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点头说道:“这几个月里面,朝鲜国已经有几批人马进入辽东了。”
“臣要禀报的就是这件事情,目前朝鲜八旗的整编事宜正在进行中,只是各旗固山额真的人选,暂时还没有定论,请陛下圣裁。”
整编朝鲜八旗的事情,多尔衮完全是为了扩充大清的军力,反正朝鲜八旗与汉军八旗一样,都是大清勇士的炮灰,能用来消耗明军的势力也好。
所以当初朝中大臣、各旗旗主都有人表示反对,认为朝鲜人不同于汉人,毕竟是化外之国,用朝鲜人来组编八旗兵马,大清没有这个先例。
最后还是多尔衮质问道:“要是大清都没了,哪里还有什么先例可讲!”
一句质问,朝野上下的反对声音便彻底消失了。而朝鲜国王李倧也在满清的压迫下,不断将国内的精锐调入辽东境内,连同国内的钱粮一起“奉献”给多尔衮。
朝鲜国王李倧是朝鲜王朝的第十六代君主,其在位的时候先后发生了丁卯虏乱和丙子胡乱,朝鲜亦从此成为满清的属国。
历史上崇祯十一年的时候,李倧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徒步前往汉江东岸的三田渡清营拜见奴酋皇太极,当时君臣一同伏地请罪。皇太极降旨赦之,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大明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满清为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从此朝鲜便从大明的臣属沦为满清的狗腿子。
此时多尔衮被问到朝鲜八旗的固山额真人选,沉思许久之后,便说道:“朝鲜八旗的固山额真不能用朝鲜人,应从朝中选拔可用之才充任。”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只不过具体的人选,众人都没有统一的意见。
多尔衮思索了许久,便说道:“传旨,提拔满州八旗之中,战功卓著之将领,充任朝鲜八旗固山额真,命各旗旗主推举合适人选,三日之内报与朕选拔。”
众人纷纷领旨。转眼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的关外已经是草木泛黄,夹杂着些许红叶的树木,与遍地的枯黄草地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壮烈、悲凉的感觉,与关内的景色迥然不同。
此时在广宁城北面,靠近大凌河的一处草地中,几名身穿皮袍的汉子正策马经过。
此时的关外已经是寒风阵阵,秋风吹在脸上,就已经让人感到一阵刺痛,不由得将身上的衣服裹得紧些。
那几个汉子都是三、四十岁的精壮年纪,此时策马在大凌河南岸行进,很快就策马冲进了一处河边的树林内,开始在这里休整。
“队长,咱们出来一个多月了,也该南下回去了。”
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低声说着,同时还用一把小铲子就地挖坑,看样子是准备挖一个地灶生火。
另一个汉子却将其拦住,说道:“这里距离广宁太近了,鞑子随时可能出没,不要生火,吃些干粮就走。”
其余几人都是点头。
此时被称呼队长的汉子说道:“咱们这一路也搜集到了不少的情况,的确应该回去,尽快将情报送入关内。”
这队人马一行五人,全都是军情部下属的精锐尖哨,在辽东各地搜集满清的各种情报。
这一路上几人从独石口出关北上,然后绕路来到广宁一带,搜集到不少的重要消息。
此时几人纷纷取出干粮,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还不时取出水囊喝上一口。
就在几人吃喝的同时,还非常默契的向四周观望着,警惕的看着四周的动静,稍有不对劲,几人便会上马冲出去。
毕竟此时的辽东就是敌境,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突然那队长停止了咀嚼,一双眼睛好似鹰眼,朝着南面的一处土包看去,其余四人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