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穿越小说 > 华夏真相集背砍刀诗人 > 正文 第七集 陷害真卿

正文 第七集 陷害真卿(第4页/共5页)

传达朝廷旨意,真实意图是欲借刀杀人。

    德宗李适想也不想,当即准奏。

    朝臣为此大惊失色,共推宰相李勉上奏:若弃国老之重入于虎口,必贻朝廷之羞。

    德宗宠信卢杞,不准其奏。

    河南尹郑叔则见此,亲到颜府,力劝颜真卿休去,请以病辞。

    颜真卿答道:郑公好意,某铭刻肺腑。然皇上圣旨,安能避乎?

    因思已将掌门之位传于贾耽,再无牵挂,乃坦然而往李希烈军营,前来颁旨劝降。李希烈闻天下名臣颜真卿到来,欲以下马威吓之,遂命部将及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厅堂内外。

    颜真卿刚始宣读圣旨,众人看李希烈眼色,皆手执尖刀冲入,围住天使谩骂威胁。颜真卿面不改色,声音朗朗,坚持将圣旨读毕,然后将圣旨供起,坦然受死。

    李希烈命众将退下,请颜真卿住进驿馆,逼其上书朝廷,为自己洗刷罪行。

    颜真卿不听,且昂然不屈。

    李希烈便扣留颜真卿为质,逼迫其亲侄颜岘到朝廷继续请求,德宗李适不予答复。颜真卿每次给诸子写信,惟告诫严谨敬奉祖宗,抚养孤儿,从未有其他之语。

    李希烈器重颜真卿名满天下,故旧门生遍于朝野,不欲落下害贤之名;遂派朝廷降将李元平劝说,令其扶保自己称帝。

    颜真卿怒斥李元平道:你受国家委任,不能报答朝廷,尚欲来诱说我乎?

    李元平惭愧无言,诺诺而退。

    李希烈请同党设盛会,唤颜真卿列座,并指使戏子借唱戏之名,攻击侮辱朝廷。

    颜真卿怒道:公为皇帝臣子,安能如此悖伦忘义!

    起身拂衣离去,李希烈惭愧非常。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等藩镇使者在座,皆劝李希烈为帝,拜颜真卿为相,以借其名望,招徕天下名士。

    李希烈复使李元平去见颜真卿,说与此事。

    颜真卿斥责道:你不曾听说我家兄颜常山乎?安禄山反叛时首倡义兵抵抗,后来即使被俘,也骂贼而死。我近八十岁矣,官至太师,名节为重,命何轻哉?岂受你等叛贼所迫!

    李元平将其言语回报李希列,在座众人无不失色。

    李希烈恼羞成怒,遂命在庭院中挖一丈深坑,传言说要活埋颜真卿。

    颜真卿闻说此事,冷笑道:死生有命,何必搞此鬼把戏!

    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奉旨来伐,最终兵败而逃,丧师极众,连旌节亦被叛军抢去。

    李希烈命将被俘士兵左耳割下,并张伯仪旌节一起送给颜真卿观看,以见其行色。

    颜真卿知道王师覆没,于是痛哭扑地,气绝复醒,从此不再开口说话。李希烈同伙周曾、康秀林欲袭杀李希烈,尊颜真卿为帅,事败被杀,颜真卿被押送到蔡州龙兴寺。

    颜真卿自知必死,于是写好给德宗遗书,并自己墓志祭文。

    写罢,复指寝室西墙言道:此乃我弃尸之地耶!

    李希烈称帝,派使问登基仪式,颜真卿答道:老夫年近八十,曾掌朝廷礼仪,只知诸侯朝见皇帝之礼,不知叛臣称帝之仪。

    李希烈为之气沮,但仍不敢杀之,恐绝天下之望。

    镜头闪回,叙述李希烈出身来历。

    字幕:李希烈,燕州辽西人,年轻时参加平卢军,随从李忠臣泛海征战河北有功。

    李忠臣任淮西节度使,令李希烈任光禄卿,军中交口称赞其才。李忠臣贪暴恣肆,由此大犯众怒,将其驱逐,上报朝廷。

    代宗诏令忻王李造为节度副使,派李希烈为留后主事,又令滑亳节度使李勉兼管汴州。德宗即位,加李希烈为御史大夫、节度使,改淮西军称淮宁军。

    成德节度使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反叛,李希烈奉诏讨伐,朝廷拜为南平郡王,兼汉南北兵马招讨处置使,都统诸军。

    梁崇义兵败自杀,荆襄平定。

    德宗皇帝赏赐功劳,拜李希烈为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拥兵割据其地。复委任李承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坐镇襄阳。

    李希烈于是不满,大掠而去,朝廷故作不知。

    建中三年,唐德宗以李希烈为检校司空、淄青节度使,命征讨淄青节度使李纳。

    李希烈拥兵三万驻扎许州,却派部将李苣去见李纳,与其相约结为唇齿,阴谋图取汴州,同时传檄给李勉借道。

    李勉在陈留准备军需,建桥清道以待,严加守备。

    李纳派游兵引导李希烈阻断汴州饷路,李勉凿通蔡渠运道引运东南粮饷。

    李希烈串联河北三镇,兵势炽烈。朱滔等人称王,愿尊李希烈为帝,李希烈乃自号建兴王、天下都元帅。

    由是朱滔、李纳、王武俊、田悦、李希烈五贼叛唐,凶焰燃烧半个天下,屡败王师,取得汝州。又拘捕李元平,兵众西进。东都大惊,朝野士人皆逃避至河阳、崤渑等地。

    由是皇帝听信卢杞建议,诏令颜真卿颁诏晓谕顺逆;同时却又派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为帅,随后便去讨伐。

    韩信当年伐齐害死郦食其,与今何其相似乃耳。

    哥舒曜攻克汝州,李希烈派周曾、吕从贲、康琳抵抗。唐军进抵襄城,与王玢、姚詹、韦清等合计反击李希烈,计谋未成,皆被杀,只有韦清逃奔刘洽。

    李希烈回归蔡州,上疏归咎周曾等人。皇帝不赦,诏令能斩杀李希烈者,四品以上者得其官职,五品以下者封户四百,庶民则免赋三年。

    又派神策将刘德信率领节度、观察、团练子弟兵,合力屯守阳翟;更以李勉为淮西招讨使,哥舒曜为副招讨使,张伯仪任淮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