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事。比如一个纺纱织布的机器,一个磨面的机器,一个电力发生的机器,假如我们能够自行生产,那么我们就不需要用金银去进口了。
但是所有的机器制造又需要人、钢铁和煤炭来作为基础。所以,培养人才,优先发展钢铁煤炭为主的重化工业,这是进入工业时代的根本。我认为让私有资本进入消费生产,对于我们是有好处的,这样既可以为机器生产扩大市场,也有利于我们把资源集中在重工业上。”
得到了众委员的支持后,田均一微微颔首后接着说道:“除了引导地主阶级把土地变成工业资本之外,我们同样不能放弃对于乡间读书人的争取,在朝廷抛弃了他们之后,这些读书人也就失去了官员预备的身份,他们必然是要为自己寻找出路的。
虽然他们大多不了解新学,但是和完全是文盲的农民相比,他们至少识字,这就意味着我们对这些知识分子的改造,将会为党增加一大批属于劳动者的知识分子,这可比从头给工农办扫盲教育快多了。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乡村小学、生产-销售合作社的老师、账房,挑选其中愿意接受革命思想的人…”
说到这里田均一停顿了一下,他想了想又改口说道:“不应该把他们直接吸纳入党,而应该建立一个公开的组织接纳他们,然后再从这个组织内选拔出合格的人员加入党,这个组织应当接受党的领导,但是组织的理念可以宽泛一些,便于公开性的活动,这样也有利于我们发展工厂和农村的进步分子。”
大家对于这个建议并不觉得有问题,一番讨论之后,田均一就给这个组织起了青年团的名称,决定由章太炎来领导青年团,毕竟现在章太炎在湖广教育界还是颇有名气的。
谈过了对于乡村读书人的争夺之后,田均一开始讲和地方绅士夺取治安权力的问题,“警察局是绅士们用来弹压地方和办理各种杂务的机关,我们可以派一些人打入内部,但是想要控制全省的警察局恐怕是有难度的,因为作为一个直接和民众打交道的暴力机关,警察和民众之间的关系天然是对立的,因此警察靠向权力是很自然的,除非我们掌握政权,否则警察机关就不可能完全为我所用。
当然,重点控制一两个警察局还是可以尝试的,比如对于我们最为重要的汉阳、汉口和武昌三地的警察局,不掌握这三个地方的警察局,我们就不能压制绅权和会党势力,就无法保证社会治安,而在维持社会治安这一问题上,资本家、列强和我们还是有共同需要的。葆初,和各警察局联络并安插人手的事,你来负责吧。”
汪楚珍和田均一一样是慈利人,他也是自立军出身,因为自立军没有举事后跟随姑表兄弟李炳寰加入了劳工党,负责和新军联络的工作。对于这个新任务,他很快就答应了下来。
田均一又把视线转向好友李炳寰问道:“虎村,组建我们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器弹药是重点,你在汉阳兵工厂干的怎么样了?”
李炳寰胸有成竹的回道:“生产上的事情,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那些官员只关心自己的回扣到不到位,对于武器生产则只关心数量问题,只要我们按时把回扣送过去,他们是不会过问生产上的事务的。”
田均一于是问道:“那么新的枪支生产线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生产?到时有多少枪支能够算做计划外的数量?”
李炳寰道:“今次通过克虏伯介绍从毛瑟厂购买的这套旧生产线,其实也没用过几年,近乎全新。上个月试生产过,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三天后这条生产线就会正式的投产。
产能的话,预计每天能够制成步枪50支、枪刺50把、子弹25,000粒、无烟药75公斤。不过只要有充分的原料,并配合以三班制,那么产能至少可以提高一倍。
至于原来的步枪生产线,现在也在进行改造,一是为了提高产能,二则是为了统一步枪口径,现在的子弹生产线是6.5毫米,原先是7.92毫米。改造完成后,每天步枪总的生产能力大约在150支左右,也就是月产4500支步枪,满足一个半团的装备需要,每月至少有1500支步枪在计划外。
另外,我们还获得了德国人授予的手榴弹和地雷生产技术,这个就不在生产计划之内,只要有原料就可以生产。”
田均一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向总督衙门建议,对团练局的武器进行统一采购,到时以团练局的名义把工会和农会武装起来…”
进入1904年后,尾崎行雄向伊东祐亨提出了辞职,他辞职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对伊东绕过自己缔结日美友好协议感到不满,一是破坏了他推动的环太平洋会议的组建,二则是干犯了外相的职权。
伊东祐亨虽然试图挽留,但终究还是没能改变尾崎行雄的心意,尾崎辞任之后,在外务省、陆军省的主张下,原驻俄公使小村寿太郎被任命为外务大臣。
听到这个消息后,林信义便知道伊东已经很难阻止日英同盟的缔结了。因为小村不仅是侵华论的主张者,也是日英同盟的主张者,尾崎行雄作为外相可以压制外务省对于日英同盟的热切情绪,因为尾崎更主张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而不是对外战争。
但是小村寿太郎就不同了,这位是主张结成日英同盟后,日本在这一同盟下进行大陆扩张的理论家。小村的理论符合了外务省和陆军省的需要,他们一个要日英同盟,一个要大陆战争,通过小村,双方就联合在了一起。
于此同时,德国忍气吞声的接受了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后,一方面做出了缓和欧洲局势的外交方针,另一方面则是抓紧了对于战争的准备。这个时候,半年多以前日本海军透露给德国海军部的全主炮主力舰的设想,终于引起了德国人的重视。
此前在德国人看来,日本的工业能力薄弱根本不配和自己谈什么军舰设计,因此对于日本海军私下的接触,试图交换德国的工业技术的想法,完全没有加以理会。
但是1903年,意大利设计师库尼贝蒂公开发表的“皇家海军理想战列舰方案”设计中,首次公开阐述了“全装重型火炮”战舰的概念。美国海军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这终于引发了德国海军的关注,有人终于翻出了日本人送来的图纸进行了研究。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德国人终于改变了对于日本海军的印象,开始同日本海军进行接触,就全主炮主力舰建设方案进行了交流。
德国人迟迟不给与回音,一度让日本海军失去了对于全主炮主力舰的信心。制造这样一种超前的主力舰,日本自己的工业力量是不够的,向英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