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6节(第3页/共5页)

。因此慈禧对于荣禄暗示,对于俄国人的要求能答应就答应下来,只要俄国人保证不侵犯关外的皇陵就好。

    只是荣禄可不是李鸿章,他很清楚一件事,李鸿章卖国是有淮系为其撑腰的,而他卖国只会成为替罪羔羊而已。要是举国都说要杀他的头,难道慈禧还会为了自己的脑袋不要权力吗?

    而且在对待俄国人的无理要求前,他还得面对英国、美国和日本的压力。这三个国家的外交官都向他表示,俄国不能占据满洲,一旦清政府接受,那么他们也将要求援引最惠国待遇,获得同等的要求。

    因此,比慈禧稍稍开明一些的荣禄立刻意识到,俄国人占据了满洲不是结束,而是一连串麻烦事情的开始。既然大清挡不住俄国人的军队,难道还能挡住其他列强的军队?

    在大清内部,对于俄国人的咄咄逼人,日本放出了联盟对抗俄国诱惑,事实上也是分为了不同意见的。袁世凯认为日本人野心极大,同日本人合作不会有什么好处,最后就会和拉俄对抗日本一样,想要拒绝一只狼,结果却把老虎引入了家里。

    袁世凯对荣禄的建议就是,冷眼看日本和俄国争夺满洲,我自己谨守门户,练兵以自强,待其两败俱伤之时,或者可以趁机拿回满洲。

    对于袁世凯的说辞,荣禄是不以为然的,你现在都不敢争,等人家决出胜负了,士气如虹的时候,你还敢趁虚而入?不过是多添些好处给胜利者罢了。

    署理四川总督岑春煊认为应当联合日本以抗俄国,张之洞认为洋人不可信,但是拿不出办法来。对于荣禄来说,这可真是一个难过的冬天。不过随着日方越来越严厉的态度,为了防止日本转向俄国一起瓜分中国,荣禄不得不和日本人签署了一个在海南岛共建军港的协议。

    这份协议里荣禄对中日同盟一事含糊其辞,只是表示中日双方应当共同尊重公海的自由航行权,并打击危害自由航行权的不法行为。荣禄以为日本人说的是南中国海的海盗,确实,在南中国海的海上是有那么一些危害商船的海盗分子的。

    签署了这份协议后,日本人总算是消停了几日。而很快的比利时人和湖广方面的谈判立刻出现了波澜,一下把全国的视线给吸引了过去。之所以会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俄国人强势插手,拒绝湖广赎回卢汉铁路修筑权。

    此时的俄国在满洲驻扎着大量军队,因此对于俄国在中国的任何一点利益都不想放手。法国人也附和了俄国人,原本应当作为正主的比利时人反倒成了看戏的。但是很快的德国人加入了进来,一开始德国人是以技术专家的形式加入的,指出了比利时公司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存在的偷工减料现象,并要求比利时公司进行整改,而费用应当由比利时人自己承担。

    对于德国人的加入,俄国人保持了一点点忍耐,没有再提出终止赎回谈判一事。但是对于德国人提出的各项整改意见,俄国人一个都不接受,认为各国有各自的建设标准,他们没必要接受德国人的标准。

    事情发展到这里也算正常,在中国的列强为了争夺筑路权,谁没有和谁发生过争吵。大家为了彰显自己的势力范围,只要扯上一点边都要拿出来说事的。

    只是12月底的时候,弗兰茨·克虏伯突然在中国的各大报纸上登了一个声明,大意是他没有料到法国人会如此卑劣,为了阻止克虏伯参与到中国的铁路建设,居然在国内的小报上捏造他的丑闻,试图让他离开中国返回欧洲去为自己辩解,但是克虏伯绝不屈服。

    在声明的最后,弗兰茨·克虏伯声称:“阿尔萨斯和洛林是属于德国的,不仅今天是,直到世界末日也将是。因为德意志绝不可能向骗子的国度屈服。”

    看到新闻时,在华的法国外交官是一脸懵逼的,他们虽然支持俄国,但是在谈判中并没有做出什么不当的举动,而且弗兰茨·克虏伯的丑闻和法国人并无关系,这是意大利人暴出来的。

    不过在克虏伯的声明传回欧洲之后,法国外交部长泰奥菲勒·德尔卡塞成功的被其最后一句话给激怒了,他并不关心克虏伯的性取向,在他看来德国皇帝身边都是一群鸡、奸者,所以德国人才需要刑法第175条来禁止同性恋。

    但是,克虏伯对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声明是他不能不做出回应的,假如他不做出回应的话,那么法国政府就会陷入一场信任危机,因为法国民众念念不忘的就是收回这两块地方。作为一个以民族主义者形象出现在国民面前的外交部长,泰奥菲勒·德尔卡塞当然不能对克虏伯的话无动于衷。

    泰奥菲勒·德尔卡塞向法国报纸发表了声明,认为克虏伯的声明就是一派胡言,毫无可信之处,这就是一个鸡、奸者的疯狂错乱之言。泰奥菲勒·德尔卡塞的言论成功的吸引了德皇威廉二世的注意,他向法国政府发电质问,克虏伯的声明究竟那一部分是法国人以为的疯狂错乱之言?法国政府是否打算否定德国对于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主权?

    德法之间的关系陡然就紧张了起来,德国民众确实不再关心克虏伯的丑闻,他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德国和法国之间会不会爆发战争了。

    第124章 欧洲各国的对策

    法国总理埃米尔·孔布虽然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但是他温和派,他认为法国内部的和解和改革要比和德国人打上一仗来的重要,而且法国也未必能赢。

    此时的法国内部分裂之严重,远比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和资本家的斗争要来的激烈的多。社会民主工党不过是在前进报上揭露了如克虏伯这些大资本家的丑闻,但至少他们还是拥护皇帝,承认自己是爱国派。

    但是在法国,因为1894年德雷福斯事件的爆发,社会便分裂为了德雷福斯派和反德雷福斯派两个阵营。民族主义右翼分子视左翼为卖国贼,在左翼拿出了确凿的证据证明此案纯属诬告后,还意图反对翻案甚至不惜有兵变推翻共和政府的想法。

    前任总理瓦尔德克-卢梭因为支持重审德雷福斯案,激怒了右翼民族主义者,最终不得不辞职。而总统埃米尔·弗朗索瓦·卢贝虽然向军方做出了妥协,以赦免德雷福斯而结束了这一长期未决之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