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名声越来越大,老唐甚至都有了想法,是不是能在一些比较麻烦的案子上挂名。
他一个人能力有限,但是看现在的情况,很多被告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委托书上就会想调解。
那挂他的名字是不是会帮更多的当事人快速维权呢?
没办法,实在是现在维权这个事真的让人不知道怎麽说。
填平原则之下,你维权半天可能就只能拿到你原本该得到的利益,但为此你可能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金钱。
有时候老唐甚至都想着,这样的立法之下,结合维权的实际情况,都有点鼓励侵权的感觉了。
这真的不是他瞎想,而是做了这麽多年案子下来,确实有这样的感觉。
如果自己的名字能帮到其他人,那也是一件好事。
这麽想着很快到了下午,老唐拎着手提包出了门,一路来到了吕州市中院。
这个法院说起来也是他第一次来,算是又点亮了一个法院。
老唐的打算就是,慢慢的把全国法院都点亮···
到了门口和苏业平汇合,两人一路聊着到了三楼。
「来了是吧,行我马上出来,这里这里!」
走廊上,老唐和苏业平很快就看到一个中年男人在喊他们。
中年男人正是宋法官,他为了这个案子才是真的弹精竭虑,主要是他这边不好判。
一审的判决是能说得通的,但这样会留下一个巨大的bug,只要用人单位恶意不审批,那劳动者的利益几乎无从保障。
但改判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这样争议很大的案件。
所以还是调解比较好,能调解尽量调解-----就比如现实中那个调解六次,每次都至少几个小时的案子。
那就是一审法院挖了坑,二审法院眼看着不好弄,就想着走调解。
不然但凡打过官司的都知道,你什麽时候见过二审法官这麽热衷于调解的··.那是因为真的不好判啊!
但凡能维持,那根本不需要犹豫直接就维持了。
尤其是说理部分,这是最为彰显法官能力的地方,好的判决书看着就感觉厉害,争议概括很准确,逻辑严密,法律适用准确。
而有的判决书那就算是外行也能看出来,说理特别勉强,人家的理由很充分,结果这边直接一句「与本案无关」或者「于法无据」就能不采纳。
所以稍不留神那就是某位王姓法官的下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想着能调解就调解了。
也就是刑事案件实在不能调解,不然你就会发现法官们的骚操作有多少了。
宋法官这也是没办法了,他很想调解的。
老唐和苏业平进了调解室,宋法官随即笑道:「这位就是唐律师了吧,久仰大名啊,唐律师可是我们汉东法律界的标杆。」
&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