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朱高燧放下了捂着耳朵的双手,老老实实道:“大概率会默许。”
“蠢!”
朱棣毫不客气地骂道。
“朕告诉你,对国师这样的人,敲打是没用的,懂吗?你让他做事,你得顺着毛捋,朕明白告诉你吧,朕不但不会纵容王景,而且还要对国师予以支持和重赏。”
“为什么?”
“自己想。”
朱棣继续靠着桌子闭目养神,朱高燧琢磨了半天,试探性地问道:
“便是说,国师虽然越界了,但他并没有掌控成规模兵权的能力,所以这不是试探父皇的容忍度,确实只是偶然的越界,就算父皇不管,其实国师也没法对兵权进行更多的掌控,如此一来惩罚反倒不如奖赏,国师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妥当,得了重赏,心中一定是明白父皇爱护的.如此一来,父皇既做到了划出线来,又没有寒了国师的心。”
“算你小子还有点悟性。”
“不过关键嘛其实不在线,而在线两边的人,你明白吗?”
朱高燧先是想要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
见朱高燧点头,朱棣也就没有继续说下去。
军权这条线,一边站着勋贵武臣,一边站着的可不仅仅是国师姜星火.更重量级的还有大皇子朱高炽呢。
而这也就暗示着,征安南跟江南平定白莲教叛乱不同,朱棣是不打算让姜星火随军征战的,最多只能处理外交以及平定安南之后对安南的处置。
“不过.”朱高燧犹豫道:“儿臣实在是有一点想不明白,不吐不快。”
“说。”朱棣抬了抬眼皮。
“父皇为何不阻止王景呢?其实父皇不阻止,在别人眼里,就已经成了默许。”
朱棣攥起了拳头,不过不是打朱高燧,而是先抬起了食指。
“海禁。”
然后朱棣抬起了中指:“开中法。”
最后是无名指:“漕运。”
“明白了吗?”
朱高燧怔了怔,有些不可置信,问道:“父皇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把海禁、开中法、漕运都一并废了?!”
“不错。”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所以得找个理由,让他们先吵起来。”
海禁和漕运,基本不需要特别解释,而“开中法”,则需要单独说一下。
所谓“开中法”,便是说此法是大明朝廷实行的以盐、茶为中介,主要是官盐指标,许以商人利益,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盐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必须营养物质之一,而从西汉开始,盐铁就是国家除田税以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而合法的官盐,在大明就等同于财富。
“开中法”最早起源于洪武三年,当时因山西的宣府、大同等边地急需军粮,朝廷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称为开中,晋商由此起家;洪武四年,制定中盐则例,计道路远近、运粮多寡,考虑中纳商人能否获利等因素,以确定粮引兑换额;洪武五年以后,大明朝廷根据需要,陆续实行纳钞中盐法、纳马中盐法、纳铁中盐法及纳米中茶法、中茶易马法等。
不管是哪种办法,“开中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大致分为报中﹑守支﹑市易三步。
报中是盐商按照大明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粮食运到指定的边防地区粮仓,向政府换取盐引;守支是盐商换取盐引后﹐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守候支盐;市易是盐商把得到的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不过这项政策执行了三十年,因为盐的利差实在是太过诱人,上至宗室、勋贵,下到文官,见持有盐引有利可图,纷纷奏讨盐引,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利,这一现象被称为“占窝”。这种“占窝”现象愈演愈烈,极大地破坏了开中制度,也严重影响了大明朝廷的财政收入,如今改革盐法以弥补朝廷的财政收入已势在必行。
&nbs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