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大帐内,刘衍召集各部将领战前议事。
西北都督韩秦、副都督秦成虎,国防军第十一军总兵官王忠宇、副总兵陶裕华,以及都督汪博、副都督陈玉景,国防军第四军总兵官王饶、副总兵路明时全部到场。
刘衍指着一幅舆图对众人说道:“根据各部夜不收搜集的情报,此番鞑靼土默特部的首领巴岳特已经集结了所有的兵力,甚至将所有的部众都聚集到了西海北岸、沙柳河以东的草场,看样子是准备与我军不死不休了。”
“鞑靼土默特部虽然兵力不多,应该只有七、八万人,但是其部投靠了叶尔羌汗国,得到叶尔羌汗国的不少支援,其兵马的装备还是可以的,几乎全部都是骑兵。根据夜不收搜集到的情报显示,鞑靼土默特部的骑兵还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火铳,不过火炮应该是没有的。”
“另外,鞑靼土默特部本身是从北方草原迁徙过来的蒙古人,其部兵丁争强斗狠,战力也是很可观的,所以此战各部将士千万不要轻敌。”
一旁的都督汪博也说道:“阁老所言及时,而且鞑靼土默特部已经将西海看做是自家的生存之地,我军前来攻略,势必会让敌人有背水一战的决心,如此敌军的战力也会增长不少,至少会死战不退的。”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刘衍说道:“所以,此战我军要发扬火力优势,以火器制衡敌军的骑兵优势,最大程度的消耗敌军实力!”
对于众人来说,此战是几乎稳操胜券的,以二十多万装备了大量火器、全军披甲的精锐大军,对战七万鞑靼土默特部的骑兵,要是再打不赢的话,那就真的是活见鬼了。
只是众人都在想办法以最小的代价取胜,毕竟正主叶尔羌汗国的兵马还没抵达,那才是收复西域的重头戏。
随后众人商议了一阵,便定下了以火器杀伤敌军兵力,以骑兵收割围歼的战略。
当日,刘衍收到各部夜不收相继送回来的情报,得知巴岳特率部在西海举行祭祀,心中便对这个部落首领刮目相看,这算是蒙古版本的“哀兵必胜”了。
“看来哪一个部族都是有能人的,只是其部落实力太差,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注定只能是以悲剧收场。”
次日一早,刘衍率部继续向西挺进,而巴岳特也将十几万部众全部迁徙渡过了沙柳河,暂时安置在沙柳河西岸,临近在西海北岸的岸边驻扎下来。
而巴岳特自己,则率领七万铁骑向东进发,迎着刘衍部二十多万将士开去。
大战一触即发!
七月三十日,刘衍与巴岳特率军在沙柳河东岸十几里的地方相遇,双方大军浩浩荡荡的列成军阵,相向靠近,两军之中数不清的斥候、夜不收策马冲杀,在两个庞大的军阵前方不断绞杀着,战况竟然非常的激烈。
此时明军一方的军阵已经全部停了下来,刘衍以国防军第十一军为前锋,国防军第四军为中军,西北都督府的七个驻防营中,左、右两翼各部署了两个,护住大军的两翼,剩下的三个驻防营则被刘衍放在了大军后方,作为预备兵力使用,同时防护大军的后路。
刘衍的这番安排非常的保守,其实以战力而言,单就国防军第十一军就可以“单刷”鞑靼土默特部的七万铁骑了,之所以将二十多万将士全部拉出来,刘衍就是要震慑敌军。
此战,刘衍不但要在战场上击败巴岳特和他手下的七万铁骑,还要让他们在心中种下恐惧,从今天起意识到:大明是不可战胜的!
此时刘衍站到中军的移动式高台上,举着千里镜观察敌军的军阵。
只见远处大约三、四里之外,鞑靼土默特部的七万大军组成了一个浩大的骑阵。虽然只有七万人马,可是也铺满了前方的大地,给人一种不下十几万大军的压迫感。
“这个巴岳特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刘衍微微点头,对于西征的第一个对手有了一丝肯定。
远处,巴岳特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