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看到诸葛亮忧心忡忡的模样,秦天不由得叹了口气问。
诸葛亮沉吟道:"确实如是。
如果曹操善于把握战机,我担心我们将犹如秋后的蚱蜢,时日不多了。"
但秦天对诸葛亮的担忧不以为然:“曹操性格暴躁傲慢,若他能耐心布局,那他也就不是曹操了!”
诸葛亮好奇地注视着秦天:“兄长似乎很了解曹操啊。"
秦天点头确认:“北方的经历使我和曹操有过一面之缘。"
“能说服曹操回心转意,这世上仅郭嘉一人而已。"他继续说道,“而去年春天,他已经因病辞世在北方。
这样,就连束缚曹操的最后一根线也没了。"
“在此之前,无人能阻挠曹操。"说到这里,他显得沉重。
"郭嘉去世了?"
诸葛亮听闻此事大吃一惊,显然他是首次获知此信息。
为了稳军心,关于郭嘉逝世的消息,曹操并未广为传播,所以至今了解详情的人还相当稀少。
这也意味着诸葛亮一直视为重要对手的郭嘉之死,并未被他知晓。
一直以来,有郭嘉在场,诸葛亮对于对抗形势难以抉择。
然而得知郭嘉已离世,不知为何诸葛亮竟感到某种解脱。
接着他涌出无尽的哀思。
或许是同病相怜,或许是因为同类忧虑。
随着郭奉孝的离世,自己又能支撑多久呢?
人生无常,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幸亲眼见证天下的统一。
一时感伤秋景,但诸葛亮迅速调整心态。
"南下攻占江陵应是易如反掌,且占据江陵地利后,就连长坂、华容这些战略重地也会落入曹操的掌控之中。"
曹操此刻攻势迅猛,照眼下的局势发展,恐怕曹军势如破竹,迅速侵占蜀地之势已成。
因此,
诸葛亮的目光悄然转向。
在为自己预留整兵及与孙权商谈的时间之余,还要考虑到重重关隘和形势。
诸葛亮目光最终聚焦在一处地点。
"赤壁!或是乌林之地……我们务必阻截曹操于此,这是决战之地!"
诸葛亮语气坚决地说:"一旦赤壁防线失守,天下再没有人能够挡住他。"
目睹诸葛亮深思熟虑的场景,秦天感叹,历史终究回归原点。
一直以来,他旁观历史,很少亲自介入以改天换地。
当然,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他也乐于出手扭转局面。
但大多数时候,细微的历史变化难以逆转大势,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