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驻守洛阳的是陈郡谢氏这一代中的领军人物:谢安。
当几个月之前桓温获封大司马、尚书右仆射、都督天下诸州中外诸军事及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加九锡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是代替皇帝司马丕任命弟弟桓冲接任中领军中统军的职位,从而彻底掌管了都城内外的禁军。也彻底把皇帝和都城建康内文武百官的性命捏在了自己的手中。
王羲之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于病榻之上,给谢安写了最后一封信,之后,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信中他让谢安以家族的存亡为己任,不争一时之长短。
而在桓温稳定了都城建康之后,派谢安驻守洛阳,任命之时说是为了让他方便寻找谢万的尸首,以全兄弟之情。如此厚意,谢安当然不方便推辞,于是只好走马上任。
桓温虽然任命了谢安驻守洛阳,却没有派给他一兵一卒。
“国事艰难,汝当自为之!”
意思就是,国家现在太困难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谢安能怎么看着办?国家不出钱不出力不出粮。想要把洛阳守住了,这些开销只能是谢家自己出。而作为谢家这一代的领军人物,谢家是绝对不会让谢安出现任何闪失的。谢安需要什么,谢家人都会倾囊相助。
桓温就是要用这个方法,消耗谢家的根基,而谢家明知道桓温的目的,却又没有办法破解。
谢玄跟随谢安来到洛阳寻找谢万的尸体,毕竟他是最后见到谢万的谢家人,他不来不合适。
于是谢安命谢玄招募流民,编册成军,用来驻守洛阳。
洛阳被大燕国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和平北将军慕舆泥大掠一场才过去几个月,没有被烧成白地都是庆幸。周边百姓能逃走的早就逃走了,招募流民,也只能向整个江南招募。
这么短的时间,招募来的流民加上谢家派来保护谢安的一千子弟兵,勉勉强强都凑不齐三千人。
谢玄带领谢家子弟兵对招募来的流民严格挑选、训练。要不是有谢家充足的粮食和军饷稳定军心,这支刚刚被招募来的流民军,在谢玄严酷的训练下,恐怕早就跑得没有人了。
就在这些新招募的流民还没有被训练成兵的时候,就传来了慕容家的鲜卑燕国又派了三万人马前来进攻洛阳的消息。
现在的洛阳,别说进攻南侵的燕国大军,能够自保都要谢天谢地、求遍满天神佛。
(一百一十六)虚晃一枪
崤函通道,是指从潼关至洛阳这段道路的统称,西起于潼关东止于洛阳。
崤函通道共有三条:第一条,叫南崤道,由洛阳向南,沿崤山和熊耳山中间的洛水河谷,经过汉宜阳关到二乡关转向西北至雁翎关,就到了秦国镇东将军、洛州刺史、魏公苻廋驻守的陕城。再向西就是春秋战国时秦朝的旧函谷关。
第二条,叫北崤道。由洛阳向西,出汉函谷关,沿邙山和崤山中间的谷水向西经过渑池、硖石关,就到了秦国镇东将军、洛州刺史、魏公苻廋驻守的陕城。这条道开通于东汉末年,据说是当时曹操为了西征方便,加上嫌南崤道又险又远,才开通的这条崤道,所以又叫“曹魏古道”。
第三条,是除陆路之外的黄河漕运古道,是陆上崤函通道功能不足时的补充通道,少有人走。
就在谢安、谢玄发动所有洛阳城内的人口,不论男女老少,在洛阳城外深挖了数道壕沟,又引来洛水灌入沟中,帮助防守。又在城下深埋鹿角栅栏,在城头堆满滚木擂石、撑杆箭矢,在女墙边摆放好了整齐的灰瓶,在垛口边堆放好了熔煎金汁的柴薪和大锅……
一副严阵以待,誓与洛阳共存亡的架势。
又安排精壮士兵,每天分为四班,不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