一营兵力监视班乔戈尔,等待着后方主力部队上来合围班乔戈尔。

    那么此时的林信义在做什么呢?他正在西里古里实施扩军和建立地方人民委员会。虽然和吴禄贞的部队汇合后,他们手中拥有了近10营兵力,不计算游击队的数量,但是想要和英军展开正面会战和控制地方,这10营兵力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山下这么多英军俘虏也不能不进行管理。

    因此林信义主张,以三分之一的正规军,三分之一的游击队,三分之一经过教育转化的俘虏兵组织新的部队,以增强当前人民委员会的武装力量。虽然之前林信义在西藏时已经挑选了部分英军俘虏组建了自己的部队,但当时吸收的这些俘虏数量并不多,且一开始也不是直接让他们去战斗的,只是做一些辅助工作,慢慢的才纳入到了作战序列中。

    但是这一次林信义主张当即把转化的俘虏兵补充入自己的部队中去,一时引发了包括吴禄贞在内的军官们的反对,就连印度人自己都对这些英军俘虏不能相信,因为这些英军中的印度人镇压起同胞来可没有手软过。

    林信义则说道:“英国人使用单一种姓、单一地域组建这些军队,使他们之间互相牵制,在英国人和服从英国人的印度军官的监视下,他们当然很难反抗命令。

    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士兵并不是不想反抗而是不敢反抗,经过身份背景的调查,当众的诉苦,他们已经能够意识到压迫自己的到底是那个阶级。也许这其中有些人会犹豫不决,但我相信大部分人是可以转化过来的,现在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还有什么比一场战斗更能让他们下定决心?”

    第324章 觉醒的印度人民

    钱德尔被林信义叫去,得知自己被任命为第14营的政治委员时,他一度推辞道:“不,委员同志,我觉得自己还不能胜任这一工作,我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了解的还不够,我读的书也不多,我觉得自己还应当多多的学习,而不是去领导他人。”

    林信义看着他说道:“不,钱德尔同志,这不是请求,这是党的命令。我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样还不够深入,但是我们都是基于一个共同基础上去学习的它,那就是解放印度人民。只要抱有这种思想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学习,而不是脱离工作去学习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的,它不是党的圣经。现在印度人民需要你去担任第14营的政治委员,因为那些刚刚脱离了压迫的俘虏兵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前进,我相信你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作为一名在格尔西扬战役中被俘的印度士兵,钱德尔从中国军队的俘虏转化为印度劳工党的一员,其实过程也并不复杂,中国同志只是告诉了他们的痛苦来自于何处,要如何去解除这种痛苦而已。

    愿意加入英军的印度士兵,基本上都具备了想要改变自身命运的朴素想法,向现实屈服的印度人只会成为虔诚的教徒,期待来世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这些印度士兵被俘虏后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因为这是一种真正的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理念。

    特别是那些低种姓的印度士兵,他们不仅要受到英国军官的压迫,还要受到高种姓士兵的压迫,他们对于英军的这套体制的愤恨,要比所谓的印度民族主义对于英国殖民者的痛恨更甚,只不过平日里英军的军纪和种姓制度的双重枷锁困住了他们,使得他们无从反抗而已。

    当一种外力去掉了这双重枷锁,品尝到自由的印度士兵们是难以再回到英军的体制中去的。钱德尔正是这些觉悟了的印度士兵中的一员。林信义之所以敢大胆的提出就地转化印度的俘虏士兵,是因为从西藏到锡金到印度平原上,他对英军内部及印度乡村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并已经教育出了这样一批愿意解放自己的印度战士。

    而钱德尔同样被这个团体给深深吸引了,因为过去几个月中他参与了印度平原上的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他同样希望这些制度能够实行于自己的家乡,并且通过这些运动他深刻的理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基础理念。他拒绝自己的新任命,是确实的认为自己还不够资格去承担新的职位,而不是有什么其他担忧和畏惧。

    但是在林信义的说服下,他认为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而不是一个官职后,他的想法就改变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推开工作,因此很快就向林信义表示,自己一定会克服困难完成这项工作。

    林信义于是鼓励道:“钱德尔同志,他们和你一样,都是受压迫的人,区别在于你觉醒了而他们没有,所以只要你抱着这样的心理去帮助他们自我觉醒,工作就很容易进行下去,尊重每一位同志的人格,警惕那些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坏思想,劳动者就没什么敌人不可战胜的…”

    扩军行动要比吴禄贞等军官,包括林信义在内,想象的还要顺畅的多,以钱德尔为首的政治委员们通过士兵委员会很快的控制住了新军的思想动态,并确保了这支新军能够负担起一些简单的工作,很快吴禄贞等军官们就发现了转化俘虏兵的好处,这不仅极大的减轻了他们的看管压力,还能把可靠的部队抽调出来执行更加重要的任务。

    于是一开始持反对意见的军官们,很快就认为应当把俘虏尽快的转化为战士,从而加强自己这方的兵力。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军事任务,他们自然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实力。

    不过林信义却依旧拒绝了这种从保守到激进立场的转变,假如有时间的话,他当然还是支持先把这些士兵解除武装释放回去,然后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征召分享了土地改革成果的农民作为军队的骨干,那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现在这些转化的俘虏兵还是缺乏一种和地方上紧密联系的利益关系,打一打顺风仗还成,想要完全依赖他们去当主力,显然是不成的。

    在组织新军的过程中,他也没有忘记建立西里古里的人民委员会,虽然这里一直都是英军占据的地盘,但是此前被委派到本地茶园、乡村活动的党员们还是建立了初步的组织。正是依赖这些组织,他们才能清楚的了解英军的兵力布置,和乡间的每一条小路。

    本地工作最为活跃的库马尔同志被任命为了西里古里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林信义要求他把当地的基层组织都统合到西里古里人民委员会中来,从而建立起西里古里的人民政权,并领导本地人民肃清那些四处流窜的英军逃亡士兵。

    11月3日,正忙于工作的林信义很快就接到了第一个好消息,李根和拉尔领带的支队在赛义德布尔北方15英里处伏击了前往增援班乔戈尔的英军,大约有一个营的规模,李根随即对兵力空虚的赛义德布尔发起了进攻,并成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