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35节(第2页/共5页)

的位置和时机转换队形,是考验一名步兵指挥官的主要标准。

    可是现在,这一切都丧失了意义。

    加强给畜牧场的盾卫的所谓“精锐分队”,包括整整十个机枪组。他们在畜牧场反复加固过的建筑里建立阵地,或者干脆在墙上掏出射孔,组成高低结合远近覆盖的火力网。那些怎么看怎么像PKM的通用机枪发出类似撕列布帛的密集扫射声,向着成排涌来的乌萨斯士兵开火。

    披坚执锐的乌萨斯盾卫们被子弹的强劲冲击力撞翻,有些倒霉的被子弹打穿了盔甲薄弱处,有些运气好的甚至还能没有大碍勉强爬起。而后面只有一条步枪和布质军服的步枪兵开始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

    每分钟700发的射速让机枪的射击声连成一片,无法区分。7.62MM机枪弹的瓢泼大雨洒向猝不及防的乌萨斯人。喷吐着火舌的枪口指向哪里,死神收割灵魂的镰刀就向哪里挥下。保民军机枪手一个点射打过去,5、6条性命便就此终结;保民军机枪手们横移枪身,一个乌萨斯步兵连便就此完蛋……

    在畜牧场更北侧的北岭防线顶部,12.7MM重机枪们发出威严有力的缓慢轰鸣,82MM迫击炮不大的闷响持续不断。而冲向畜牧场的第七步兵师纵队前端便立刻多出一条条残肢断臂组成的空白,被林立的尘柱笼罩。

    在如此猛烈的火力笼罩下,第七步兵师先头团的推进立刻停滞下来。

    作为应答,后续的三个步兵团中已经有两个展开成横队,在军官们的喝令声中展开齐射,然后转入自由射击。

    激烈的交战开始了。

    PS:

    今日笑话:

    “数量上的优势应该看作是基本原则,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应该首先和尽量争取的。”

    这是一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的军事定理,军事历史上有数不胜数的例证。但最黑色幽默的一点是,这句话出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

    猿首和许多德三将领都不认同这本书,可正是这帮身为后辈却不认同克劳塞维茨的家伙,用自己论证了克劳塞维茨的正确——以完败者的身份。

    顺带一提,对于某些复读毛子人海胜之不武的群体而言,这句话也挺那啥的——“你是对德军祖师爷的意见有什么意见吗?”

   
    第三十五章 访客

    “数量居劣势之军,可以采取更多地使用自动武器或更加迅速地发扬火力的方式压倒数量居优势之敌。”

    ——艾尔温·隆美尔

    “什么样的人才适于被称为军事天才?这种人与其说是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如说是有钻研精神的人;与其说是单方面发展的人,不如说是全面发展的人;与其说是容易激动的人,不如说是头脑冷静的人。”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两个步兵团整整五千余支步枪的齐射,让弹着点的烟尘直接笼罩住了整个畜牧场;陆行舰与野战炮也纷纷开火,爆炸再度围绕住畜牧场,同时也有弹着点在畜牧场以北的防线西侧出现。在一片飞舞的泥土和碎屑中,动力装甲被子弹和弹片击中的叮当声此起彼伏。防护装备水平较低的机枪组们只能被迫后撤转移阵地,只有少数几个位置较好的机枪仗着射孔狭小和几十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继续射击。

    在防御火力减弱的第一时刻,原本停滞甚至倒退的人潮再度活跃起来。尽管这个作为全师先锋的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