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今所谓“归来者”,乃沈仲勾结外夷伪造之局,意图谋逆。**
更令人震惊的是,朝廷已派出三路大军围剿:东路由骠骑将军裴元率领五万水师封锁长江;西路镇西侯陈良带兵三万进驻巴陵;南路则是宋时安亲信将领王厉,提兵四万直逼南境门户??云岭关。
“他在逼我们决战。”林骁冷笑,“想借舆论压我们低头,再以武力剿灭,彻底抹去太子之名。”
沈仲站在山巅?望南方,手中握着那枚青铜虎符,寒风吹乱了他的白发。他知道,这一战已无法避免。但与其躲藏,不如主动出击。
“传令各州义军首领:四月初八,齐聚云岭关下,共举勤王大旗。”他转身下令,“同时,放出风声??四月初七夜,我们将启程前往金陵祖庙,在先帝灵前举行认嗣大典,昭告天下太子归位。”
副官迟疑:“可金陵尚在敌控之下,此举太过冒险。”
沈仲嘴角微扬:“正因为危险,才显得真实。宋时安不会相信我们会去送死,所以他一定会派重兵拦截。而我们要的,就是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投入全部兵力。”
计划悄然展开。
四月初五,一支百人轻骑自西川出发,打着“迎太子祭祖”的旗号,昼夜疾驰,沿途张贴榜文,宣扬太子仁德、揭露宋时安篡政罪行。百姓争相传阅,民心沸腾。
与此同时,沈仲主力却悄然转向东南,借密林掩护,潜伏于云岭关外五十里的黑松谷。此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夹峙,中间仅一条狭道通行,正是设伏绝佳之所。
四月初七黄昏,王厉大军果然如期而至。他奉命截杀“赴金陵”的太子车队,一路急行,士卒疲惫不堪。斥候回报前方发现大量车辙痕迹与篝火余烬,似有大队人马经过。
王厉大喜,下令全军加速追击。却不料刚入山谷,两侧山头火把骤然点亮,滚木?石如暴雨倾泻而下!紧接着,三千弓弩手齐发,箭雨覆盖整个狭道。南境精锐从暗处杀出,林骁亲率铁骑冲阵,直取中军。
战斗不过半个时辰,四万敌军溃不成军。王厉本人被生擒,押至沈仲面前时仍满脸不可置信:“你们……根本没去金陵?”
沈仲端坐马上,冷冷道:“你以为我会拿殿下的性命去赌一场虚无缥缈的仪式?真正的祭典,是在人心之中。”
此役之后,南境震动。各地豪强纷纷响应,开城迎驾。荆楚刺史周延率先上表称臣,献粮十万石;江南盐商联盟暗中资助军饷百万两;甚至连东海渔民主动组织船队,愿助大军渡江。
四月十八,沈仲率军抵达望南台。城门大开,百姓夹道相迎,孩童捧花,老人焚香。少年立于高台之上,身披赤金袍服(乃沈家祖传御赐之衣),手持虎符,面向万民朗声道:
“我或许不知自己生于何处,但我清楚,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十年苦难,也赋予我今日责任。我不求人人信我血脉,只求诸君信我之心??愿与诸君共守河山,重建清明!”
万人齐跪,山呼万岁。
当晚,沈仲召集群臣议事。席间,一位年轻女子悄然入帐??竟是当年随李嬷嬷一同失踪的宫女素娥!她历经千辛万苦,从北方逃回,带来惊人真相:
“十年前那场大火,并非意外。是宋时安买通内侍纵火,意图烧死太子。李嬷嬷拼死救出襁褓中的真太子,却被心月追杀至绝境。最后时刻,她将太子托付给我,自己跳崖身亡。我带着孩子隐姓埋名十年,直至听说沈将军寻太子,才敢现身。”
她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龙纹双螭,正是东宫嫡子专属信物。
沈仲接过玉佩,指尖轻抚纹路,泪水终于滑落。他转头看向帐外静立的少年,心中百感交集。
原来,他一直守护的,竟是真正的太子!
次日清晨,沈仲携太子登临望南台最高处。朝阳初升,霞光万丈。他将玉佩亲手为少年戴上,郑重跪拜:
“臣沈仲,恭迎陛下还朝。”
少年颤抖着扶起他,哽咽道:“从今往后,我不再是孤身一人。你是我的盾,也是我的剑。我们一起,把失去的一切,夺回来。”
沈仲仰望东方,喃喃道:“寒霜千年,终见春晓。这一局,才刚刚开始。”
远方,长江波涛滚滚,金陵城影隐约可见。战鼓之声,已在风中隐隐回荡。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