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陛下饶恕众军,只究为臣治擅专之罪可也。
唐明皇道:既是杨国忠谋反,尔等有功无过。待回驾长安之时,再行叙功封赏。
天子说罢,便要进殿。陈玄礼却不肯起身谢恩,依然奏道:杨国忠父子虽已伏诛,贵妃尚在左右供奉,请陛下割恩正法。
玄宗见说要杀杨贵妃,倚杖回身,转入驿内,倾首而立,良久不发一言,神情悲怆。
回首忽见高力士在身后侍立,玄宗遂流泪叹息道: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朕若杀她,岂不是累及无辜!
高力士见状,忙上前跪禀:臣启陛下!贵妃确实无罪。但将士们已杀了宰相,贵妃乃杨相胞妹,若仍在陛下左右服侍,将士恐其日后挟恨报复,心中岂能自安?请陛下审时度势,使将士心安,才能确保陛下平安!
玄宗见已无法挽回,万般无奈,只得命高力士到馆驿外向三军传谕,赐杨贵妃自缢死,稍时将尸首公示于众。
三军闻听此诏,同声欢呼,这才停止骚乱喧嚷。
可怜七十二岁唐玄宗,老泪横流,凄苍入内,与贵妃杨玉环诀别,愿其善处转生,来世再做夫妻。杨贵妃此时叫天不应,也只得挥泪揖别天子,并叮嘱皇上前路保重。
于是杨贵妃被缢杀于驿中之佛堂,终年三十八岁。
杨玉环死后,陈尸于天井之中,使禁军将士验明正身,然后就地掩埋。
陈玄礼见处死贵妃,跪地请罪,并向玄宗表示效忠。
画外音:禁军诛戳杨国忠父子,继而逼杀杨贵妃,其实皆是太子手段,并非禁军自下哗变。太子策划政变意在夺权,但并未危及皇帝者,实是陈玄礼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为李隆基立下护驾大功。陈玄礼日后追随玄宗入蜀,唐玄宗不予怪罪,而车驾复返长安之后,却被肃宗李亨勒令致仕,其真实原因,在今日马嵬兵变中已埋下伏笔。
玄宗此时已然明白,太子李亨名为诛杀杨氏,其实矛头已指向自己。自此入蜀已不可逆转,玄宗与太子李亨也就此撕开面纱,分兵各行其路。
唐明皇次日晨起,便留下太子,独自起驾入蜀。
一路艰阻,到达成都之时,回顾扈从官吏军士,共一千三百,宫女仅二十四人而已。
画外音:对于杨玉环被赐死在马嵬驿,坊间另有传闻。据说当时禁军主帅陈玄礼因怜贵妃貌美,且又忠心明皇,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密谋,以侍女与贵妃对换了衣裳,代替娘娘受死。其后高力士用牛车陈列假尸于天井,陈玄礼主持查验真伪,他人不得近前,因此得以蒙混过关。而杨贵妃则由陈玄礼亲信护送南逃,在吴淞口扬帆出海,到日本油谷町久津登岸,就此隐居。日本至今留有贵妃生活遗迹,并有大量学者坚执此说。
镜头转换,按下玄宗西逃,复说太子李亨。
太子拜送父皇西去,既率东宫卫队北上渡渭,一路之上风餐露宿,一旦遇有草动风吹,则便仓皇颠沛,惊魂难定,每过时而不得食。
这一日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带军入城设防,太子这才方得喘息,惊魂稍定。
歇兵数日之后,便有众臣提议:请太子殿下发放檄文,将各路平叛部队召集到灵武,分别设防,以此指挥勤王之师,继续抗敌,是为上策。
太子采纳众臣之策,既遣使节,分路赍檄而去。
众臣复又一齐上疏:今上犹在,擅自调兵便是谋反重罪。殿下既欲调遣天下各镇节度使勤王平叛,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诚请太子即天子大位。
太子闻此,故作惊惧,不肯应允。众臣再三奏请,这才半推半就,准其所奏。
天宝十五年,西元七五六年七月。
李亨在众臣拥戴下于灵武登基,是为唐肃宗。却又恐天下物议,诸侯不服,又遣使赍表至成都,通报其父唐玄宗,并表示愿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玄宗为保社稷,至此无可奈何,遂退位为太上皇,命吏部尚书房琯与左相韦见素、门下侍郎崔涣前往灵武,正式册封唐肃宗为皇帝。
房琯字次律,河南偃师人,正谏大夫房融之子,自幼好学,风仪沉稳。
至德元年八月,太上皇使者在途,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已赶到灵武,前来勤王护驾,面见新帝,并请领取旨意。
唐肃宗见父皇昔日所拔大将肯向自己效忠,不由大为欣慰,遂当即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朔方节度使。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河东节度使,并特加为北都太原留守。
此后郭子仪转战河北及关中,提调诸路王师,李光弼则奉命由灵武率军五千赶赴太原,继续征讨叛军。
唐肃宗检阅大军,发兵南征,前锋兵至彭原。
十月,房琯等终至灵武军,在顺化郡拜见李亨,陈述太上皇玄宗让位之意,并纵论当前形势,言辞慷慨。
唐肃宗因为房琯素有盛名,对其倾心相待。房琯也自负才华过人,以天下兴复为己任,主动对行在政务进行决断,俨然以当朝宰相自居。
房琯见获肃宗信任,急于表现自己才华,于是上表皇帝,请求亲自率军,收复两京。
唐肃宗大壮其志,便任命房琯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等使,与郭子仪、李光弼等大将一同征讨叛军,并同意其可承旨便宜行事,自己选择幕僚。
房琯欣然上任,遂选拔邓景山、李揖、宋若思、贾至、魏少游、刘秩等人,皆是一般善于空谈之辈,以为幕僚。
唐肃宗见其所用幕僚皆不知兵事,有些不甚放心,乃命兵部尚书王思礼为其副手。
房琯奉旨,遂祭旗出兵,分为三军:杨希文率南军,从宜寿进军;刘悊率中军,从武功进军;李光进率北军,从奉天进军。
却将军务全部委托给李揖、刘秩,并道:叛军骑兵虽强,怎敌我谋士大能哉!
因命中军、北军为前锋,于十月二十日抵达便桥。
&nb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