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17节(第2页/共5页)

nbsp;  “在这边上下乱窜跑关系呗。”四爷回答,“往上是凯尔希见了乌里扬诺夫。那个画风啊......就像哈曼见列宁。往下的话,现在西北冻原上的卫生院还有罗德岛干员在工作。”

    “老女人还有两把刷子嘛。”

    “是有两把刷子,可她现在的方针恐怕是赔本赚吆喝啊。”

    憨狗回答:“所以到最后把家底赔得差不多了,要把博士从石棺里拉出来托底?”

    大家低声哄笑。

    康曼德漫不经心地瞟了眼在房间一排排座椅中央还空着的那段:“啊,随他们怎么样吧。那卡兹戴尔的志愿兵呢?”

    “在操练了。贺凡正在打造卡兹戴尔的第一批装甲兵呢。”

    “老朋友们看来混得还行......呦,乌里扬诺夫来了。”

    整合运动北乌萨斯根据地最高统帅部的成员们从旁边的门中鱼贯而入,而负责讲解的联合参谋长伏龙芝也站到了占满整整一面墙的显示屏旁。

    没有半句废话,伏龙芝启动了显示屏,黑曜石般的桌面显示出了整个乌萨斯内战的战场态势图。刚刚落座的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到了看过无数遍的战场态势图上。只不过这上面的敌我态势会每日刷新,而这是最新的版本。

    伏龙芝用教鞭指着乌萨斯西南部顿河流域那密密麻麻的双方队标,做了爆炸性的开场白:“我们认为,我军当前并不具备在顿河流域完全歼灭当面之敌,结束战争的能力。”

    人们默不作声地听他讲下去。

    “顿河流域当面之敌的特征是:数量多、分布广、密度大。

    “西方面军当面共有五个乌萨斯帝国集团军,由于顿河解放区的治安保障工作牵制,敌我双方一线兵力对比已经超过二比一。而且敌军为了保证防线稳固,在顿河流域的部署形成了十分绵密,颇有纵深的梯次防御。除了一线的三个集团军,在二线又有两个集团军,就近补充和增援战场一线。

    “在这种局势下,凭借我军的炮兵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在敌人战线上打出突破口,实施分割包围完全可行。但是,如果在完成分割包围前,甚至是突破开始后,帝国军就掉头撤退或溃散,我军是不可能将这五个集团军全部留在顿河流域的,无法保证大批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乌里扬诺夫问:“那么联参的意见是什么?有什么可行方案?”

    “在东方面军的战线上下手。”

    **

    在这片大地上,恐怕没有哪支军队比泰拉人民保卫军更喜欢机动作战了。

    凭借着技术水平领先时代,供应数量极其充裕的摩托化和机械化载具,保民军拥有了泰拉各国军队都不具备的强大机动力。也凭借着摩托化和机械化提供的强大火力、机动力,保民军轻而易举地粉碎了帝国第四集团军,打垮了后续帝国各集团军实施的多次围剿。

    而现在,相比与数量众多的敌人正面硬碰硬,他们也更倾向于用一场大范围长距离战役机动彻底粉碎敌人。比如说,把战争的重心放在之前的次要方向东方面军身上,粉碎当面的两个乌萨斯集团军,穿越北方荒原南下,绕开正面敌军和防守严密的要塞筑垒地域,席卷帝国军队后方,迂回攻击乌萨斯帝国西南部的关键交通枢纽、后勤中心和重要军工产地切尔诺伯格。

    而这,是整个“柏林计划”的主基调。

    整场乌萨斯内战之中,相比双方大军云集,炮火连天你来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