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3节(第4页/共5页)

实是用来牵制海军省的计划。

    他终于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我回去后会同部下认真的讨论的…”

    河原要一把林信义送到市内,就在林信义的要求下让他下了马车。难得无所事事的半天,林信义也不想回旅社发呆,于是便去见了安部矶雄。

    到了安部矶雄的宿舍,正好遇到他要出门,看到林信义后,安部便对着他说道:“既然遇到了就和我一起去见几个朋友吧。”

    林信义左右无事也就跟着安部走了,之后便来到了一处小报《万朝报》的报社。看到安部带着一个少年走进报社,大房间内正坐着办事的编辑们都好奇的看了过来。

    安部向着林信义介绍道:“幸德秋水、堺利彦、内村鑑三、圆城寺天山和斯波贞吉…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协会的成员。”

    接着安部又向着众人介绍道:“林信义,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和日文版的翻译者。你们不都想见见他么…”

    这下编辑们终于热情了起来,纷纷起身向着林信义招呼着,让他坐下来说话。

    第114章 合法的斗争

    《万朝报》是东京最有名的小报,它既翻译外国的推理小说,又以揭发上流社会的丑闻而被誉为黄色小报,而在揭发上流社会丑闻的同时,这张报纸也不可避免的对无产阶级产生了同情心,这也是报社的编辑们都是社会主义协会的成员的主要原因。

    幸德秋水对于林信义最为好奇,此时的他已经从恩师中江兆民的去世中走了出来,神情也开朗了许多,他向着林信义招呼道:“你翻译的日文版和中文版我都看了一遍,但是我觉得中文版更加的有气势一些,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希望把你的日文版稍作修改之后发表在《万朝报》上。”

    林信义对幸德秋水的批评乐于接受,因为中文版他好歹还有个记忆可以进行比对,而日文版则真的属于再创作了。此时的日文更类似于中国没有实施白话文运动之前的改良古文,虽然已经贴近了口语,也加了许多外来借词,但是其内核还是古文的,而不是现代的。

    就这点上来说,缺乏了一场新文化运动的日本,实质上的思想要比中国更为保守。当前小报在日本的繁荣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明治维新的教育发展已经让大量的下层民众获得了基本的读写能力,使得他们迫切的需要通过一扇窗口去了解自己的国家和这个世界的变化。

    但是,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胜利带来的虚幻幸福感,使得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失去了进一步变革的紧迫感,从市民阶层对海外的推理小说大感兴趣,而不是更乐衷于西方的理性思考,就能看得出来,日本的民众现在只想要一点奶头乐填补自己的精神空虚,而不是感觉不起来革命就会活不下去的那种紧迫感。

    同一时间里,八国联军的入侵把大清帝国最后一层遮羞布也揭开了,这下连最底层的老百姓都知道,大清并不比印度人、朝鲜人、埃及人好多少,再这样下去中国就要沦为各国的殖民地了,大家都要做亡国奴了。

    在这样的局势刺激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终于不再试图保卫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把保卫国家和民族放在了最优先的选项,只要能够避免亡国奴的下场,那么满人可以排,孔子也可以不要,甚至连方块字都可以一并丢弃。

    正是抱着这种决绝的姿态,中国的文化才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所谓国粹已经被这些知识分子视为了愚昧的象征。满清和儒教的紧密结合,也就是从顺治到乾隆数带清帝所塑造的君师一体,使得这些试图变革中国的知识分子直接把一切落后的根源都归咎于清政府身上,这也就为新的文化树立起了一个具体的可以对抗的敌人。

    假如没有这样一个可以被打倒的敌人,那么中国的新文化运动还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那样巨大的成功。这也就是自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帝制就无法再存在下去的原因。张勋、袁世凯所以为的人心还在帝制,实质上只有国粹主义中的遗老遗少们还在怀念帝制,就算是反对全面取缔传统文化的旧知识分子,也已经抛弃了帝制,因为帝制已经成为了反对社会进步的象征,而反对社会进步就是让大家去当亡国奴。

    但是在日本,因为明治维新带来的社会进步,因为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的传统文化被视为了日本能够不断跟上新时代的国粹主义。面对这一理论,国粹主义反而变成了保卫日本存继的关键,那些试图变革日本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也就变成了洋人的走狗。

    所谓的明治开化,实际上并没有造成日本国民对于统治阶层的任何不满,因为过去上千年天皇一直没有亲政的权力,而幕府实际上是开国派,主持倒幕的四强藩才是保守派。只不过在倒幕战争中,被藩主派出到外国求学的下级藩士们睁开眼睛看到了世界的变化后,认为开国才有前途,因此窃取了四强藩的藩政,最终实现了江户的无血开城。

    所以,倒幕战争看起来是四强藩对幕府的胜利,可实质上是开国派对于锁国派的胜利。因此日本民众对于幕府的恶感并不大,因为幕府并没有反对开化,而代表朝廷的孝明天皇才是反对开化的代表,他反对幕府的开国政策,同样也反对四强藩的以下犯上,然后就不明不白的死去了,之后上台的明治天皇很识趣的服从了长州、萨摩两藩的开国派的要求,组建了开国派主导的新政府。

    在国粹主义者的宣传下,朝廷变成了开国派的代表,而幕府成了反对开化的代表,这些国粹主义者通过几十年对倒幕战争事实的修改,已经成功的修改了日本国民的记忆,让大家觉得幕府之所以倒台,就是不肯听从朝廷的命令开国。

    在这种不遗余力的抹黑下,主张签署《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的井伊直弼,变成了一个愚昧且抗拒开化的顽固派形象,这种方式倒是被日后的某国所借鉴了。只不过经过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国人对于这种手法嗤之以鼻,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笑话,某人被不遗余力的抹黑了40年,结果却依然还是一轮红日,某些人在互联网出现后的几年内,就不得不搞信息封锁以捍卫祖宗的颜面了。

    心中思考着中日近代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