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修真小说 > 我在大明长生完结 > 正文 第八章 秦淮河畔,说书的女先生

正文 第八章 秦淮河畔,说书的女先生(第1页/共2页)

    观止堂

    清风今天感觉,他经历的怪事情,比之前一辈子都要多。

    先是太子老师、太史公宋濂登门拜访周先生。

    又是皇帝身边儿的太监登门传旨,邀请周先生去金殿召对。

    不论这两件儿中的哪一件,都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事情。

    不料在今天居然接连发生了。

    最离谱的是,在金殿中回来的周先生,像是身上被附上了邪魂,围着观止堂的院子,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地转个不停,甚至还上了五次房顶。

    周易当然没有邪魂上身,围着观止堂转圈儿,想法很简单,只不过是在模拟锦衣卫来人时,选择进入的路线,以此规划观止堂的建筑。

    可转了几圈儿,也不得要领,只得停下。

    只能说在这方面儿,周易和锦衣卫的专业差距,相差的实在有些大。

    想必朱元璋也不至于为了盯着自己,而实时安排一个锦衣卫吧。

    周易心存侥幸。

    周易做完了他意识中所有可以防止锦衣卫窥探的措施,重新坐回到书房之中,拿出那张涂满朱红色符号的纸张,继续思索给大明王朝挖坟掘墓的相关事宜。

    在目前阶段,朱元璋还是我们的朋友的,至少在朱元璋进坟墓之前的这二十年,是这样的。

    周易思索片刻,便定下了近二十年一切行为的总基调。

    倒不是周易太过从心,而是反动敌人的实力太强大,而且在目前阶段,是存在一定共同利益的。

    比如,白话公文。

    虽然朱元璋没有支持周易,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基础教育,但同意周易教授太学中诸位学生使用白话写作公文,也令周易十分兴奋。

    可能在朱元璋看来,使用白话写作公文,只不过是批阅奏章的时候更加省心省力,但朱元璋不会知道,这对于文化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变革。

    这件事情在四百年左右之后会发生,史称“白话文运动”。

    周易穿越之前,在小学学古文的时候,曾经有过一个天真的想法,就是古代人学古文会非常简单容易。

    在看书多了之后,周易才知道“言文分离”的现象,是长期存在于历史中的。

    对于秦朝之后的人来说,解读之前的文章,已经就需要注解了。

    广大民众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一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读书人写作使用的文字,却是一直在模仿先秦时期的经典。

    甚至在宋朝时期,发生了一个这样的笑话:

    一个老妇人央求村子里面最有学问的书生,替他写一封家信,寄给远在外地的儿子,书生答应了老妇人的请求,决定为她写一封家信。

    可当书生听到了老妇人说出的内容时,却愣住了,他发现,老妇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听懂,但一个字也不会写在纸上。最终只好羞愧地和老妇人坦诚他的无能。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告诉百姓每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

    明朝朱元璋写作的诏书画风如此,让人看着亲切,大抵是因为,朱元璋所使用的语言更接近口语白话,而非模仿先秦的经典。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