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3节(第5页/共5页)

文化思想的源流,林信义面对幸德秋水的请求却这样回答道:“先生是《北清分捕之怪闻》调查报告的作者吧?我拜读过先生的文字,我以为由先生来对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进行修订是合适的,我不过是个初学者,对于翻译这样的事并没有掌握到神髓。不过在如何发表共产、党宣言一事上,能容许我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吗?”

    幸德秋水看着林信义摇着头说道:“不,我觉得你的中文版翻译的很好,有着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精神蕴含在文字里。而日文版的问题在于,文字中少了那股斗争到底的气势。我只是希望让日本人也能领略到那股精神,才想要修订一二,并不是说你的日文版翻译的不好。作为首译者,你当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我需要考虑之后才能决定是否赞成。”

    林信义不得不承认,任何在历史留下名字的人都必然有着异于常人的能力,至少幸德秋水对于自己的日文版翻译评价的很准确,在翻译中文版的时候他想到是斗争,至于会不会遭到清王朝的反对,他丝毫没有加以考虑,所以中文版的翻译几乎和后世的最终版本没多大区别。

    但是在翻译日文版的时候,他谨慎了不少,因为这个国家的体制还在,过于激烈的抗争显然是危险的,所以日文版就显得要温和了许多。幸德秋水在学问研究上显然更加的纯粹一些,自然立刻察觉到了日文版的问题。

    林信义向着对方点头致谢后说道:“对于日文版的修改,我觉得幸德应当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对于如何发表共产、党宣言,我认为单纯的宣扬,不如加以批评比较好。”

    “批判共产、党宣言?” 幸德秋水、堺利彦等编辑都一脸疑惑的看向了林信义或安部,他们原本以为安部带来的也是一个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但是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林信义却提出要对宣言加以批判,这就让他们有些理解不能了。

    林信义则不慌不忙的说道:“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把社会主义思想介绍给日本的工人阶级,可如果我们想要把这样一种外国思想介绍给日本人,并告诉他们这才是日本最好的选择,我认为一定会引发守旧势力和财阀们的反对的,他们或者会采用法律手段禁止我们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或是采用造谣污蔑的手段欺骗民众社会主义是一种不劳而获的坏思想。

    因此,在这些守旧势力和财阀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我们应当先代表他们把共产、党宣言大肆批判一番。敌人所支持的,必然是我们所要反对的。日本的工人阶级会因为财阀们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的厌恶,而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

    而对于共产、党宣言加以批评的宣传,也可以让社会主义的思想能够更加合法的进行宣扬。对于当前的日本人来说,先让他们了解有这样一种思想,比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确的思想更为重要。因为他们自己就会拿着这种思想去衡量自己所处的阶级的利益,从而迅速的认同它…”

    送走了安部和林信义之后,堺利彦等人向着站在窗口的幸德秋水问道:“你觉得林信义的建议怎么样?”

    幸德秋水沉默了一阵,从窗外收回了视线看向了同伴们说道:“虽然我更主张正面的斗争,但是,有时候运用一些策略进行斗争也是可以接受的。我觉得可以这么干…”

    陪着林信义离开了报社的安部,走过一条长长的巷子后,忍不住向身边的少年问道:“你建议幸德他们改换一下文章的风格,是不是认为政府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会采取禁止的立场?”

    林信义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行人,江户时代留下的街巷,在工业发展之后显然有些落后于时代了,心中虽然有所感慨,但是他口中则不假思索的说道:“安部教授在海军兵学校上课时也应该发现了,假如不是以分析欧美列强的社会为基础,海军根本不会让你讲授社会主义的理论。

    在军部看来,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案,它不能是一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会毁了日本的基础。这个国家名义上是属于天皇和国民的,但实质上它是属于军部的,军部的立场就是政府的立场,假如社会主义的支持者不能学会合法的斗争手段,那么很容易就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安政大狱…”

    第115章 克虏伯

    6月17日,被意大利政府驱逐的克虏伯公司的第二代总裁弗雷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坐着自己的游艇抵达了上海,这场长途旅行虽然颇为艰苦,但是却让他的精神振奋不少,他感觉自己在旅行中获得了新生。

    1901年对他来说是一个相当不顺的年份,去年秋天意大利政府突然控告了他在卡普里岛上的恶行,声称要把他关进监狱。弗里茨·克虏伯通过了各种关系向意大利政府疏通、施压,最终意大利高等军事法庭经过了6个月的调查后,于1902年春结束了这件案子。

    意大利政府要求弗里茨离开意大利并且永不再来,弗里茨·克虏伯接受了这一协议,坐着自己的游艇离开了意大利,并希望把这场噩梦永远留在那里。因为在德国,同性恋可是触犯了第175条法律,一旦消息公布出去,那些社会民主工党人员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让他名誉扫地的。

    他原本打算在复活节回到埃森看着两个女儿施坚信礼,但是这个时候西门子公司给他发来了一份电报,向他询问是否有意在中国参加一座城市的建设。心情复杂的弗里茨·克虏伯思考了一整个晚上后,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远离欧洲,让时间来遗忘一切。

    弗里茨·克虏伯并没有立刻启程前往中国内陆,他被上海这座城市迷住了,他对自己的私人秘书阿托尼.科恩说,“这里才是真正的索多玛,在这里,没有人会在意你的个人生活,我喜欢这座城市。”

    7月18日,在威廉.西门子的再三催促下,弗里茨·克虏伯终于再一次坐上自己的游艇,一周后弗里茨抵达了汉口。对于这位德国工业皇帝的到来,德国驻汉口领事给与了相当高规格的接待。

    弗里茨对着来迎接自己的德国领事说道:“我更希望这是一次私人旅行,是否要在中国进行投资,我还没有下定决心。所以,请不要把我到来的消息四处传播。”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