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摇摇头,“林家不需要这么多仆人,我会安排人教他们一些手艺,长大了也能谋个不错的营生。”
“这倒是好,那我也不能小气,我出五百两,其余就全权委托给你,”不是江右良不愿意上心,实在是他公务繁忙,真的没时间考虑这些。
再加上他是本地父母官,带头管这个,会让人产生错觉,比起府衙开办的慈善堂,他青睐相信这个民间创办的。
这样一来,哪个富户还愿意捐钱捐物到慈善堂?
慈善堂的资金来源,除了一部分朝廷拨款,和当地府衙的支持,大头都是当地富户的捐款。
慈善堂是由朝廷统一管理的,派到各地的管事,也都是朝廷中人,但朝中资金有限,分散到全国各地,就微不足道了。
因此朝廷要求当地衙门也承担一部分,富裕的地方还好,像姑苏城,府衙每年收上来的税收都不是一笔小数目,除了上缴朝廷,还会留下一部分,用于维持府衙的开销。
姑苏这部分钱是有剩余的,因此每年都可以拨款到书院和慈善堂。
姑苏文风鼎盛,多赖于此,全国十大书院,姑苏占了整整三家,另外还有三家分别在金陵,杭州,江西,剩下的两家在京城,一家在山东,一家在四川。
因而江南的文人几乎是一骑绝尘,每届科举,考中的人数都能占到三分之一。
另外,江南的慈善堂也是规模最大的,像姑苏这一家,就收拢了孤寡老人两百余人,孤儿七百多人。
整个姑苏城,几乎看不到小乞儿的存在,只因为八岁以下的,都被送进了慈善堂。
这么多人,想要运营下去,花销可想而知,光靠姑苏府衙,是万万支撑不起的。
最大的资金来源,还得依靠本地乡绅富户。
像林家这样的大家族,每年都会向慈善堂捐赠五百两纹银,家族有钱就多捐一点,没钱就少捐一点,但年年都要,不曾断绝。
这不仅是揽名声,更是本地一种风气,为融入这个环境,自然要和当地大族学习。
江南不仅文风鼎盛,商贸也异常繁荣,姑苏城内大小富商不少,为了能做好生意,在当地不受排挤,也会争着抢着给慈善堂捐款。
商人越多,捐的越多,越赚钱,也就捐越多,渐渐成为了一种宣传资本。
如果百姓知道哪个商人向慈善堂捐了很多钱,自然更加青睐他家店铺的商品。
这相当于一种资格认证了。
所以江右良这个父母官,才不可以带头另外筹备一家相似属性的慈善机构。
但让这么多孩子进入慈善堂,又没办法做到,不仅是钱的问题,屋子就这么多,几乎已经住满。
扩建是不可能的,这事瞒不了人,一旦扩建了,某些喜欢耍小聪明的平头百姓,闻到了风声,就会率先把自家孩子扔到慈善堂门口。
因为扩建了就意味着有多余地方居住,他们的孩子住进去不会吃苦。
等到长大了,可以干活了,再接回去,不就没成本养娃吗?
一个两个就算了,关键会带动一片人这么干,谁都想占便宜,看见别人这样做成功了,那其他人也不会干看着。
因此,慈善堂里再挤,都快没下脚的地方了,官府也没考虑扩建的事,非是不愿,而是一旦做了,后患无穷。
林如海当然知道这一点,“江兄放心,我这边不会对外宣传,只悄悄养着那些孩子就罢了。”
两人商量了一下章程,决定就在这个园子不远处的山脚下,建一个简单的院子,建成书院的模式,弄好了,请一两个先生过来,教导他们认识几个字,然后教授一门手艺。
具体教什么,可以后面再议。
江右良离开了,林如海想了想,来找苏叶,把陈景轩的事说了,“我思量着,他应该是来找您的,可要我通知他?”
“我,儿子,对外?”苏叶为控制着声音不走样,只能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
“是,我已经对外宣传了新身份,”林如海也无奈,如果早一点......
“他,身份,敏感,”苏叶看清了他的想法,陈景轩的身份非常敏感,要是他身边莫名其妙出现一个女婴,肯定会让人好奇探寻。
林如海想了想,确实,要不是如此,他也不会等到贾敏生产,然后对外宣称是双胎。
要知道他都计划好了,前期就说次子体弱,见不得风,只抱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出去,不然两个孩子一看就不一般大,很容易引起怀疑。
等到三四年后,相差一岁的娃娃就不明显了,毕竟一个体弱不是吗?
“对了,那个人贩子是怎么回事?”林如海想不通这人怎么消失的,难道没被抓起来吗?
苏叶看向凌云子,他眨了眨眼,又眨了眨眼,然后好似终于想起,恍然大悟,“我忘了山顶上还有一人!”
好家伙,这都多久过去了,他竟然完全没想起来。
获得两枚责怪的眼神,凌云子很委屈,“反正他快死了嘛,死在监狱里还要人埋,不如就留在山上省事。”
这倒也是,就那人木炭样,也确实活不长。
“向舅舅,透露,交给你,”既然如此,那怎么向陈景轩技巧的透露她的存在,就交给老道士了,谁让他的神操作,直接把拐子变消失了呢。
“这个容易,您且等好了吧,”凌云子信誓旦旦,然苏叶和林如海对视一眼,都有了不好的预感。
是不是......不应该交给这个不靠谱的啊,现在后悔还来得及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