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白天黑夜的站岗放哨,以防燕军深夜偷袭。
就这样紧紧张张的过了四天,直到第五天,才看到一队队燕军士兵,军容严整的来到了洛阳城下。
其中两千士兵在洛阳的北门摆开阵势,随时准备与从洛阳城内冲出的敌军战斗。
另外的几千士兵则忙着安营扎寨。
在城头观望的谢安和谢玄知道,今天燕军攻城的可能性不大,他们摆开的阵势,只是为了能够放心的扎下营盘。那两千人马是不想让城里的他们冲出去打扰而已。但明天就不好说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就看到燕军营盘当中,浩浩荡荡的开出了一队队整齐的人马。仍然是在洛阳的北门外,摆开了五千人的阵势,看起来随时可能攻城。
之所以还没有发起进攻,是他们的主将骑着战马,在围着洛阳城的城墙寻找可以进攻的突破口。
不知道是谢安、谢玄叔侄二人这几个月把洛阳城的城墙修整的太好了。还是这次前来攻城的燕国主将水平太差了,围着洛阳城跑了好几圈,燕军主将回到大营和手下将官商议进攻的方案。这一商议就是一天,直到日影西斜,也没有商议出来,只好鸣金收兵,回营吃饭。
第三天,仍然是早早的就有燕军出营列阵,摆开一副攻城的架势,但直到太阳落山,也还是没有攻城。
当晚谢安就和谢玄商量,这次燕军的做法有些不正常。接连几天都只是摆开阵势,却不攻城,是不是因为人马太少,不敢攻城啊?
一万人马,进攻洛阳城这样的大城是显得少了点。如果是上次的五万人马,他们恐怕又会堵住洛阳的几个进出的大门,把洛阳死死围住,直到洛阳城断粮断水,城内人人争食、互相残杀,到时候又不战而胜。
那次的恐怖经历给谢玄的印象太深刻了。所以这次他打定主意,如果燕军兵多,又用围城死困的方法,他就带着谢家的子弟兵和新招募的流民兵,保护着谢安,拼死冲杀出去。绝对不会再让燕军把他围死困死在城内。
守城最怕闷守,那样最伤士气。一般会在攻城一方阵脚未稳的时候,冲出城去杀上一阵。胜了就能大大的鼓舞城中守军的士气,即便胜不了,只要军心不乱,还可以慢慢的退回城里。
有城头守军的弓箭保护,只要退到弓箭的射程之内,攻城的一方就再难乘胜追击,想要借机会破城,就更是难上加难。
可是当燕军刚刚来到,阵脚未稳的时候,守城的谢安、谢玄自己都怕燕军直接攻城,哪里还敢出城一战。
现在见燕军接连三天都没有攻城,这才想要出城与燕军杀上一场。可燕军的营盘已经扎稳,除非是深夜偷营劫寨,否则他们也不敢保证就能打赢。
城里面的一千谢家子弟兵,是他们唯一的主心骨,唯一的希望,如果在偷营劫寨时损失过大,那恐怕等燕军围城的时候,他们想要冲杀出去逃命,都不一定能够做得到。
再说万一是燕军故意示弱,引他们出城一战呢?那样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想来想去,谢家叔侄一直也没敢主动出城与燕军打上一仗。
不过燕军也一直没有攻城,双方就这样一直相持了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间。向都城建康的求援文书,也一直没有回信传来。
直到有一天寅时中,天还没亮。谢安被一个惊慌的声音叫起:“将军,不好了,燕军不见了!”
一个月来衣不解带的谢安,赶忙一个翻身,从床榻之上滚了起来。
在自己亲兵的簇拥下,谢安谢玄跟随那个前来报信的值夜士兵一路小跑的来到了洛阳北城头上。
由于天刚微亮,看不清楚远处的事物,谢安和谢玄都不确定燕军是更换了营地还是真的撤退了。但肯定是不在前一天他们睡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