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科幻小说 > 世子稳重点笔趣阁 > 正文 第499章 意外大火

正文 第499章 意外大火(第1页/共2页)

    第499章意外大火

    出城一行,大有收获。

    赵孝骞心满意足地回真定城。

    骑在马上,赵孝骞脑子里盘算着未来的对辽战略。

    其实如今的大宋周边有许多邻国,西北有西夏,北方有辽国,西南有吐蕃,

    还有什麽回,回,交趾,蒲甘,以及传说中的情人满天下的段氏大理。

    这些邻国对大宋的态度有的亲善,有的敌对,但最麻烦的还是辽夏。

    赵孝骞盘算的战略是如何亡了辽国,顺便收了西夏,最后解决大宋未来的两大后患,女真部落和蒙古部落。

    这些麻烦解决后,大宋才真正算得上对华夏的大一统。

    从那时起,大宋的君臣百姓才真正可以安享太平。

    对辽国的战略基本有了轮廓,燕云十六州是关键。

    燕云十六州相当于辽国的气门,一旦被大宋夺取,那麽整个辽国的气势也就泄了。

    将来大宋若准备充分,要对辽国全面开战,那麽燕云十六州是首攻之地。

    别的不说,赵孝骞这个郡王的封号“河间”,它就位于燕云十六州之内,当初赵煦封他为河间郡王,就是对他的一种督促,不赶紧收复燕云,你这个河间郡王名不正言不顺,自己看着办。

    现在赵孝骞已在辽国缓缓布下棋子,皇城司也在上京潜伏了许多眼线,尤其是萧兀纳父子和萧奉先。

    如今的辽国从朝堂到民间,都已被大宋渗透,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这些埋下的棋子或许就能起到大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应该向赵煦请旨扩编真定边军,全部装备火器,人数至少七八万以上。

    火器弹药不缺,汴京火器监这些日子应该制造了很多。

    赵孝骞担心的是赵煦的信任问题。

    三万龙卫营将士交给他,赵煦能放心,但是七八方呢?赵煦是否仍如以前一样信任他?

    就算赵煦信任,汴京的朝臣呢?

    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武将掌握兵权太大,本就是一件非常犯忌的事,名将如狄青者,也不免被皇帝猜忌。

    赵孝骞能被信任吗?

    出身宗亲,年轻又有能力,有扭转国运的本事,经他的手发明的火器天下无敌,这样的臣子,赵煦敢给他太大的兵权吗?

    大宋得国不正,兵权是最敏感的东西,比任何朝代都敏感,否则就不会有“杯酒释兵权”的故事了。

    赵孝骞相信赵煦的魄力和理想,但他也知道赵煦的心理底线。

    再英明的帝王,在面对手握重兵的臣子时,是怎样的心情?

    人心隔肚皮,赵孝骞不敢赌。

    所以原本在拒马河一战后,赵孝骞就应该上疏请旨扩编边军的,但这道奏疏他迟迟没写,太犯忌讳了。

    请旨的奏疏没送上去,收复燕云的动作也就停滞了,龙卫营驻防于飞狐兵马司,除了操练没别的事干,每天人吃马嚼消耗甚大,高昂的军心士气也渐渐归于平静,赵孝骞仍然没向汴京提过扩编的事。

    可是既定的战略不能因此停滞,赵孝骞在犹豫要不要回一趟汴京,跟赵煦面奏此事。

    赵煦如果信得过,那麽就扩编,准备收复燕云。

    如果信不过,赵孝骞就交了兵权,在汴京继续当他的楚王世子,专心在王府里跟几个婆娘造人,给楚王一脉开枝散叶。

    赵孝骞骑在马上,想得脑仁儿疼,旁边的陈守提醒了一声,发现自己一行人已到了真定城外。

    骑马进城,街上仍旧繁华,百姓们都认识他,见郡王殿下亲至,纷纷避让一旁,一脸崇敬地弯腰行礼。

    快到郡王府时,赵孝骞终于放开了心怀。

    做人啊,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大宋没了赵孝骞,难道会亡国?

    纵使赵煦放心不下他,终归会有别的人去领兵,去夺回燕云。

    赵孝骞的初衷是什麽?

    是改变大宋的国运,避免靖康之耻的发生,如今的历史,其实早已改变了,

    他和家人的命运也必然改变,那还担心什麽?

    自己本来就没有野心,谁领兵去夺燕云,去亡辽国,兵权在谁手上,重要吗?

    大不了一拍屁股,老子不干了。

    想到这里,赵孝骞释怀了,然后———他饿了。

    一路狂奔回城,早已饥肠辗辗,见郡王府就在前方不远,赵孝骞顿时心生豪气。

    “回家吃肉!吃炖肘子,大火炖透,煮烂,肉皮入口即化,我能干两个!”

    赵孝骞骑在马上,豪迈地放言。

    预料中陈守和贾实等人的欢呼声并未响起,身后的陈守他们一片沉寂。

    赵孝骞忍不住扭头,见陈守等人脸色难看,指着郡王府方向。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