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1节(第3页/共5页)

既没有国家也没有皇上,有的只有自己的权位。

    可是我已经把林圭、傅慈祥他们派去了湖北、安徽,他们已经动员起了不少人员,现在中断起义,恐怕会让同志们难以接受。或者我们可以试着劝一劝张香帅,若是大事能成,我们就推举他做主政之人,改革朝政?”

    田邦璇抬起头看着唐才常,直接摇着头说道:“老师如何这般天真?张之洞是成不了事的,一旦情况有变,他一定会出卖老师和同学,以保住自家的权位。这个人和袁世凯没什么区别,我们不是已经在袁世凯身上吃过一次亏了吗?难道还要在同一个坑里再掉进去一次?”

    唐才常听了这话皱起了眉头说道:“你是不是在张之洞幕中听到了什么?陶森甲之前可是和我接触过,说希望我重归香帅门下的,难道这不是张之洞心存野心的表现吗?”

    田邦璇叹了口气说道:“问题不在张之洞,而在于李鸿章。”

    唐才常疑惑的看着学生问道:“马关条约之后,李鸿章已然身败名裂,这一次东南督抚虽然名义上尊他为领袖对抗朝廷,但是此人想要再回中枢,就算皇上愿意,恐怕他也没有这么大的脸吧?”

    田邦璇认真的看着对方说道:“对,现在东南督抚把李鸿章推到前头去挡风挡雨和朝廷打擂台,实际上并不是真心的想要尊李鸿章为领袖。可李鸿章难道不知道这个事实吗?既然李鸿章知道这个事实,为何又让盛宣怀帮助组织了这场会议?张之洞虽然颇有手段,可是在李鸿章面前和一个娃娃一样没啥区别。”

    唐才常听着有些不大悦耳,但还是向这位学生请教道:“均一何出此言?张香帅也没你说的这么不堪吧?李鸿章在这件事上还有什么腾挪的余地?”

    田邦璇不客气的点明道:“李鸿章的立身之本在于淮系,而不在于其官职,李鸿章是不是两广总督其实不打紧,只要淮系还听他的,光凭李鸿章这个名字,中外都要敬重他三分。敢问老师,这东南督抚除了李鸿章外,其他人要是丢了自己的官职,还能指挥的动军队吗?拿张之洞来说,他要是被调离了湖广总督一职,他还能指挥的动湖北2营新军?”

    唐才常顿时说不出话来了,田邦璇又接着说道:“李鸿章敢第一个发电报回北京表示不奉诏书,他的底气可不是自己的两广总督的官职,而是驻扎在天津、山东的淮系诸军。

    东南诸督抚的声援,不过是锦上添花之举,这不是真正的东南督抚同盟,这些督抚不过是在李鸿章的羽翼下对着朝廷吠叫了几声,朝廷不是拿他们没办法,而是拿李鸿章没办法。

    当联军攻到北京城下的时候,太后一定会意识到这点。因此想要破东南互保也非常的简单,只要把李鸿章拉拢过去就好,太后必然会这么做,而李鸿章也一定会接受。为什么?因为戊戌政变之后,李鸿章和太后已经没办法再摆脱对方了,打倒其中一个,另一个也必然会倒下。

    老师且想一想吧,一旦朝廷和各国达成和议,李鸿章倒向太后,张之洞难道还会继续支持老师吗?他怎么可能会拿自己的命去赌,老师拉起的部队能打得过淮军?更何况,李鸿章一旦倒向朝廷,其他督抚恐怕会争先恐后的向朝廷献媚,以防止自己被清算。张之洞一个孤零零的湖广总督拿什么去跟朝廷斗?

    老师还是赶快让林圭他们停止行动吧,借助别人的力量起事也好,借助张之洞的力量也好,指望列强也好,都是行不通的。”

    唐才常觉得一口气堵在胸口吐不出来,真正是闷杀人也。他失魂落魄的拿起茶碗猛地喝上了一口,才觉得稍稍舒服了一些。

    田邦璇只是看着老师没有说话,他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被人全盘否定自己的世界观,这确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从崩塌的世界里走出来后,却会发现更为广阔的世界等着自己去了解。他希望老师能够走出来,而不是在错误的观念中沉沦下去。

    唐才常重重的放下了茶碗,巨大的声响都引来了伙计的张望,他赶紧挤出了个笑脸朝着伙计摆了摆手,算是把这事给搪塞了过去。接着他把目光转回到了田邦璇脸上,面色沉重的问道:“那么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不起事的话。”

    田邦璇则胸有成竹的回道:“有,打击李鸿章和盛宣怀的声望,揭穿他们所谓东南互保的骗局。”

    唐才常这下又有些吃惊了,他当即问道:“如何打击李鸿章、盛宣怀的声望?这东南互保的骗局就算揭穿了,各省督抚也不敢对李鸿章如何吧?毕竟没有李鸿章带头,他们可不敢同朝廷对着干。”

    田邦璇摇着头说道:“我说的不是在各省督抚面前揭穿李鸿章的虚伪,而是要在各省民众面前揭穿李鸿章的虚伪。

    李鸿章、盛宣怀所谓的东南互保,其实不过是一厢情愿,以为列强会看在他们不参与朝廷发起的乱命的表现,就会接受东南互保的约定。但是列强又怎么可能如此善良,此次北方民乱的根源,不就是洋人传教士干涉我国司法偏袒教徒引发的不满吗?

    这些洋人就算理亏都要在我们面前寻个道理出来,这一次朝廷自己送上了这样大一个把柄,列强们又都是大动干戈的出了兵,怎么可能不找我们割地赔款?所谓的东南互保,洋人到现在都没有签过字,不过是各国领事坐下来听了听我们提出的条件而已。

    所以,一旦各国的援军抵达中国,那么列强是否还肯遵守东南互保之协议就要看列强的心情,而不是我们的提出的几项约定能拦得住的了。

    此次东南互保,起于盛宣怀和李鸿章的电报,这同上海各国领事进行的会谈又是盛宣怀授意上海道联系的。所以,我们只要把东南互保的担保人看成是李鸿章和盛宣怀就好。

    老师应当在国会上提出这样几点,此次朝廷向万国宣战,不过是朝中一部分人士的自作主张,和全体中国人无关,因此国会应当向各国政府呼吁,不要把这一次的战事看成是和中国的交战,而只是各国在中国北方的一次护侨行动。国会承认各国护侨行动的合法性,也承认各国有索取侨民死亡的经济赔偿权力,惩罚行凶者的正当要求,但是各国不应当提出超出此范围之外的要求。

    其次,参加了东南互保的各省并没有参与反对外国人的行动,因此东南各省不应当受到此事的牵连,各省不应当承担对于此事的任何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