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19节(第3页/共5页)

奏上下起伏,动作整齐得像是一个模子铸成。

    顽皮的孩童跟在队列旁边,学着战士们的样子开步走,用稚嫩的嗓音跟着旋律咿咿呀呀;大人们没有做出太多明确的表示,只是在路旁以庄严的肃然看着部队开过。

    哪怕对方的武力能轻而易举地消灭全村,哪怕对方当中有着感染者甚至人称“魔族佬”的萨卡兹。

    无论是整合运动里来自这样贫穷村庄的农民战士,还是流离失所的感染者,再或坚持自己骄傲的游击队员,还有走南闯北挂过勋章的水兵们,走过这短短五十米的时间,成为了他们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

    “所以。”走在康曼德身边的别尔康斯基突然说,“我愿意加入整合运动。”

    霜星在一旁撇嘴:“呵,我们要不要您还是两说呢,准备申请书去吧。”

    **

    康曼德亲自担任班主任的这个政工教学班又增加了旁听生。

    别尔康斯基与凯尔希两个外来户,现在跟别人一模一样:坐在马扎上,在双腿上摊开笔记本。未来的政治委员与行政领导们在操场边缘坐着,操场上则坐满了整个讲习所的学员们——

    “学员”除了字面意思外,在整合运动中还有额外的一层意思:正在接受改造的被解放人员。从收留的流浪感染者和军管矿场奴工,到起义的旧军队官兵乃至战俘都在其中——自然,别尔康斯基以前的部下们也在其中。

    容纳这些人的机构被称为“讲习所”,讲习所又根据学员来源划分为数个学员大队。各教官和管理员们都是之前跟他们一样的被解放者。他们正走在、坐在学员们当中,不带武器和盔甲,也没有隔得严严实实的防护设备。他们态度和蔼地跟大家聊起天来,问的无非是“你是哪里人啊?”“挖矿多长时间了?”“在舰上做些什么呀?”之类。

    这帮曾经两眼无神麻木至极,被从成天黑漆漆的矿洞中和白色荒漠般的雪原上解救出来的奴工、逃兵、流浪者们,在重见天日、衣食无忧,甚至治好了矿石病之后,虽然不是管理员们说什么就信什么,但谈话氛围还是非常融洽的。

    而起义官兵乃至俘虏们的情况也还算好,在积极分子的带头作用下,考虑到自己吃着人家的饭、穿着人家的衣、住着人家的屋、用着人家的药,即使是最不想反水的战俘也选择讲两句好话。

    话题从“在矿里有哪些麻烦?”“你老家那里是种红麦还是种黑麦?”“税吏征多少租?”“流浪的时候那些地方好找吃的?”“在帝国军队里干些什么活?”说起,没多久就骂到了监工、纠察队和军官的头上——

    无论是在北原的农村、矿场还是帝国军队,无论是农民、矿工还是士兵、水兵,苦到活不下去简直是家常便饭。这些穷苦的倒霉蛋们以往只能麻痹自己:“那个税吏虽然逼着要钱,最后还是放过我家一马了嘛”。

    等到了被伪装成行商们的整合运动武工队收拢招募、被从暗无天日的军舰下层俘虏,来到学员大队里,过了几天“安稳日子”,神经缓和下来麻木渐渐消退以后。大家立刻就把所有的委屈全都想起来了。人们一个个怒不可遏,一帮年岁不大的人填饱了肚皮、放宽了心思,放开胆子海阔天空,三两下从骂监工税吏纠察队上升到骂整个乌萨斯帝国。

    在热闹的人群之外,爱国者沉默着,注视这些这帮平日口头禅都是“皇帝在上”的人亲切问候帝国首都圣骏堡里从沙皇到将军再到贵族的老爷们,表达对其全体女性亲属的真挚情感。

    坐在人群之外的政工学员们听着康曼德的解说:“有这样的奇迹,上午抓到的俘虏,下午就能转变过来,晚上就能端枪向原来的军队冲锋。我知道你们会说这纯属胡说八道,但你们接下来要看到的,就是这种事情——

    “诉苦公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