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88节(第5页/共5页)

是那种一拍两瞪眼的决斗后,北洋军将士就开始寻找提升自己的存活率的办法了,防御方总是比进攻方有优势的。

    不过对于科伦真科夫少将率领的部队来说,东面战线上的胶着状态给他们带来了重大危机,因为阿尼西莫夫将军的拒绝,使得他们不得不在一块缺乏水源的海岸边进行驻守,还时不时的会遭到中国军队的炮击,第二天之后海上的军舰已经没法再用舰炮还击了,因为他们的炮弹快要打完了。

    虽然科伦真科夫少将试图向东北方进攻以和阿尼西莫夫将军汇合,但是他之前的判断得到了验证,远离了舰炮的保护之后,中国人开始肆无忌惮的用大炮轰击他派出的部队了。科伦真科夫少将支持到第四天,他的部下们终于忍受不了这种动弹不得的处境,强烈要求撤离这该死的陷阱,面对有可能引发的哗变,少将选择了屈服。

    9月15日,营口派出了船只将科伦真科夫少将所部接了回去,这支部队在山海关一无所获,反倒是丢下了所有辎重和将近一个营的兵力。随着科伦真科夫少将的撤退,阿尼西莫夫将军也遇到了不得不撤退的麻烦,因为他的炮弹储备用完了,而中国军队的火炮却越来越猛烈了。

    当一支中国骑兵出现在绥中附近后,阿尼西莫夫将军认为自己的军队有被中国人包抄的嫌疑,于是决定把前方部队撤回到绥中。他为此向总督发电:“…仅凭一个步兵师的规模显然是不能够击破正面的敌人的,我们把大部分兵力用在了保护后勤线上,用来攻击中国人的部队还是太少…至少要组织起一支集团军才能快速的突破中国人的防线,从而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抵抗…”

    第311章 南北所关注的

    俄国人的撤军并没有引发各国的震惊,在经历了山海关之战后,俄国人居然依旧企图以同前次相差无几的兵力去击败中国人,这种立足于维护俄罗斯帝国面子而不是出于战争规律做出的决定,哪怕是法国人都难以看好了。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再一次击退俄国人还是给他带来了真正的好处了。英国人终于在关税冻结问题上松了口,在武汉发起兵变之后,因为武汉采取了武力夺取海关的举动,直接导致英国人宣布冻结了中国海关税收。

    这对于武汉来说其实没啥感觉,因为武汉一度连长江航道都截断了,摆出了一副断绝外贸的架势。哪怕后来放开了长江航道,武汉也没有把海关控制权交还给英国人,反而认为赫德所领导的总税务司没有服务于中国,比如在英军入侵西藏时,海关中的洋员替英国军队欺骗了西藏官兵,这已经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

    由于英国没能在武力上压倒武汉,加上德国和美国认为西藏事件中在中国海关中任职的英国人确实有失操守,于是英国不得不放弃了对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海关管理权的干涉,转而承认这是中国的内政,希望通过清政府恢复海关对这一地区的海关管理权。

    英国人希望清政府先恢复对湖广、四川地区的海关管理权再谈冻结关税的问题,而清政府则需要先拿关税扩充军备,然后才能去谈海关统一管理的问题,双方之前就这一问题谈了多次,但一直都没能谈出一个结果来。

    这一次英国人做出了让步,把冻结的关税交给了袁世凯使用,这实际上就等于给北洋军打开了财源。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海关关税大致在13%左右,去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5.8亿两,关税超过4000万两,现在被英国人冻结的款项大约在400余万英镑,相当于4000万日元,这对于被地方督抚扣押了应缴税收的朝廷来说,简直就是一剂回魂汤了。

    不过英国人也向袁世凯表示,他们接下来恐怕是难以阻止俄国人占用关内外铁路了,不过依旧会对山海关到天津段的海岸安全承担责任。袁世凯思考了半天,方才对着唐绍仪恼火的说道:“英国人这是坐山观虎斗啊,打死了谁他都不心疼。”

    唐绍仪也只好摇头苦笑着说道:“和俄国人拼下去终究是不划算的,打跑了俄国人还有日本人、德国人。我看,终究还是要依赖外交解决问题,否则我国和俄国在这里拼个你死我活,不都是便宜了别人吗?”

    袁世凯也点头承认了这一点,但他还是叹息着说道:“我倒是想和,但是现在是俄国人不肯罢手啊,他们一次次碰壁,我担心这仗是要越打越大了。”

    唐绍仪思考了一下后说道:“俄国独占满洲,终究还是损害了各国的利益,英国人虽然说是持中立立场,但是他们倾向于我们的举动还是很明显的。所以,要是能够拉拢其他国家居中说和,俄国未必不会罢手。比如美国和日本,他们恐怕是希望满洲保持原样的。”

    袁世凯想了许久,还是摇头说道:“美国离我们终究太远,他们就算有心也是无力,日本又距离我国太近,前门驱虎,后门迎狼,这种蠢事还是不能做的。最好还是和俄国人单独沟通,只要他们愿意承认我们对于满洲、外蒙的主权,其他利益皆可商量。这件事,你再去同俄国人谈一谈吧。”

    虽然没能让袁世凯接受自己的主张,但唐绍仪还是接受了袁世凯的命令,他觉得袁世凯的主张其实也没问题,就是俄国人不太可能接受,但既然袁世凯这么说了,他也只好先去试一试了。

    唐绍仪这边刚刚离开,袁世凯就把田文烈叫了过来,向这位负责北洋军后勤的心腹说道:“虽然我们这一次又击退了俄国人,不过前线也是叫苦不迭。

    将士们认为俄国人的炮火太过猛烈,俄兵冲起来又极为勇猛,我们在前线放多了士兵会被炮火杀伤,放少了又挡不住俄兵的冲锋,所以需要更多的马克沁机枪和快炮,特别是南军用的那种小型的堑壕炮,另外就是大量的铁丝网、地雷和手榴弹,还有挖掘土石的工具等。

    这马克沁机枪还能向德国人或英国人购买,但是堑壕炮和手榴弹,还有子弹、炮弹,你去同武汉那边联系联系,看看他们肯不肯卖。他们既然讲保家卫国,现在总不能拖我们北洋的后腿吧…”

    与此同时,山海关内傅慈祥巡视完军营之后也走入了张难先的办公室,看着他正伏在桌子上写东西,不由好奇的问道:“是给家里写信?”

    张难先一开始摇着头,但很快又点头说道:“也可以说是给家里写信,我准备把这两次作战的感受总结一下,然后寄给军事委员会。”

    听到这个,傅慈祥顿时也提起了精神,走到了他对面的窗口坐下,就着午后的阳光说道:“说来听听,看看和我的总结有什么不同,我也正打算给军事委员会就这两次交战做个总结呢。”

    张难先听了顿时停下了笔,然后看着面前的信纸念道:“从这两次作战的情况来看,土地革命是军队思想工作的根本,也是军队组织和纪律的基础。从宣传民族主义及家国理念的效果来看,先讲清楚谁的家?谁的国?才是凝聚士兵人心的根本问题。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