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12节(第5页/共5页)

无聊的阵地对峙中,已经下降到危险的程度了。

    作为某种应激式的反应,也为了振奋士气让部队保持进攻意识,顿河流域的各集团军下令,一线部队要组织有力的进攻战斗,哪怕叛军只实施了最低限度的战斗行动,都必须加倍回敬对手。

    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203高地已经是尽可能对帝国军有力的环境了——敌人嵌入己方战线的突出部可以多面围攻。在大多数情况下,帝国军所面临的环境都是炮火支援贫乏,没有空中掩护,行动全部暴露在保民军制高点观测所和观察机之下,迎着密集的炮火渡河攻击一整个坚固的预设防御体系......

    在保民军完善强大的阵地体系和火力配系下,这种行为只是为对方提供充分发扬火力,削弱己方数量的机会。可乌萨斯帝国军的将领们似乎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们看来,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赤色叛军越来越远离他们的后方,他们补给和运输的困难正在不断增强。而依托顿河这条乌萨斯数一数二的大型水系,帝国军人完全可以将对手阻止在这里。

    在此期间,帝国军将不断积蓄力量,直到实力足以扭转前线局势,然后一举突破保民军防线,然后利用乌萨斯帝国的数量优势,特别是人口和资源上的优势一路横推,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实际效果嘛.......厌战情绪进一步在基层扩散开,要不是军队组织和军纪还能发挥作用,恐怕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逃兵潮了。保民军正在用各种办法让帝国军在整体上清醒过来。

    最有效的办法是炮兵火力,保民军那铺天盖地连绵不断的炮火足以让最猛烈的步兵冲击变成满地碎尸。连帝国军的陆行舰主力舰队也不敢贸然陷入保民军炮兵的火力网——哪怕野战炮兵撼动不了他们,随之而来的空中打击也会让帝国军陆行舰队痛彻心扉。

    其次是冷枪冷炮。当帝国军为了保证基本的轻武器和单兵装备,把从莫辛纳甘到滑膛燧发枪在内的玩意统统送上前线,只为了保证每个战斗兵手里有杆能响的家伙时,保民军正在给前线部队加强高精度狙击步枪的配置。

    于是,前线的保民军狙击手们让帝国军官兵闻风丧胆,任何敢于脱离掩蔽的脑袋都是他们的目标。乌萨斯军队倒也试图过以狙击手反制狙击手。但保民军的狙击手接受全套专业训练,装备专业弹药和高精度狙击步枪,以小组为单位行动,与前线步兵分队密切配合;帝国军的狙击手是只有莫辛纳甘还单打独斗的猎户新兵......没多长时间,一整排用军毯裹着的尸体就扼杀了帝国军的报复行动。

    新式战争机器前所未见的杀戮效率完全超乎了帝国军将领们的想象。比起直面死神的一线士兵,将军们的思维明显要慢上半拍。曾有某个帝国军少将师长,穿戴着干净笔挺的军礼服,胸口挂满勋章站在掩蔽部顶上,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堑壕。这家伙对死死缩在战壕里,被红色狙击手们打怕了的部下们发出怒吼:

    “怕什么,你们这群蠢货!这么远的距离,他们连大象都打不中!!!”

    拼命恳求他进入掩蔽部的参谋们没能看到将军被爆头的一幕。因为对面的保民军指战员们认同将军大人的观点,直接找了一辆T-55坦克来打击这个两公里外的目标。

    少将曾经站着的地方如今是个大坑,来收尸的士兵们在这里细细搜刮,百般寻找也只找到了一块扭曲破碎的勋章......

    在这残酷的环境中,蹲在堑壕里的乌萨斯大兵们开始对自己的将军们不再信任。之前那些被认为勇敢无畏的猛将和才华横溢的智将们都无法打破战场僵局,同时又漠视一线士兵的痛苦和牺牲。这种残酷的现实让士兵们深感失望,在军纪和宪兵队的压制下,或许一时半会儿还翻不起什么大浪,但却在让整个顿河战线的乌萨斯军队日渐消沉。

    与此同时,帝国后方的环境也在陷入消沉。在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里,瓦列里又听到了关于切尔诺伯格的不妙传闻。

   
    第十九章 前线与后方 下

    瓦列里的大部分生命都是在切尔诺伯格城和附近的乡村度过的,所以,他也对这里怀抱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