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钟山前世就发现一个人性的特点,那就是人对于痛苦的回忆总是会特别模糊,而对于快乐的回忆则更愿意铭记。
就比如1979年的酷暑盛夏,从六月末熬到七月底,从《法源寺》的场场爆满熬到了《王昭君》的上演,倏忽而过的时光竟让钟山觉得日子比原来快了不少。
颇有一种长按F为牛马生活加速的感觉。
今天是《王昭君》的第二场演出,此刻的钟山正坐在剧场的第二排。
作为曹宇院长暌违多年的新剧本,加之这部作品是当年承诺总理一定要创作的作品,如今二十年过去,《王昭君》终于公演,社会各界都有着不小的期待。
由于之前只进行了小范围的试演,所以第一场几乎是社会各界主要人士的大集结,全是赠票。
到了第二场,相当一部票还送给了在燕京的蒙、满、回等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另外一部分则是预售沽清,算是半卖半送,给钟山一种根本没奔着挣钱去的感觉。
就这样,钟山的票还是自己买的。
不过凑巧的是,坐在他右边的竟然也是剧院的同事。
此人花白的分头梳得一丝不苟,宽阔的鼻子上托着一副金丝眼镜,细条纹衬衫领口还打着领结。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优雅永不过时。
不是英若成还能是谁?
坐在英若成另一侧的,是一个同样戴眼镜、梳着分头的小白胖子,钟山坐下的第一眼就认出了他。
此人正是松丹丹的前夫、梁浣的相好、甲方乙方中的巴顿将军、国内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赫舍里·英答。
钟山跟英若成不算熟,只是点头打了个招呼,倒是英答听说钟山是《法源寺》的编剧,立刻来了兴趣。
“我有个高中同学叫江文,瘦的跟马猴似的——他说给您写过信,还想排您这部戏,说您给他回信答应了,是真的吗?这小子死活不肯告诉我您回信写的具体是什么……”
看着英答好奇的眼神,钟山回想了一下那个回信的午后。
自己好像是直接把江文那句“如有望进学”圈起来打了个叉号,然后回信只留了一行字:我看你没戏。
他如实告诉了英答,小胖子一阵爆笑,惹来周围人纷纷侧目。
“哈哈哈,这小子估分才二百多点,确实没戏了!”
英答还想再说话,英若成清了清嗓子,此时话剧马上就要开始了。
他只好闭嘴,给了钟山两个半小时的清静。
《王昭君》是一个和亲主题,曹宇又加入了一些神仙元素,用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基调塑造了一个相知两不疑的爱情故事,唯一充当反派的是大单于的弟弟,剧情也不算太丰满。
看完这个两个半小时的五幕剧,钟山无聊地想,如果前世演这种话剧,唯一可以炒作的热点大约是蓝田野和迪辛这一对戏里戏外的真夫妻。
说互联网黑话就是“CP粉狂喜”。
总结下来,这部剧从戏剧冲突到思想内涵都谈不上什么突出的,全靠表演撑着了。
话剧演完,观众们站起来鼓掌,掌声依旧热烈,但是钟山能感觉得到,观众的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
英若成站在一旁拍着手,偏头问钟山,“钟编剧,你觉得怎么样。”
钟山摇摇头,“这部戏几乎就是靠演员的表演撑起来的,要不是挂着曹院长的名字,我刚才就走了。”
英若成闻言有些意外,没想到钟山说话如此直白,而他身侧的英答更是被这个回答惊得说不出话来。
那可是曹宇啊,也可以这样拿来批评吗?
不过作为人艺的资深演员,英若成自然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只是缓缓点点头,随口问道。
“我听说,你跟俞民院长打了个赌,要给人艺弄一出比肩《茶馆》的大戏,我可是拭目以待啊!”
钟山笑笑点头。
或许是认为自己不尊重经典作品,抑或者是难得揪住了一点机会压一压自己,打从俞民跟自己在民族饭店门口对话之后,他把打赌的内容公之于众,逢人必拿出钟山当典型谈论一番。
这也让钟山在院里仿佛成了咸亨酒店的“孔乙己”,每次遇到都要被追问新话剧的进展,如果说不出来,那紧接着就是一片哄笑。
不过钟山自然不会在乎,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在创作什么作品。
一出戏散场,他跑到后台跟蓝田野和迪辛聊了一会儿天,等剧场里人散得差不多了,才动身回家。
第二天依旧是去空政话剧团参与《夕照街》的排练。
经历了一开始的磨合之后,空话的演员们已经进入了状态,夕照街本身就是老燕京胡同街坊的故事,这种感受几乎都不用去体验生活,而朴存昕、李雪建、王学祈哪个没有当过知青,经历过待业的时光?
再加上现如今待业青年满街都是,采风极为容易,所以两三个星期排练下来,剧情表演已经初具模样。
钟山跟王贵并排坐在排练厅的角落,顶着逐渐升高的气温,盯着现场的表演台词,偶尔根据演员气口调整一下文字,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演员们也个个大汗淋漓。
中午照旧在空话的食堂吃饭,这是钟山心中空话唯一能跟人艺的食堂相提并论的地方——因为水平都很一般。
吃完了饭,钟山正跟王贵聊天,忽然梁秉鲲从外面跑了进来。
他喘得上气不接下气,看到钟山,喊道,“快!钟山,上级单位有人来找你!”
钟山闻言,只得跟王贵告罪一声,骑着车子跟着梁秉鲲回了首都剧场。
迈步进了会议室,刁光谭正在陪着两个中年人喝茶。
“钟山啊,这是市里的两位同志,是就你转正的事情,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钟山心中疑惑,却也只能坐下,等待对面开口。
其中一人吐了吐茶叶沫子,放下茶杯,翻出一个笔记本,“你母亲是朱倩云,对吧?”
“是。”
“之前她写了很多信,要求给她恢复身份,你知道吗?”
“知道。”
“这个事儿还没办完……”
那人沉声说道,“当时她虽然来信附加了一些情况说明,但是合格的材料是没有的,后来我们找到你父亲,他搜集了一些人事材料,但是当年她在乡下的一些情况缺少证人和文件。”
“额,这个跟我转正的关系是?”
那人闻言,解释道,“转正也是要身家清白,所以恢复你母亲的名誉也是必要的。你看看能不能跟乡里联系一下,或者干脆回去一趟,把这几份关键的材料盖章送过来,我们也好帮你进行下面的工作。”
说罢,另一人拿起桌上一个厚厚的文件袋,递了过来。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