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笑着点点头。
也一脸感慨的看着姬旦!
太清等人现在惊诧,更多是因为帝俊转世,但吴天却更加明白这个被后世称作周公的存在,对人族有多大的影响……
几乎是奠定华夏文明的框架、编写底层代码的人,所谓“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义之大故称夏”,华夏文明的礼仪便从周公开始。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日后的孔子对周礼发扬光大,传下儒家一道,被称作亚圣;周公则是被称作人道元圣!
可见其对人族影响之大。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孔子乃是宋国人,乃是殷商文明最正统的继承者、殷商后裔,但孔子却郑重其事的说道:
“吾从周!”
这个“周”便是周公。
也是他所制定的周礼!
姬发很快的重病不起,一命呜呼……在这之前,他将周公旦召到卧榻之前,欲要传位给周公旦,因为他留下的实在不是个什么好的局面……
看似西岐将帝辛打败。
谁不知道帝辛怎么“死”的?
这份胜利来的太突然、转折太快;实际上殷商实力根本没有多少损失,诸多子姓诸侯还在把持着大多数的封地,东夷亦是蠢蠢欲动。
而姬发的儿子成王年幼。
根本无法应付这复杂的局势!
周公旦却坚决不受,随即让自己的长子伯禽去曲阜就封,自己留朝执政、摄政辅佐……
接下来的发展更让人惊艳,连吴天这些见过大世面的人也都为之震撼,通天教主更是朗声笑着言道:
“不用想了!”
“若非是帝俊转世,如何能有这等精彩绝伦的表现?这等治世之能,我等也未必能做的到吧?”
周公一共辅佐了七年。
在这七年之中,周公旦几乎是片刻不停一般,飞快的将天下平定,殷都被毁、管叔武庚被杀,连东夷也被摆平,周朝的诸侯被重新分封,效率高到简直离谱。
甚至还在日后的洛阳建都。
制定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礼乐……
第七年直接还政于成王!
这就是后世记载的“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庵,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在后世汉朝的时候。
有贾谊写文感叹: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成,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
周公的文治武功的确强的离谱,但这还不是让众人最惊诧的,直到周公将自己制定的礼乐推广,迅速将殷商的人殉制度覆盖之后,众人这才咂摸出味来。
这……
这不对啊!
他们还以为西岐胜利之后,阐教的教义肯定要兴盛起来了吧?再怎么说有姜子牙在,此刻依旧是丞相,还有偌大的封地。
结果周公制定礼乐之后,众人才发现阐教直接被釜底抽薪,依旧是“阐天顺道”,但是这个“天”却被周公悄然改了定义……
天的定义被抽象而出,又被周公赋予了另外的含义,自周公之后人族便有了共识,绵延不绝的共识: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周公也在所有人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所有人在尊崇礼乐的时候,下意识的就认同这句话: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吴天也突然明白,怪不得在殷商之后再无人皇,而只有天子……若是这样的天子,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同时也懂得后世那些“民为重、社稷次之、天子再次”,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从何而来,原来是此刻就埋下了伏笔……
在周礼成的一瞬间。
吴天便感受到人道气运长河的涌动,其内在深刻无比的变化,眼神亦是越发的明亮起来,再联想到自己做“帝辛”的时候,想要暂缓人殉所做的那些事情,以及被攻击荒芜祭祀、怠慢神灵的过往……
他也不禁感叹了起来:
“我不如帝俊啊!”
“还真是百姓被煮千万次,民为神主第一回……不愧是人道元圣!”
他做帝辛的时候,有强横无比的武力;但是也没能像周公这样直接扭转所有人的习惯,以礼乐替代人殉制度。
最多是强行压制一番……
所以才有如此感慨!
就在这时。
太清目光幽幽的朝着吴天看来:
“吴天道友……”
“我二弟输的不冤!”
纯粹的武力上不如吴天,就连其他的也完全被吴天算的死死的,阐教信奉阐天顺道,吴天却直接让帝俊的转世之身去更改天道……
这也算是人道对天道的侵袭吧!
吴天闻言连忙摆手:
“哎……”
“这可不是我让的啊!”
甚至将自己的帝王之气斩出,将自己的金乌本源送给太一,然后转世姬旦也都是帝俊自己选择的。
吴天很有逼数,让他直接开干他没问题;让他凭借着先知先觉嘴炮几句,出点主意也没问题;让他如周公一样直接给华夏文明编写底层代码,打下一个万世不移的框架……
那不是为难他吗?
其他的不说,即便是到了后世末法之时,诸神陨落、再无纯粹的信仰之时,周礼这套依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太清闻言也微微点头。
倒是不再说什么……
只是目光继续朝着人族九州之地上看去,好像根本不在意时间的流逝,一直默默的看着周公的一举一动。
待周公致政成王之后。
像是完成所有使命一样!
竟是没多久便溘然离世……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