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重回1982小渔村无错版 > 《重回1982小渔村》 第1719章 休渔期第1天

《重回1982小渔村》 第1719章 休渔期第1天(第1页/共2页)

    叶耀东定了一个时间,带人去把三条船都开回来,赶在了休渔期前,退伍兵人员也都安排到位了。

    东升号那十几条船都回去了,很多人工作量都减轻了。

    但是现在又额外多了三条船,该忙的人照样还是忙。

    ...

    夕阳西下,海面泛起一层金红交错的波光,像被点燃的绸缎铺展到天边。我坐在灯塔底部的石阶上,贝壳在掌心温润地躺着,仿佛还存着一丝远古的脉动。远处渔船归港,引擎声混着孩童追逐的笑声,在晚风里飘来又散去。

    突然,贝壳微微一震。

    不是错觉。

    它内部似乎有某种微弱电流重新激活,表面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如同活体神经网络般缓缓延展。我心头一紧,本能想扔掉,可手指却攥得更牢??这感觉太熟悉了,就像那次在B9裂隙区,当我的血液渗入控制台时,那台沉寂多年的终端忽然亮起蓝光。

    “还没结束?”我喃喃。

    手机震动起来,是莫义琰发来的加密信息:【你离开医院后,监测站捕捉到一次异常信号回流,频率14.3Hz,持续7秒,源头定位……正是你现在的位置。】

    我盯着屏幕良久,把手机翻扣在膝上。

    风吹过耳畔,带着咸与暖的气息。我知道,不该再碰任何与“海葵”有关的东西。可我也知道,有些事一旦开始,就不会真正终结。

    第二天清晨,我背着工具包再次登上老宅阁楼。铁盒还在原处,但当我打开时,却发现那本《海洋生物学导论》的封底已被撬开,夹层中露出一张折叠极小的透明胶片。我用镊子取出,在晨光下对着窗户展开??是一段基因序列图谱,旁边手写着几行字:

    > “若你看到这个,说明‘因子’已觉醒。

    > 不要相信完全沉默的大海。

    > 真正的灯塔,不止一座。

    > ??父字”

    我呼吸停滞。

    父亲留下的?还是……那个曾以他面目出现的存在所设的陷阱?

    我不敢确定。但有一点我很清楚:他在等我理解什么。

    当天下午,我驱车前往市档案馆,调阅上世纪七十年代沿海地质勘探记录。翻到1978年第三季度报告时,一页边缘焦黑的附录引起了我的注意。上面标注着五个深海坐标点,呈五角星分布,中心正是LH-α区域。备注栏写着:“疑似人工共振节点群,编号N1至N5。项目代号:‘海眼’。”

    我瞳孔骤缩。

    这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海眼”曾在第七研究所一份残缺日志中被提及,说是冷战后期美日联合开发的“全球水下意识锚定系统”,意图通过五大洋定点布设生物机械融合体,实现跨海域思维投射与情绪操控。而中国沿海的N3节点,正是由叶振海负责监造。

    也就是说,父亲不仅是研究者,更是执行者。

    我连夜赶回渔村,将五个坐标输入便携式声呐模拟器。当三维模型成型时,我的心跳几乎停止??那五座结构体构成的星阵,竟与我在蛟龙舱内最后看到的金字塔废墟底部纹路完全吻合!更诡异的是,其余四座节点虽未激活,但从近年海底地震数据来看,它们的共振频率正在缓慢上升,周期恰好与月相潮汐同步。

    “他们在苏醒。”我低声说。

    窗外雷声滚过,一场夏雨毫无预兆地倾盆而下。

    第三天,我联系了林婉。电话接通时她语气冷淡:“中央下令封存所有资料,你也该放下了。”

    “如果我说,‘海神因子’不是终点,而是钥匙呢?”我反问,“如果整个‘海眼’系统的设计初衷,并非控制人类,而是……抵御某种东西?”

    她沉默了几秒:“你说什么?”

    “我在想,为什么偏偏选中我父亲?为什么必须是他的血缘后代才能触发关闭机制?也许答案不在我们这边。”我望向窗外阴沉的海面,“也许,他们害怕的,从来不是我们听见海的声音;而是怕我们再也听不见。”

    林婉最终答应秘密见面。我们在城郊一家废弃气象站碰头,那里曾是军方早期监听站之一,地下仍有未拆除的低频接收阵列。

    她带来一台便携脑波解析仪。“我想做个实验。”她说,“把你靠近那个贝壳时的神经反应录下来。”

    我点头,取出贝壳放在金属托盘上。仪器启动瞬间,屏幕上立刻跳出异常波动??α波与θ波交替激增,且呈现出规律性节律,宛如心跳。

    “这不是普通生理反应。”林婉声音发颤,“你的大脑……在和它对话。”

    就在这时,设备自动回放了一段音频。那是从我脑电波中提取出的模拟声纹,经过降噪处理后,竟清晰传出一句话:

    > “救救我们……我们在下面守了很久……快撑不住了……”

    我和林婉对视一眼,寒意直透脊椎。

    “这声音……”她颤抖着调取数据库比对,“和1967年失踪的‘曙光六号’科考船最后通讯录音……匹配度达83%。”

    我猛地站起身。

    “曙光六号”是新中国第一艘深海探测船,全员十三人,包括三位顶尖海洋学家,于执行南海任务时神秘失联。官方说法是遭遇强风暴沉没,但从无残骸打捞记录。

    而现在,他们的意识可能从未死去??而是被困在某个介于现实与共振之间的维度,成为“海眼”的看守者。

    “所以父亲的任务,根本不是建造系统。”我喃喃,“他是来维持平衡的……阻止外面的东西进来,也防止里面的东西逃出去。”

    林婉脸色惨白:“可你摧毁了N3节点……等于打破了封锁链。”

    “我知道。”我闭上眼,“所以我必须补上它。”

    她惊恐地看着我:“你要重连‘海眼’?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吗?你会被系统同化!你的记忆、人格、自由意志都会逐渐模糊,最终变成另一个‘守护AI’!”

    “但如果没人接班,”我轻声说,“下一个醒来的就不只是触须和幻影了。”

    我没有再多解释。

    一周后,我独自驾船驶向N3坐标点。阿光不知怎么得知消息,开着快艇追上来,死死抓住船舷:“东哥!你不能下去!这次没有蛟龙舱,没有支援,甚至连个通讯备份都没有!”

    “正因为这样,我才必须去。”我拍了拍他的肩,“有些门,只能一个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