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免费阅读 > 全部章节 223.第 223 章 番外三

全部章节 223.第 223 章 番外三(第3页/共5页)

各家各户也都养个一两头甚至更多的猪,也不愁卖,公社会替他们牵线搭桥;

    双山公社的小农经济开始焕发生机,在公社的鼓励下,涌现了大批手工品、农副产品,悄无声息地进入到公社的家家户户。

    双山公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公社,也带动了周边的经济。

    而大三的下学期,傅杭时隔许久,突然来找赵柯。

    他从离开双山公社,学业极其繁忙,大学再也没有抽出过时间回去,且随着他和赵柯两人的忙碌以及学业生活上没有交叉,见面的次数越来越低。

    打电话不方便,固定话机不提前约定,很难找到忙碌的人,常常傅杭不忙的时候赵柯忙,赵柯不忙的时候傅杭在忙,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忙另一个人更忙。

    他们很难提前约定时间打电话或者见面。

    两人却没有因此渐行渐远,不约而同地改为通信交流。

    “我通过了公派留学的考试,很快就要出国了。”

    之前的通信中,傅杭提过他是公派留学的候选人之一,要参加考试。

    万里挑一,这肯定是极难的。

    赵柯情真意切地道了一声“恭喜”。

    这时候,国内外存在着巨大的科技壁垒,落后就要挨打,科技的落后是每一个爱国的科研人员心里的痛。

    傅杭道:“我会带着技术回来的。”

    赵柯第一次,由衷地表露出对一个人浓烈地感情期待,“等你回来。”

    一定要回来。

    ·

    赵柯上大学的第四年,有的同学选择深造,有的学生开始忧虑毕业,赵柯依旧很稳,按部就班地忙碌、生活。

    这时候毕业生会分配工作,赵柯依然坚定回双山公社的决定,并且在当年年底,就收拾行囊,一一跟老师同学朋友们告别,准备回双山公社“实习”。

    人们都想进城,都想过更好的生活,都想改变命运,很多知青甚至不惜抛家弃子也要离开乡下,这两年还涌起了出国热潮,流行起涉外婚姻,可她竟然真的要返乡!

    每个人都忍不住问她:“真的想好了吗?”

    想好离开大城市光鲜亮丽的生活,离开优渥的环境,放弃体面的工作,放弃经营许久的这一切吗?

    赵柯也带着最热忱的笑容,认真回答每一个人:“早就想好啦,从来就没有变过。”

    多年后,跟赵柯同过窗或者有过接触的同学们回忆起她,各有各的印象,有的说她生机勃勃,有的说她精力充沛,有的说她不忘初心,有的说不懂她……

    而共同的一点是,在他们未来很多年的人生中,赵柯都是很特别的一份存在,哪怕是曾经看不惯她的人,也佩服她能挥一挥衣袖,就退出唾手可得的名利场,踏踏实实地回基层去务实务农。

    他们哪怕自己做不到她这样说走就走,也隐隐期盼着,她能够一直一直地坚守着初心,那他们就有底气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有人在坚守。

    很多人未曾察觉的潜意识里,受到赵柯的影响,坚守底线,踏实做事,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

    赵柯回公社,时隔两年,赶上了双山公社机器轰鸣、万人齐发的秋收。

    她太想念这个场景了,梦里总会出现,而真正站在田埂上看到这一幕时,内心的震撼和感动无以复加。

    这就是所有双山公社人忍受严寒也为之奋斗的地方。

    这一年整个公社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轴承厂不再是双山大队唯一的工厂,产业真正变得多元化。

    社员们兜里更鼓,衣食住行就会提升,不止赵村儿大队轰轰烈烈地建砖房,其他大队乃至公社外都有了建砖房的需求。

    赵村儿大队的砖供不应求,砖窑到底是小作坊,也需要转型扩大。

    在公社主导下,赵村儿大队的砖窑扩建成砖厂,赵村儿大队的建筑队也正式转型,更加规范。

    当初,刘兴学留下的设计图比较简单,也不够专业。

    公社飞速发展后,赵柯又请他重新设计,保留本地原汁原味的特色的同时,公社和每一个大队尽力体现出不同的风格。

    刘兴学为此还带了两个同学,特地回来一趟,一起进行设计。

    赵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