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右翼(右和),关于左右翼称为左和,右和的文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患也
一曰:李悝与秦人战,谓左和曰:“速上!右和已上矣。”又驰而至右和曰:“左和已上矣。”左右和曰:“上矣。”于是皆争上。其明年,与秦人战。秦人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
左右翼和中军,每个部分兵力上限可能是一万人,基本形式是分为五条战线,每条战线纵深五人,战时如果要加大纵深,可在五条战线后面继续累加布置更多战线,根据如下:
银雀山版尉缭子守权:......城堅而厚,士民眾篡(選),薪食經□,〔弩〕勁矢仁(韌),矛戟□□,□□策也。
战国策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臣闻魏氏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大梁......
尉缭子经卒令:经卒者,以经令分之为三分焉:左军苍旗,卒戴苍羽;右军白旗,卒戴白羽;中军黄旗,卒戴黄羽。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前一五行,置章于首;次二五行,置章于项;次三五行,置章于胸;次四五行,置章于腹;次五五行,置章于腰。
尉缭子勒卒令:百人而教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教成,合之万人;万人教成,合之三军。三军之众,有分有合,为大战之法,教成,试之以阅。【图片】【图片】
布置在众卒军阵后方的是精锐的选卒:也叫篡卒、选锋,简选之士,选练之士等,这次士兵以一定的标准选出来,单独变为一只精锐突击队,不与其他部队/众卒掺杂编组。
魏国选卒思想的记载:吴子: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关于选卒的作用,齐国孙膑兵法里记载更多,对魏国选卒的运用也有借鉴作用:
孙膑兵法篡卒:孙子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勇在于制,其巧在于势,其利在于信,其德在于道,其富在于亟归;其强在于休民,其伤在于数战。
孙膑兵法威王问:......篡卒力士者何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
孙膑兵法八阵: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
银雀山汉简略甲:......夫若此者,以众卒从之,篡卒因之,必将....篡卒因之,必......
其他战国时期文献中,七雄各国选卒的记载也广泛存在
《战国策·齐策一》:“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其馀兵足以待天下。”
《吕氏春秋·爱类》:“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
韩非子: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而选卒的作用在先秦时期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均对打击力量的主力,比如牧野之战周武王率领的3000虎贲就是典型的选卒,周联军在主力西六师尚未赶到的情况下,靠着武王率领的3000虎贲配上300战车就冲垮了商朝临时拼错的奴隶大军。
又如
吕氏春秋简选中的记载:
【简选】
三曰:世有言曰:“驱市人而战之,可以胜人之厚禄教卒;老弱罢民,可以胜人之精士练材;离散系系,可以胜人之行陈整齐;锄櫌白梃,可以胜人之长铫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论。今有利剑於此,以刺则不中,以击则不及,与恶剑无择,为是斗因用恶剑则不可。简选精良,兵械銛利,发之则不时,纵之则不当,与恶卒无择,为是战因用恶卒则不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