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网游小说 > 大明王朝1627全本免费 > 正文 第120章 地胜还是民胜?(今日加更!求月票

正文 第120章 地胜还是民胜?(今日加更!求月票(第1页/共2页)

    第120章 地胜还是民胜?(今日加更!求月票!)

    倪元璐终于将两次日讲中的整个过程,原原本本地对二人复述了一遍。

    大殿中一时陷入了沉寂,张之极和骆养性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复。

    过了片刻,朱由检温和的声音才再度响起,打破了这片宁静。

    「朕在深宫长大,闲来无事唯有读书,然而其时并无名师指导,故常有些不解之处。」

    「各位要麽是饱读诗书的登科进士,要麽是洞悉时事的官宦贵子,或许能为朕解惑。」

    倪元璐几人闻言,连忙躬身,口称「不敢」。

    朱由检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拘礼,自顾自地说道:

    「朕闲来无事,曾读《商君书》。」

    此言一出,倪元璐的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

    商君之法,在儒家士大夫眼中,无异于虎狼之术,充满了「悖逆人伦」丶「刻薄寡恩」的邪说。

    身为皇帝读此书倒也正常,只是直接说出来,终究让他有所不适。

    朱由检浑不在意,继续说道:「书中多有酷烈之言,朕亦不取。然其中一论,朕觉得颇为有趣。」

    他顿了顿,清了清嗓子,缓缓背诵起来:

    「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

    朱由检目光扫过众人:「诸位可对此句有所印象?」

    齐心孝思索片刻,率先出列答道:「回陛下,此句出自《商君书·徕民》一章。」

    「乃是说,在战国之时,人口稠密丶土地稀少的国家,应当致力于向外开拓疆土;而地广人稀的国家,则应当致力于招徕他国之民。」

    倪元璐也紧跟着出列,拱手道:「陛下,商君所言,乃是战国之策。当今天下大定,四海归一,此法似乎已不适用于当世?」

    他这话说的很委婉,其实就是提醒皇帝,商君之术法,其实不适合用在此时。

    「嗯,倪爱卿所言甚是,朕也是这般看的。」

    朱由检不以为忤,反而赞同地点了点头,话锋却陡然一转。

    「只是,这其中『民』与『地』的胜负之论,着实有趣。朕便因此生出一个疑问……」

    他看向阶下五人,目光深邃。

    「如今之大明,究竟是『民胜之国』,还是『地胜之国』呢?」

    这个问题一出,几人顿时面面相觑。

    这问题太大了,众人不过是些官场上的小年轻,如何能答得上这等纵观全局的问题。

    就在众人沉默之际,一直垂首不语的吴孔嘉,却似乎想明白了什麽。

    他深吸一口气,出列道:

    「陛下,臣不知大明全貌如何,请试以臣之故乡为例,为陛下管窥一豹。」

    「讲。」朱由检颔首示意。

    「臣出身徽州歙县,」吴孔嘉的声音沉稳而清晰,「徽州之地,四面多山。多年以前,便已是民多地少,百姓难以单靠农耕为生。」

    「是故,家乡之人,多有外出从商者,以商贾之利,反哺家乡。若以此论,臣的家乡徽州,当属『民胜之地。」

    朱由检听完,目光便转向了齐心孝与倪元璐。

    齐心孝会意,出列道:「臣出身安庆府桐城县。」

    「安庆府地处江淮之间,地势平坦,田地较多。若论其本,或可算是『地胜之地』。」

    「然则,安庆承平已久,又多有外地迁徙之人涌入,其中尤以江西之民最多。」

    「经年累月,繁衍生息,如今……其实也已是『民胜之地』了。」

    倪元璐接着说道:「臣出身浙江上虞,乡人有言,『五山一水四分田』,与徽州大抵相似,亦是民胜之地。故而民众除了耕种,跑商的不少,出海的……也有。」

    出海……

    朱由检眼睛一眯,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个信息。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了张之极和骆养性身上。

    张之极是勋贵子弟,久居京城,他想了想,回话道:「臣生长于京畿之地,所见却与几位大人不同。」

    「京畿左近,常能见到田地荒芜丶村庄破败之景,人口逃散亦非罕事。若单以北直隶而论,似乎……地略多,而人略少。」

    骆养性沉吟片刻,谨慎地说道:「北直隶之地,诚如张之极所言。」

    「不过臣祖籍湖广,曾随家父回乡祭祖。沿途所见,南北景象大不相同。」

    「有荒芜凋敝之处,亦有繁华兴盛之所。以臣的印象,似乎繁茂居多。只是,此乃臣旅途所见,浮光掠影,只可作为参考。」

    听完五人的话,朱由检缓缓点了点头。

    「如此看来,我大明江山,有些地方已是『民胜之地』,有些地方尚是『地胜之地』。」

    他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齐心孝的方向。

    「然而,纵使是地胜之地,也会因民众迁徙繁衍,终有一日,变为民胜之地。便如安庆之例。」

    他幽幽一叹,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莫名的萧索。

    「那麽……我大明,究竟还有多久,才会到天下皆为『民胜』,再无一寸『地胜』之境地呢?」

    此言一出,暖阁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在场的五人,全都是人中俊杰,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聪明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他们几乎同时明白了皇帝真正想说的是什麽。

    一股寒意,顺着他们的脊梁骨,悄然爬了上来。

    朱由检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也是一把更锋利的刀。

    「朕也曾观《韩非子》,同样被其中一句话,牵动了心神。」

    他看着众人,一字一句地背诵道:

    「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让这句话在众人心中发酵,而后才轻声问道:

    「朕毕竟未曾生子,对此论所见不真。敢问诸位,民间……果真如此乎?五子复五子?」

    几人只觉得头皮发麻,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攫住了他们。

    这不是经义,不是策论,这是一个冷冰冰的丶能无限推演下去的算术题。

    片刻之后,还是张之极硬着头皮出列,声音有些乾涩地说道:「回……回陛下,民间产子,多有夭折。纵有五子,能存活长大者,或十之四五。或许……或许并未如此夸张。」

    「是吗?」朱由检叹了口气,「纵然一对夫妻只得二子成活,便不夸张了吗?」

    他伸出手指,开始计算。

    「夫妻二十岁时,有二子。待到四十岁时,二子成家,便有四孙。待到六十岁时,四孙再生,便有八玄孙。」

    「若此夫妻能活到六十岁,身后便是二子丶四孙丶八玄孙,合计一十四人。两口之家,两代之后,变为十四口。如此,当真不夸张吗?」

    张之极嗫嚅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其馀众人,也是一时无言以对。

    这笔帐,太简单了,简单到令人恐惧。

    又是一阵死寂。

    倪元璐再度出列,他的脸色已有些苍白:「陛下……然而终究有灾荒,有时疫,有盗贼,有战乱……人口增殖,或会比想像中……慢上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