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正文 第175章 盲测(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正文 第175章 盲测(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第1页/共5页)

    几天后,关于屈臣氏产品线优化的详细财务报告和“王老吉”及王建仪的初步背景资料都摆在了陈秉文的办公桌上。

   
    会议室里,凌佩仪先汇报了产品线梳理的初步方案。

   
    “根据财务数据和对门店、工厂的实地调研,我们建议将现有的587个SKU,初步优化至150个左右。”

   
    凌佩仪指着幻灯片上的图表,汇报道,“首批建议淘汰的,包括汽水厂的12种众口味汽水、药妆部的38种滞销自有产品,以及日杂部门的21种低效商品。

   
    这些产品年销售额合计占比不足8%,但占用了超过35%的仓储和管理资源,且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这个措施可以,不过力度还可以更大一些。”陈秉文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在座的凌佩仪和徐世文,“我们现在的思路,还停留在‘优化’层面。

   
    但屈臣氏的问题不是优化能解决的,需要的是重构。”

   
    他示意凌佩仪翻到报告的后几页:“看看这些数据:超过三成的SKU只贡献不到百分之五的销售额,却占用了近四成的仓储和管理资源。

   
    这不是优化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

   
    凌佩仪略显迟疑:“陈生,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150个SKU还是太多。”陈秉文直接点明重点,“我们应该把目标定在50个以内,只保留真正能盈利、有市场影响力的核心产品。”

   
    “长痛不如短痛。”陈秉文态度异常坚决,“我们要做的不是修修补补,而是彻底重组。

   
    我认为可以具体分三步来实现。

   
    第一步,对现有产品进行重新评估。

   
    标准就一个。

   
    能否在细分市场做到前三?

   
    不能的就淘汰。同时,重点开发两个方向:一是利用屈臣氏蒸馏水的基础,拓展家庭桶装水市场。

   
    二是加快电解质水的研发进度。

   
    第二步,关闭效益低的工厂,将产能集中到荃湾汽水厂。

   
    第三步,六个月内完成产品线收缩,九个月内实现新产品的上市。”

   
    陈秉文的话让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他提出的三步走方案,其激进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将SKU从587个直接砍到50个以内,这意味着要淘汰超过90%的产品线。

   
    徐世文听到这个数字,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开口:“陈生,这是不是太激进了?

   
    一下子砍掉超过90%的产品线,渠道商会怎么想?

   
    那些习惯了购买某些众产品的老顾客会不会反弹?

   
    很多产品虽然销量不高,但在特定区域、特定人群中,是有固定客群的啊。”

   
    凌佩仪也补充道:“是的,陈生。

   
    药妆部那些滞销的自有产品,虽然整体亏损,但其中一些是老一辈顾客认准了几十年的老牌子,突然下架可能会引起不满。”

   
    陈秉文听完他们的顾虑,神色不变:“我知道会有阵痛。

   
    但你们想过没有,维持现状的代价更大?”

   
    他指着报表上的数据:“这587个SKU中,有超过400个是年销售额不足50万港币的产品。

   
    它们不仅不赚钱,还在不断消耗我们的管理资源和仓储成本。”

   
    “我们要算大账,而不是账。

   
    保留这些产品,看似保住了部分销售额,但实际上是在拖累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

   
    把这些资源释放出来,集中投入到有潜力的核心产品上,产生的效益会远远超过损失的那点销售额。”

   
    “至于老顾客的问题,”陈秉文转向凌佩仪,“可以采取过渡方案。

   
    对确实有固定客群的产品,可以先保留最库存,采用预售或者定期供应的模式。

   
    同时加强客户沟通,引导他们转向我们的核心产品。”

   
    他又看向徐世文:“渠道空缺不是问题。空出来的货架,正好可以引入我们的新品,比如即将推出的茶饮料系列。

   
    我们要用更高毛利、更高周转的产品来填补空缺。”

   
    周志远此时插话问道:“陈生,你刚才提到要拓展家庭桶装水市场和研发茶饮料。具体优先级如何?”

   
    “桶装水优先。”陈秉文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基于我们现有优势的自然延伸。

   
    屈臣氏蒸馏水已经有很好的品牌认知度,拓展家庭和办公市场的桶装水业务,投入、见效快。

   
    电解质水则需要更多研发时间,可以用作新产品储备。”

   
    到这里,他目光扫过众人:“我知道这个决定很艰难。

   
    但屈臣氏要重生,就必须经历这个阵痛期。”

   
    “明白。”凌佩仪应道。

   
    “另外,”陈秉文补充道,“优化后释放出来的生产线和资金,要立刻投入到新品研发和核心产品扩容上。”

   
    讨论完屈臣氏内部的优化,陈秉文将话题引向了王老吉。

   
    “徐经理,王老吉的情况。”

   
    徐世文继续汇报:“根据我们了解,港岛这支‘王老吉’是王泽邦的曾孙王豫康在1880年代来港创立,最早开在文武庙直街。

   
    鼎盛时期在全港有六间分店,中环、铜锣湾、旺角都有铺位。

   
    但经历抗战、六十年代租金暴涨和七十年代经营不善,现在只剩下鸭巴甸街这一间老铺了。”

   
    陈秉文点点头,唏嘘道:“一个百年品牌到如此境地,可惜了。

   
    现在谁在具体经营?”

   
    “主要是王豫康的孙女王健仪在打理。”徐世文回答,“她哥哥王建全偶尔来帮忙,但心思似乎不在这上面。

   
    听他们父亲在美国经营饼店,一直想让兄妹俩去帮忙。”

   
    陈秉文沉思片刻,对凌佩仪:“凌总监,你去和王健仪接触一下,试探试探。

   
    就以探讨合作的名义,看看有没有机会拿到配方和商标的使用权。”

   
    他深知,对待王老吉这样的百年老字号,与其强势收购,不如以合作共赢的方式逐步渗透。

   
    既能降低对方的戒备心,也能在过程中不断评估风险与价值。

   
    而屈臣氏庞大的渠道网络和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对目前经营困难的王建仪来,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明白。”凌佩仪应道。

   
    就在陈秉文专注于屈臣氏内部重组和王老吉收购事宜的同时,市场部策划的“盲测尝鲜”活动也按计划启动。

   
    在淘化大同传统优势区域的上环和西环,几个醒目的“脉动”免费试饮点搭建起来。

   
    蓝色的遮阳棚、穿着统一制服的大学生兼职人员、以及“免费品尝,给点意见”的热情招呼,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

   
    “先生,试试我们的功能饮料?

   
    免费品尝,帮忙给点意见?”

   
    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

   
    许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盲测。

   
    每个试饮点都摆放着两个不透明的大容器,分别装着“脉动”和“劲能”,由工作人员用统一的纸杯分发给路人品尝。

   
    现场竖着一块投票板,邀请消费者在盲品后投票选择更喜欢的口味。

   
    第一天上午,活动就吸引了不少好奇的市民。“免费试饮,帮忙给点意见呗?”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着过往行人。

   
    一位中年主妇尝了两杯后,仔细品味了一下,指着左手那杯:“这杯口感清爽些,甜度适中。

   
    另一杯有点过甜了。”

   
    工作人员揭晓答案,她选择的是“脉动”。

   
    一个穿着校服的中学生一口气喝了两杯,擦擦嘴:“右边这杯气更足,更解渴!”

   
    结果显示他选择了“劲能”。

   
    附近写字楼走出来的白领陈姐细细品味后表示:“左边这杯回味更好,不会黏喉咙。”她选择的也是“脉动”。

   
    几天下来,统计数据显示,参与盲测的消费者中,约六成选择了“脉动”,三成五选择了“劲能”,其余表示分不出差别或拒绝投票。

   
    “脉动口感更好”的口碑开始在一些消费者群体中悄然传播。

   
    虽然“劲能”凭借低价优势仍然吸引着价格敏感型顾客,但部分注重品质的消费者开始重新选择“脉动”。

   
    淘化DT市场部很快注意到这一情况。

   
    “刘总,陈记在我们地盘上搞盲测活动,明显是针对我们!”市场经理向刘伟雄汇报时有些气急败坏。

   
    刘伟雄皱着眉头看着报告:“这个盲测活动对我们的销量有什么影响?”

   
    “根据我们监测,部分门店的劲能销量增速有所放缓。

   
    虽然总体还在增长,但势头不如前几天猛了。”

   
    “他们这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啊!”刘伟雄拍了下桌子,“明知是针对我们,却没法直接反对!

   
    难道我们去抗议人家免费请消费者喝饮料?”

   
    更让淘化大同头疼的是,几家有影响力的媒体也关注到了这一新颖的营销方式。

   
    《星岛日报》商业版刊登了一篇题为《饮料市场新战法,盲测或成品质试金石》的分析文章,虽未点名,但明显描述了“脉动”通过盲测提升品质认知的策略。

   
    《工商日报》更是直接以《功能饮料双雄对决,口感成为新战场》为题,将“脉动”和“劲能”的竞争摆上了台面。

   
    “刘总,好几家报纸的记者来电,想了解我们对盲测活动的看法。”

   
    市场部经理请示道,“我们该如何回应?”

   
    刘伟雄沉思片刻:“对外统一口径,就我们欢迎市场竞争,相信消费者会有明智选择。

   
    同时强调劲能的性价比优势。”

   
    不过,面对陈记的“盲测尝鲜”活动,刘伟雄还是紧急召开了管理层会议,布置应对方案。

   
    “对于陈记的评测活动,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研发部加快新品改良,尽快推出升级版劲能。

   
    市场部加大促销力度,针对盲测区域增加买赠活动。”

   
    他补充道:“另外,查查陈记这个盲测活动有没有什么漏洞,比如是否涉嫌贬低竞争对手?

   
    让法务部研究一下。”

   
    然而,陈秉文在策划之初就预判到了这种可能。

   
    所有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只引导品尝,绝不主动评价,所有结论都出自消费者之口。

   
    淘化大同的法务部门绞尽脑汁,也难以找到有效的法律突破口。

   
    另一边,凌佩仪来到王老吉凉茶铺。

   
    买完凉茶后,她看似随意地与王健仪攀谈起来。

   
    “王老板,你的凉茶确实正宗。

   
    我有个朋友在铜锣湾开了家店,一直想增加些有特色的饮品,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批量供应一些试试?”

   
    王健仪擦着柜台,苦笑道:“多谢好意。但我这都是手工熬制,量做不大,也怕走了味。”

   
    “不需要大量,就每天供应几十杯试试市场反应。”凌佩仪顺势道,“包装和配送可以让我朋友那边解决。”

   
    王健仪犹豫了一下:“这个.我得和哥哥商量一下。”

   
    傍晚,王建全像往常一样来到店里帮忙收拾。

   
    关门后,王健仪一边擦拭柜台,一边看似随意地提起:“哥,今天有位凌姐来店里,是代表一家公司,想谈合作。”

   
    王建全停下手里的活,抬头问:“合作?什么合作?”

   
    “她她们公司看好我们的凉茶,想投资扩大经营,或者.或者直接买下我们的配方和商标。”

   
    王建全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买下?对方什么来头?开价多少?”

   
    看到哥哥的反应,王健仪的心沉了一下:“我没具体问。

   
    但哥,这是祖业,是太叔公传下来的基业,怎么能卖呢?”

   
    “祖业?基业?”王建全的音调提高了几分,“阿仪,你看看现在这生意!

   
    每天起早贪黑,赚的钱刚够交租和糊口!

   
    爸当年为什么去美国开饼店?

   
    不就是因为凉茶生意难做吗?”

   
    “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找到好方法!只要我们坚持品质,创新经营”王健仪争辩道。

   
    “创新?拿什么创新?”王建全打断她,“我们没钱做广告,没钱拓新店,连换个好点的包装都犹豫半天!</p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