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能凭空诞生的,那么当全体劳动者享受着这些公共服务的时候,他们能认为自己是在剥削某一部分劳动者吗?
…确保无产阶级专政,不让国家为剥削阶级掌握,这才是反对剥削。主张工厂、土地为某一部分劳动者所有,拒绝其他劳动者对这些工厂和土地的所有权,这也是一种剥削思想,因为你们试图独占归全体劳动者所有的生产资料…”
第267章 可望不可及
2月10日,英军2000余人从西里古里出发花费了4天时间抵达了廷达利亚不足一英里的地方,在廷达利亚之后便是一处山间盆地,那里就是过去印度平原通往锡金的重要口岸格尔西扬了。
主持这次进攻的是查尔斯·梅利斯中校,担任前锋部队指挥的是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中尉。这支英军有两个印度营和一个英国步兵营,剩下的就是担任后勤运输的印度苦力了。
查尔斯·梅利斯中校的心情还是不错的,因为从进山以来他们就只遇到了零星的攻击,完全没有达到阻碍他们前进的程度。站在一棵树下看着山顶的小村庄,中校对着身边的部下们说道:“只要拿下了格尔西扬我们就不前进了,让黑格上校先派人把通往这里的铁路修好,只要先稳固住这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从格尔西扬往上打了。”
中校的话得到了身边军官们的附和,不过也有人认为,“那些中国人该不会已经退回高原去了吧?就算他们获得了大吉岭和噶伦堡的物资,他们也没法变出一支部队来啊。或者,我们应该在占领了格尔西扬之后,派出一支小分队前进探路…”
虽然这些英国军官们没有出声,但并不觉得同僚说的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他们对于西藏远征军的失败还是觉得有些荒唐了,他们实在是难以想象,一支装备了机枪和大炮的军队是怎么输给一群野蛮人的。拜泰晤士报等英国报纸的宣传,凡是和英国军队对抗的东方土著,都是粗野、勇敢和鲁莽的野蛮人,正在无望地做着反对文明的挣扎。
所以,野蛮人要是击败了英国军队,那么一定是采用了人海战术,用无数生命换取了击败一小支英国部队的荣誉。这种谎言听多了,哪怕是这些英国军官们也形成了对于东方土著部队的固化印象。他们认为的中国军队,就是一群留着猪尾巴,拿着火绳枪,穿着宽松大褂的瘦弱儿童,看起来还不及非洲黑人那么的有勇气。
因此,哪怕中国军队已经取得了这么多胜利,这些英国军官们也还是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损失惨重,所以无力阻止他们向着大吉岭进军了,否则这么好的山间形势,为什么中国人不利用起来呢?从印度平原到廷达利亚,直线距离不过30英里,但是不断的上山下山,却让他们足足步行了4天。
哪怕英国人对西里古里到大吉岭的道路做了修缮,比之从前的骡马小道要好走了许多,但是这些道路依然是环绕于山间,濒临于悬崖之上,有些地段只需要几人就能迫使他们整支部队不能前进了。这也是总司令基钦纳勋爵听说大吉岭、噶伦堡丢失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派出军队反攻大吉岭,而是先调兵在山下设防的原因。
因基钦纳勋爵知道,着急反攻大吉岭,只会在这段山路上遭到痛击。事实,如果不是总督寇松爵士坚持要邀请尼泊尔王国出兵帮助英属印度政府夺回大吉岭和噶伦堡,基钦纳勋爵还主张在等上一段时间,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于英属印度军队的整顿还没有得到一个初步的成果。
但寇松爵士的做法让这些英国军官们感到了羞辱,虽然在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时候,英国人请求尼泊尔人出兵帮助镇压了印度民族起义,但那毕竟还是东印度公司统治的时期,现在都是英王直接统治的时代了,怎么还能请一群野蛮人来帮助大英帝国报仇?
虽然英国政府并不介意使用野蛮人的力量去对付野蛮人,但对于英国军官们来说,寇松爵士的做法就是表明他们的无能。这就意味着,当这件事平息之后,伦敦就有借口对英属军队进行大力整顿了,事实上在布尔战争之后,伦敦就这么想也这么干了,基钦纳勋爵搞什么印度军官团,就是在侵犯大家的利益了。
一直以来,英属印度的官员都是有着传承的,不管是文官家族或是军官家族,这些家族最终的都可以追溯到东印度公司时期,他们已经在英属印度的军队和政府中缔结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家族中的年轻人跑来印度从政、从军获得提携,然后就可以舒服的占据英属印度政府和军队中的高级职位了。
印度的精英们就是对这种情况感到了不满,他们曾经在报纸上公开指责,“不列颠人所占据的英属印度的高级职位,每年要从印度拿走1000万英镑的薪酬,这是用印度的水浇灌了别人家的田地。”
在每年一千万英镑的薪酬面前,谈什么大英帝国的安全。因此在英国军官们的极力主张下,基钦纳勋爵终于还是做出了妥协,决定让两支军队从西里古里、贾伊加奥恩分别发起进攻。
贾伊加奥恩位于不丹南部的山口,这里是少量部队的佯攻,西里古里这里则是主力,毕竟这里有一条铁路,只要夺取了大吉岭,那么往山上运输物资就容易了。
查尔斯·梅利斯中校站在山腰往上望着廷达利亚时,林信义也正站在对面的山上观察着英军的东西。这里的地形就像是一个M,M的下口就是山谷,上面就是山脊,廷达利亚在中间突出的山脊上,格尔西扬则在左面山脊后方的山间盆地内,铁路和公路都必须要爬到廷达利亚,然后再顺着山脊进入格尔西扬所在的山间盆地。
而英军走来的地方也不是山谷底部,而是另一座山的山脊线,只不过这座山只连到了廷达利亚所在山脊的山腰处。铁路和公路抵达这里后,就在宽阔的斜坡上进行了大S线盘旋而上。也就是说,从上往下开枪,视野非常之良好。
为了修建这里的铁路和公路,英国人几乎把这面坡上的树木砍光了,只有低矮的灌木和野草。英军的左面是悬崖,身后是大斜坡,下面的山谷里倒是林木茂盛,但几乎没有路可走,右边过了山脊线倒是原始森林,不过林信义觉得英军要是盲目的冲进去一定会后悔。
吴禄贞站在林信义身边同样拿着望远镜看了半天,然后叹了口气对他说道:“这些英国人可真有勇气,他们估计真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兵力。”
坐到了一旁的椅子上,拿起了放在木材炉子上烧开的水壶,给自己和吴禄贞各倒了一杯热茶后说道:“所以我之前就说了,你没必要下来,在上面盯着江孜的事务不就好了。”
对面的山头上已经响起了枪声,负责前哨的英军很快就退了下去。不过吴禄贞觉得,这一仗没什么可期待的。英军没有携带大炮,或者是大炮还在后面,想要凭借步枪和机枪仰攻优势兵力据守的山头阵地,以他对英军刚刚行动的观察来看,不是这支部队能够做到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