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英同盟对于海军技术上的提升,是否能够抵消海军为此支付的代价?即和俄国海军对战。去年,法国和俄国加起来有43条主力舰,英国是45艘,我国只有5艘。虽然我国加上英国是超过了法俄海军的主力舰数量,但是假如法国不加入战争,英国同样置身事外,那么就会形成我国单独对抗俄国海军的局面。
我记得山本你一直都认为,日本单独对抗俄国海军是没有胜算的,那么为什么又会为了几项造舰技术推翻自己的主张,转而支持日英同盟呢?”
山本一时无言以对,不过他还是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老实的对伊东祐亨说道:“为了日英同盟向俄国开战固然不可取,但是面对俄国咄咄逼人的态势,日英同盟却能增加日本的胜算,则我们就不得不争取日英同盟以壮大日本的实力。”
伊东祐亨觉得山本的思路也不能算错,假如日俄战争避无可避,那么便只剩下了一条路,如何提高日本的胜率,这大约也是陆军一些人的想法吧。他沉默了片刻后说道:“还是再等等吧,看看河原这次在朝鲜的行动结果之后再说。”
面对伊东祐亨的坚持,山本权兵卫也只能稍加退让,和对方约定在河原返回之后在讨论此事。不过,对于日英同盟的支持者并不仅仅限于陆海军,外务省也再一次向伊藤首相提出了就日英同盟一事加以推进的想法。
外务省官僚之所以如此热忱于日英同盟,一方面在于俄国在满洲颇有长期经营的打算,担心俄国会在满洲扎下根去,从而再也难以将之驱赶出满洲;另一方面则是英国人对于日英同盟的热情越来越高,并近乎向日本驻英公使明示了,英国对于日俄之间冲突将会站在日本一方的立场。
但是这些热忱的希望缔结日英同盟的请求,到了首相官邸就被断然压下了。英国人这段时间在外交上的动作,反而让伊藤博文进一步看清了英国人在外交上所面临的风险。
法俄同盟在海军上的实力不断逼近英国,而俄国在东方的行动则进一步破坏了英国在欧洲和亚洲的平衡。原本法俄同盟对德奥意三国同盟已经在欧洲大陆上形成了均势,三国同盟更是进一步掐断了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希望,并遏制了法国在北非的扩张。
这就意味着英国和法国对于埃及的争夺,英国和俄国对于海峡的争夺,因为三国同盟的协助,反而趋向了缓和。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当然不可能加入三国同盟,从而让欧洲均势彻底失去控制,英国提出的英德同盟,实际上是为了对付德国提出的大陆同盟主张。
也就是说,当前英国受到的挑战不是欧洲大陆上的某个大国,而是整个欧洲大陆。假如英国不能把这种挑战压制下去,那么英国统治世界的霸权将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挑战。英国当前既需要打压法俄同盟,同样也需要打压德国统一欧洲的野心,还需要提防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人。
日英同盟,是英国人破开欧洲困局的重要一手。因为只有日本在远东打败了俄国,甚至消灭了俄国大部分的海军,才能让法俄同盟失去挑战英国霸权的机会。同理,俄国的失败,将使得法国失去自身安全的保障,则法国就不得不向英国做出退让,从而形成了英法对德国的欧洲新形势。
日本在外交上的所有优势就在于签署日英同盟之前,这个时候的日本最有价值。签署了日英同盟之后,日本的立场一经确定,那么各国对于日本的立场也会随之出现变化,从而让日本在外交上失去了其他的可能性。越是发现了这一点,伊藤博文就越不能接受立刻签署日英同盟的主张。
第106章 新思路
伊藤博文对于英国的外交困境判断并不是空穴来风,今年1月8日德国宰相比洛对去年张伯伦爱丁堡演讲做了一个回应,去年张伯伦为英军在布尔战争中的行为进行辩护时,引用了普鲁士军队在普法战争中的行动作为参照。
张伯伦的演讲令德国舆论哗然,认为英国人未免有些过分了,先是在布尔战争爆发时无故扣押德国开往南非的邮轮,并拒绝做出赔偿,现在又拿普鲁士军队做挡箭牌,这显然是对德国变本加厉的羞辱。
德国现任宰相比洛是一个热衷于新闻控制和新闻宣传的政治人物,他自从担任了德国宰相一职后就没干出过什么政绩,但是在新闻控制和对自己的宣传上却取得了比俾斯麦更伟大的成就。在比洛的要求下,德国的报纸被要求不得刊登对于皇帝及政府的批评言论,但是在鼓吹德意志民族荣光的故事上却不遗余力。
在其担任宰相的这几年里,德国的民族主义热潮高涨,理性的声音则几乎很难听到。正因为如此,张伯伦的发言让比洛不得不做出强硬的回应,他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大王的名言,“让那个人去吧,不要激动,他是在咬花岗石。”
比洛的强硬发言赢得了德国人的支持,但同时也令英国人对德国的反感迅速增加。在英国政府内还算是亲德派的张伯伦,因为比洛的发言,认为德国正在试图挑战英国所制定的国际秩序,于是转变了对于英德合作的支持立场。
但是,因为日本迟迟不肯同英国人达成同盟协议,使得英国政府并不能彻底的和德国决裂,在把俄国拉回欧洲之前,英国不能放任德国不管。只要英国还表现的要同德国结盟,那么法俄就不可能同德国接近搞什么大陆同盟,因为他们也担心被德国给卖了。
伊藤博文觉得日本还能继续等,等到英国彻底陷入外交困境,那么英国就不得不给与日本在亚洲更大的行动权力。
只是伊藤有足够的耐心,但是其他人的耐心却越来越差了。樱田门外霞关一丁目的参谋本部大楼,规模之大甚至还要超过北面的陆军省大楼,光是从建筑物的规模比较来看,就知道此时的参谋本部才是陆军的核心了。
此时的参谋总长正是大山岩,而陆军大臣则是寺内正毅,因为参谋本部大楼距离皇宫更近一些,因此山县有朋此时虽然只是保留了贵族院议员的身份,但是从贵族院出来,拐到参谋本部大楼坐一坐也很合情合理。
由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山县有朋依然牢牢控制着陆军。这一天,山县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