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寒霜千年完结 > 正文 第273章司马煜疯了

正文 第273章司马煜疯了(第2页/共2页)

nbsp; 承光停下消散的动作,静静看着她。

    良久,他低声说:“因为你继承了‘记事者’的血脉。从前,这份能力属于少数人,他们被选中记录真相。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事者。你能听见风语,不是因为你特殊,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正在呼唤更多愿意倾听的人。”

    他抬起手,指尖轻触石碑表面。碑文顿时流转起来,形成一行新字:

    > “念安,汝当执笔。”

    随即,整块石碑发出嗡鸣,从中飘出一片薄如蝉翼的玉简,缓缓落入念安手中。玉简温润,正面刻着“忆”字,背面则是一幅星图,中央标注一点,正是昭承城的位置。

    “这是……?”念安捧着玉简,心跳如鼓。

    “记事坊的新令符。”承光微笑,“从今往后,你将成为新一代《庶民志》的首任主笔。不必追求宏大叙事,只需忠实地写下你所见、所闻、所感。哪怕只是母亲煮粥时冒出的热气,或是父亲讲笑话时眼角的皱纹,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柳未归眼眶微湿。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五百年前,她也曾接过同样的玉简,那时天下尚在星宫阴影之下,每一页《庶民志》都要冒着被焚毁的风险偷偷传抄。而今天,这枚玉简交到了一个十岁女孩手中,无需躲藏,无需恐惧。

    “我会写的。”念安紧紧抱住玉简,抬头坚定地说,“我要把所有人的故事都记下来,不让任何人再被忘记。”

    承光笑了。这一次,笑容久久不散。

    “好。”他说,“那么,请允许我最后一次履行职责。”

    他转身面向石碑,双手合十,低声吟诵:

    > “天地无情,视万物为刍狗;

    > 人心有光,照千古于须臾。

    > 今以残念为烛,燃尽过往迷雾;

    > 愿此后千秋万代,人人皆可执笔书春秋。”

    语毕,他的身影彻底化作点点星光,融入碑体之中。石碑剧烈震动三十六次,而后归于平静。再看之时,碑面已焕然一新,原本浮现的故事段落尽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白??洁净如初雪,等待新的书写。

    柳未归拉着念安跪坐于碑前,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笔与墨盒。她将笔递给孩子:“来,写第一句。”

    念安深吸一口气,蘸墨提笔,在碑面上郑重落下五个字:

    **“我愿记住。”**

    墨迹未干,整座石碑骤然亮起,光芒直冲云霄。远在千里之外的无字碑、东海深海古城的投影墙、乃至北极夜空中的新月,同时泛起涟漪般的波动。仿佛整个世界的记忆系统,在这一刻完成了最终的联结。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奇异现象:

    在岭南山村,一位失语三十年的老妪突然开口,一字一句背诵出整部《村谣集》,内容涵盖三百年前一场旱灾中村民互助的细节;

    在西域商道,一支驼队穿越沙漠时遭遇沙暴,危急关头,沙丘表面浮现出古老地图,指引他们找到地下水源??经考证,那是两千年前一位失踪商旅留下的遗书投影;

    而在北极冰原,一群科考队员发现冰层深处封存着一段录音,播放后竟是数百种不同语言齐声说出同一句话:“我们存在过,请不要忘记。”

    这一切,皆因“忆根”终于完成净化,释放出所有被封锁的记忆洪流。

    三个月后,昭承城举行首届“全民共述节”。十万民众齐聚忆墙之下,手持陶片,逐一讲述家族往事。有人哭诉祖辈因信仰遭迫害,有人分享曾祖父发明灌溉术造福乡里,更有年轻人坦白自己如何走出抑郁阴影,靠的是陌生人一句鼓励的话。

    每一段讲述结束,对应的陶片便会自动嵌入忆墙,发出淡淡光辉。当最后一片嵌入,整面墙轰然共鸣,投射出一幅横跨时空的巨幅画卷:从远古燧人氏钻木取火,到现代孩童在课堂上绘制未来蓝图,所有画面无缝衔接,构成一部真正属于全人类的史诗。

    当晚,明心堂召开第十四次“问心大会”。

    议题仍是:“何谓文明?”

    答案五花八门:

    “是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能力。”

    “是明知会死,仍愿意爱。”

    “是把弱者的手拉起来,而不是踩下去。”

    最后,念安站起身,举起手中的玉简,朗声道:

    “文明,就是当我们面对黑暗时,选择点燃一盏灯,然后告诉下一个走进黑暗的人:‘别怕,这里有光。’”

    全场寂静。

    继而,掌声如雷,久久不息。

    十年过去。

    念安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记事者。她走遍天下,收集民间口述、整理梦境档案、翻译动物叫声背后的含义(科学家证实某些鲸歌竟包含世代传承的历史信息),并将一切汇编成全新的《庶民志?共生卷》。

    这本书没有封面,也没有结尾。它的纸张由植物纤维与回收记忆晶体合成,每翻一页,都会根据读者心境浮现不同的内容。有人看到战争,有人看到爱情,有人看到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潜能。

    它被送往世界各地的学校、医院、监狱、养老院,成为新一代的启蒙读物。

    又五十年。

    柳未归寿终正寝,临终前笑着对念安说:“我这一生,最快乐的事,就是亲眼看见普通人成了英雄。”

    她葬于梅林深处,墓碑无名,唯刻一句童谣:

    > “梅花开,笛声远,

    > 谁把往事轻轻念?”

    百年之后,昭承城已成为世界记忆中心。各国使者前来学习“共议制”治理模式,发现其核心竟极为简单:每月一次“心声会”,居民围坐一圈,轮流发言,议题不限,决策依共识而非票数。没有领导,只有协调者;没有法律条文,只有共同约定。

    有人问:“这样真的有效?”

    当地人答:“当然。因为我们都知道,一旦有人沉默,历史就会再次断裂。”

    而在宇宙深处,那株贯穿星河的巨梅树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盛放。亿万花朵同时绽放,散发出温暖的光辉,照亮了无数尚未命名的星系。天文观测显示,那些星域中,多个文明几乎在同一时期发展出了类似的“记忆传承仪式”??无论形态如何,核心理念惊人一致:**拒绝遗忘,拥抱选择,相信未来。**

    或许,这便是承光真正的遗产。

    某年春分,一只碧色青鸟再度掠过玉门关,停驻于新开的梅枝之上。它口中衔着一支短笛,轻轻放在碑前,随后振翅高飞,消失在朝霞之中。

    与五百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一个小女孩跑上前拾起短笛,吹出第一个音符。

    那声音清亮悠扬,随风传遍四方。

    而在敦煌第七窟的石碑上,缓缓浮现出新的一行字:

    > “春天来了。”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