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都市小说 > 1987我的年代笔趣阁 > 正文 第299章 ,福缘(求订阅!)

正文 第299章 ,福缘(求订阅!)(第2页/共5页)

恒翻个白眼,一把搂住她,亲一下她额头,发自内心说:「媳妇,我太喜欢你了。」

    「嗯嗯,我知道了,春晚加油!」在他动情的时候,肖涵冷不丁给他来一棍李恒无语。

    手牵手,在校园散步一会,他问起此行来的目的:「你哪天考试?」

    肖涵说:「后天,李先生呢?」

    李恒回答:「3天后,你打算怎麽回去?火车还是飞机?要不飞机吧,我买票送你回去。」

    肖涵说:「不用,我舅舅来接我。」

    李恒停住脚步,这才想起来,前生她读大学,寒暑假都是家里人接送的,可谓是宝贝得紧。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就一个独生女儿,又生得那麽漂亮,在小镇上谁遇着了都得夸赞几句,搁谁手里不心疼?

    抠搜一阵记忆,李恒问:「你哪个舅舅?」

    肖涵说:「小舅,他刚从部队转业回来,要过完年才去正式上岗,现在有空,就来接我。」

    他小舅好像是正团级干部转业回来的,因为前几年在边境弄瞎了一只眼睛,

    所以家里人比较担心丶一直在劝他回地方。看来这次应该是劝动了。

    李恒问:「你和刘海燕一起走麽?」

    肖涵说:「对,我们已经买好了票,文燕教授托人给我们买的卧铺。」

    李恒听得落了心,「那行,那我就不操心了,你回家以后记得给我打电话报平安。」

    说着,他把京城余老师家的座机留给她。

    「好。」

    肖涵收起纸条,然后一脸期待问:「春节会回来吗?」

    李恒点头:「会,我大姑的小女儿初六出嫁,我们一家都得回去。」

    说起来大姑家离肖涵老家就隔一条马路,直线距离不到20米,两家算是关系比较好的邻居。

    尤其是大姑父烧得一手好菜,远近闻名,谁家里做红白喜事,一般都会请他去当大厨。

    绕校园逛半圈,不知不觉就到了校门口,见人来人往,见不时有人看向两人,看向两人牵着的手,肖涵耳朵发烧,尖着虎牙惨兮兮问:

    「李先生,您可以松开我了麽?」

    「成,没问题,春节回来我再牵你手。」李恒心满意足地松开她。

    两人在学校腻歪了快2小时,已是饭点,他乾脆叫廖主编一起下车吃个饭。

    「这是《收获》杂志的廖主编。」

    「廖叔,这是我对象,肖涵。」

    他为两人做介绍。

    廖主编说:「以后别叫我廖叔廖叔了,人都叫老喽,跟你小林姐辈分称呼吧,喊我师兄就行。」

    然后廖主编笑呵呵面向肖涵,「初次见弟妹,礼物也没带,先欠帐,下次补上。今天这顿饭我请,小恒你别跟我抢。」

    一句师兄,一句弟妹,关系瞬间拉近许多,李恒高兴说:「行行行,不跟你抢。」

    这顿饭虽然不是在大饭店吃的,但菜品相当丰富,三人吃了40多分钟才散场等到送肖涵回学校,廖主编感慨地拍了拍他肩膀,「小恒,好福气!这姑娘你要好好珍惜,她将来会旺你。」

    李恒意外,「师兄你还会看相?」

    「跟师傅学过7年,怕于无奈,20年前还以此谋过一段时间生计。」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廖主编心中莫名。

    李恒顿时来了兴致,「那你讲讲,我身边哪个姑娘最有福气?」

    廖主编古怪地瞧瞧他,「你是让我帮你分析分析,哪个姑娘最旺夫吧?」

    李恒嘿嘿笑:「不是,我真是单纯好奇。」

    他这是心里话。

    不论谁的福气最好,肖涵宋妤和子矜在他心里的地位不可动摇,这可是上辈子用时间验证过的人,用不着其它虚头巴脑的点缀衬托。

    廖主编开动车子,把他身边的女生过滤一遍说:「面相其实虚得很,当不得真。

    不过以我的浅薄之见看,福缘最厚的要属你隔壁那个叫周诗禾的姑娘,其次是弟妹。」

    李恒问:「麦穗呢?」

    廖主编偏头瞅瞅他,「其实你就是想问她吧?」

    李恒尴尬笑了笑,默认。

    有些事,廖主编火眼金睛,心里隐隐有猜测,犹豫一会说:

    「这姑娘的面相比较复杂,我见过她几次,每次都有认真观察过,但说不出个理所然,感觉这也对,感觉那也对,」

    得咧,这师兄不靠谱啊,就一半吊子水平,李恒顿时对他的话一句都不信了。

    廖主编仿佛猜到了他的想法,朝前开出几百米说:

    「这样,过完年,等有时间,你找个藉口带她出来,我领你们去见见我师傅,他应该能看出点门堂。」

    「你师傅?」李恒问。

    「对,我师傅,今年已经满了80,身体还健朗的很.,我每年都会去走动,去看看他老人家。」廖主编如是说。

    李恒点点头:「成,等你有时间提前跟我说一声。」

    其实他没把这话太放在心上,因为他也读过一些相书,在三峡的时候还替英语老师看过手相。

    他一直觉得,麦穗的福缘应该比较厚,没老廖说得那麽玄乎。

    有了共同话题,两人就着手相面相交流了老半天,弄到后面,廖主编惊异不已:「你小小年纪,怎麽连这种书也看?」

    李恒张嘴就来:「从小爱看书,我老爸书房有什麽就看什麽,不挑的,反正把那1000多本都看了底透。」

    廖主编服气。

    回到复旦大学时天已全黑,比较晚了。

    李恒打开门下车:「师兄,看样子快要下雨了,你慢点开。」

    「好,知道,有事电话联系。」廖主编说。

    李恒点头,站在路边目送面包车离去后,才转头往巷子里钻。

    入冬了,巷子两边的人家都亮起了灯火,他一路不急不慢走着,还是第一次静下心来观赏庐山村的夜景。

    电灯都不大亮,蜡黄蜡黄的,好似舍不得用电一样,最亮堂的还属巷子尽头的余老师家,灯泡瓦数明显比别个家大了一倍不止。

    以前还没发觉,现在隔远看还挺有意思,小小一个电灯,背后却折射出一个家庭贫富现象。

    按道理,能住进庐山村的教授,应该是不缺这几个钱的啊,不过想到每家都有一串串人口要养活,稍后又能理解了。

    有孩子在哭,估计是被打了,但没有传出农村那样的泼妇骂声,到底是大家都要脸面,不好大声骂脏话,实在气不过熊孩子就直接开干。

    24号小楼亮着灯,自从陈思雅住进来后,那个每天要在阁楼上打坐的假道土就不见了,反倒是陈姐每天早上喜欢在阳台上梳头发,前凸后翘,一天比一天明显。

    27号小楼漆黑一片。&l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