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南国一度占据大半个中南半岛,国势强盛,兵戈锋利,数次差点将林邑吞并一统半岛,后期国力衰退、内乱频仍,终被其属国真蜡所覆灭。
真蜡继承扶南国之国土、制度,仍旧难逃内乱之传统,国王?耶跋摩雄踞他曲,占据北方,同为王族嫡系的大臣“孤落支”则在婆罗提拔割据自立,不奉王命,将真蜡国一分为二,?耶跋摩勉力维系他曲之统治无余力南征剿灭
不臣,“孤落支”偏安一隅也无能力北上一统全国。
婆罗提拔城建于洞萨里胡西北侧,因为有着“傲视半岛”的水军,所以其防线多在陆地之上,且重点在都城北侧修建诸多堡垒屯驻军队谨防他曲城的国王军队。
洞里萨湖是中南半岛最大的淡水湖,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
每年雨季之时河水暴涨,河水从湄公河流入洞里萨湖,减少湄公河流域的洪水灾害;到了旱季河水则倒流回湄公河,维系水道畅通且供给湄公河沿岸的农田灌溉。
水真蜡的水军可以随时自洞萨里胡而出沿着湄公河对下游的雉棍等地予以威慑......
洞萨里胡的存在使得水真蜡可以将更多军队布置在国都以北,但现在却成为致命弱点。
杨?率领水师围住林邑国南部沿海重镇雉棍,无以计数的大唐舰船充斥于码头之内,船首对准码头火炮齐射,一顿狂轰滥炸将码头上的防御设施全部摧毁,然后重甲步卒登陆,由南至北、横推而进,以无可抵御之势将守军彻
底击溃,兵不血刃便占据了这一处既有肥沃农田,又能沿河道溯流而上威慑广大纵深区域的滨海城池。
而后大唐在此稍作休整,成百上千条小型舰船沿着湄公河溯流而上,自河道突进至水域辽阔,烟波浩淼的洞萨里胡。
唐军攻打雉棍的消息很快传到婆罗提拔,意识到唐军有可能沿着湄公河而上直扑国都的水真蜡总督扶离赶紧整顿水军、严阵以待,不久之前在雾温岭铩羽而归,仅以身免的水真蜡大将伊利利临危受命,率领水军陈兵于洞萨里
胡之上。
仁和六年,五月十一。
数百艘大大小小的水真蜡战船陈兵于河口之处,湖水飘荡、微风徐徐,旌旗招展,杀气腾腾。
伊?利踌躇满志,誓要一雪之前雾温岭全军覆灭之耻辱。
难得的一个晴天,阳光普照,湖水粼粼,一支水师由湄公河溯流而上,沿着河口一头扎进水面陡然开阔的洞萨里胡。
船桅如林、白帆如云,无以计数的唐军战船疯狂涌入湖面,见到面前排列整齐、严阵以待的水真蜡船队,没有一丝一毫犹豫停顿,战鼓声中将速度提升至极限,冲阵而来。
伊刹利看着湖面上敌军战船犹如离弦之箭、更犹如万马冲锋汹涌澎湃,不可思议的瞪大眼睛。
知道唐军的战船速度很快,却从未想到居然这么快!
惊诧之余,他倒也不慌,水真蜡的战船虽然更小,但数量更多也更灵活,只需挡住敌军舰船的冲锋之势而后予以围殴截杀,速度再快又有什么用呢?
优势在我!
伊刹利抽出弯刀,振臂大呼:“准备迎敌!”
“挡住敌军舰船冲锋,誓死不退!”
“只要将敌军拖住,此战必胜!”
麾下军队士气高昂、怪叫声响彻云霄,那一股野蛮骁勇之气震撼海,在湖面上疯狂鼓荡。
伊刹利见士气可用,心下大定。
主场作战可随时增调兵将,战船虽小却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唐军堪称无敌的三层楼船涉水太深不能由河道进来洞萨里胡......种种衡量都有利于真蜡军队,伊利利想不出怎么输。
唐军战船面对排列整齐、严阵以待,密密麻麻的真蜡水军,犹如脱缰野马一般猛冲过去。
兵卒纷纷扯去炮衣,塞入药包、弹丸,点燃引线。
嗵嗵嗵!
闷雷一般的炮响在湖面上传播鼓荡,一团一团黑色硝烟升腾而起被微风扯碎之后弥漫一片笼罩整个湖面,无数弹丸出膛划出一道抛物线雨点一般砸入敌军船阵之中。
因瞄准技术之落后,且小船在火炮发射之时导致船身震颤严重,所以战船上的火炮看似威风凛凛、毁天灭地,实则命中率并不高。然而敌军的战船列阵以待,密密麻麻猬集在一处试图阻挡唐军战船的冲锋,从而导致弹丸落下
之时几乎弹无虚发。
咔咔咔!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