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86节(第2页/共5页)

、段祺瑞、冯国璋都劝说在秦皇岛的袁世凯上车返回天津,至少也退到昌黎县去,反正盛京将军都在昌黎不肯到前线来,作为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什么要在前线冒险呢?

    被这些部下们劝的不耐烦了,袁世凯终于发狠的说道:“老子全部家当都推上桌了,就算要输的倾家荡产,老子也要看一看是怎么输的。你们不用再劝,既然在朝鲜老子都能逢凶化吉,那么今天还轮不到老子去死,你们要是还记得老子对你们的恩情,那就在战场上给老子看个明白。让老子退回去,老子现在能退到什么地方去?天津?北京?还是菜市口?”

    见袁世凯连这样的狠话都撂出来了,大家也不敢再劝下去了。确实,现在朝廷对于袁宫保的恩宠可以说都能赶上鳌拜了,要是这样还来一个俄军进逼北京,难道真当朝廷是吃素的绵羊了么。大家只能赌咒发誓,必以死相报大帅恩德。

    8月12日,多云,有微风从西南海上吹来,因此早上的气温还是相当适宜的,卡什塔林斯基少将觉得大约不会超过华氏70度的样子,看来今天是一个适合作战的天气。伊尔曼中校的炮兵阵地设置在南门下的一片菜地里,中国人相当的勤劳,靠近城墙边的土地都被开发了出来,这给中校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过幸好,中校手下的炮兵还算尽职,在9点之前依旧完成了炮兵阵地的布置。在西林斯基上校的请示下,站在城墙上的少将点头同意了发起进攻。很快第八团和第六团就分别开出了城外列阵,接着一连骑兵对铁路桥进行试探性的进攻。

    当骑兵连队成散开队形分成三路,铁路桥两侧的河滩各一路,桥上一路,以试探能否通过这些地区时,俄军对中国炮兵阵地的试校射开始了,很快中国炮兵也开始了还击,但炮弹都不知飞去哪了,且只有几门大炮在轰击,中国炮兵的拙劣射击都让站在城墙另一边的各国观察员摇头不已了。

    从锦州向山海关进攻的时候,各国就派出了观察员观察这场战争,不过俄军进攻的太快,中国军队都没有还手之力,所以这些观察员就比较不尽职了,要不是山海关具有象征意义,今天这些观察员还真不一定会跑来观战。

    一名法国上校放下了望远镜摇着头说道:“看来这又是一场武装散步,接下来我们可以直接去天津等待了。老实说,我宁可在利顺德的俱乐部打一场桥牌,也比这里观看无趣的胜利有意思的多。”

    德国的劳恩施泰因中校还是抱有一些期待的说道:“也未必会一帆风顺,假如中国人能把三个环形工事的防御性能发挥出来,那么还是能够给俄国人制造一点麻烦的…瞧,他们在壕沟前埋了地雷,我就知道事情没这么顺利。”

    法国上校却不以为意的说道:“这有什么意义,地雷只能阻碍进攻,并不能消灭敌人,真正能给俄军造成威胁的是大炮,但是俄军已经抓住中国人的炮兵阵地了,瞧,没有了炮兵的支援,接下来就是俄军大举出动的时机了…”

    就在几分钟前,位于铁路线北侧的北洋第二镇炮兵阵地上,几名士兵正瞧着山海关方向闲聊着,“那些俄国人真的会这么蠢吗?把这些木头当成是大炮?”

    “远远看上去应该看不出来吧,这里距离山海关有6、7公里呢。再说了,不是还有几门真的大炮么…啊,管带要我们开炮了…俄国人真朝我们开炮了,快跑…”

    第302章 不一样的战斗

    谢迪赫是一名年轻的哥萨克,他跟在自己的Uryadnik身后从铁路桥的北侧过了宽阔的浅滩,他们是来自赤塔的第三哥萨克团,由4个百人队组成,第一支百人队为全团试出了过河的通道后,剩下的三支百人队就分成了三路:桥上、桥下南北两侧。

    虽然并没有参加过几次战斗,谢迪赫是03年的时候被征召的,主要的任务是对付那些满洲的土匪,02年之后袭击铁路的事件就开始增加了,这些满洲土匪中最麻烦的就是马匪,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是来去如风,很难被击溃消灭,因此哥萨克的任务就繁重了起来。

    不过谢迪赫却很喜欢骑着马向着敌人冲锋,然后看着敌人惊慌失措逃亡的样子,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一名真正的哥萨克。不过作为一名新手,他还不能如那些老手那样独立的选择自己的战斗目标,只能跟在Uryadnik身后发起冲锋,也就是俗称的“鸡雏”。

    在战斗中一边操控马匹,一边观察环境,然后还要寻找合适的目标,这可不是新手能办到的事,只有那些娴熟于骑兵作战的老手,才能轻松而快速的找到敌人的薄弱环节,然后冲过去结束战斗,若是选择了错误的目标,那么就会让自己及同伴遭到不必要的伤亡。

    谢迪赫所跟随的Uryadnik是一名超过15年服役经历的老兵,虽然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就没有打过大的战争,可是他的Uryadnik还是参加过几次中亚平叛战斗和1900年进攻满洲的作战过的,并且还获得了一枚三级乔治十字勋章,现在还挂在他的胸口呢。

    所以,谢迪赫跟着他冲锋时从来不会去考虑其他问题,只要低头看着对方的马尾就好。有了前面部队的探路,他们这队人很快就穿过了浅滩踏上了河岸。Uryadnik开始调整冲锋方向,队伍开始转向了左前方,居于队伍中间的谢迪赫快速的撇了一眼右侧和前方,发觉一道铁丝网斜斜的伸向了右侧的河中,在靠近铁丝网的地方躺着死人和留恋主人不肯离去的马匹。

    铁丝网的高度其实并不算很高,大约在一个站立的人的胸口位置,让马匹冲锋加速未必不能跳跃过去,有人显然尝试过这种高难度的动作,不过看到铁丝网后面被炸成碎片的人马,也知道铁丝网围住的是一片雷区了。

    只是,谢迪赫很快发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了,不管是铁路桥上过来的同伴,或是铁路桥下两侧过河的队伍,在这些铁丝网的逼迫下,最终只能挤到一块去,这就像是他在江中放置的鱼笼,开口很大但入口很小,鱼越是往里游就越是把自己陷入了一个狭窄的囚笼中去。

    前方的Uryadnik已经好几次试图调整方向和速度了,但是在后方骑兵的压迫下,他又不得不继续前进,且必须要加快速度才能避免扰乱整个队形。哥萨克虽然不如欧洲骑兵那样要求保持齐整的队形发起冲锋,但也吸收了欧洲骑兵的作战经验,知道在冲锋时保证完整的队形的重要性。

    只是这样一来,在他们正前方的目标很快就变成了侧方的目标。虽然上校要求他们过河后只要冲击敌军的炮兵阵地就好,但是哥萨克们并不喜欢把敌人留在自己的后背,所以略略放宽了些攻击的目标。但是现在看来,中国人并没有给他们选择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