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83节(第1页/共5页)

    第290章 大清将亡

    直隶总督府召开的会议最终决定要和俄军打,其实就是沿着长城设防抵抗,以冯国璋率领北洋陆军第二镇守备山海关一线,以段祺瑞率领北洋第三镇防御热河及独石口及山海关之间的长城段,北洋第一镇守备京师,北洋第四镇驻守天津到唐山、滦州地区以为前线后备。杨士骧回山东后抓紧组建北洋第五镇,王士珍则回北京训练第六镇。

    袁世凯受命领导军机之后,就把原来的京旗常备军和北洋常备军进行了重新编组,把北洋第一镇的名字让给了原京旗常备军,原北洋第一镇改为了北洋第二镇,北洋第三镇名头不变,北洋第二镇则改成了北洋第四镇。

    经过了这样一番编组和新招募的两镇,北洋六镇的雏形就出来了。不过现在真正有实力的其实只有北洋第二、四镇,北洋第一、三镇实力稍差,北洋第五、六两镇则还在训练、建制之中。假如不是俄国人打过来,袁世凯及北洋诸将是万万不肯同俄国人开战的,因为只要是个傻子都能看出来,只要缓上两年,北洋六镇就是国内最强大的武力了。

    但是现在袁世凯却不得不应战了,因为若是丢了直隶这个根本之地,或是北京再一次被洋人打下,那么北洋不但失去了根本,连朝廷最后的一点权威性都将丢掉了。没有这个朝廷的威望,他就不可能再逼迫南方出钱粮帮助他扩大北洋的武力。

    不过杨士骧在会上的观点还是让袁世凯有些耿耿于怀,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他特意留杨士骧、杨士琦兄弟和唐绍仪在小花厅内一起喝茶讨论了下武汉和各列强的问题。

    杨士琦的观点倒是很明确,他借助兄长的观点直接向袁世凯主张道:“武汉这么做,其实倒也说明了一点,就是他们把宫保和北洋看成了最大的敌人,对于南京、两广、四川、甘陕等地则完全是不屑一顾。

    不过愚以为,宫保当下最大敌人也正是武汉,其他人等确实不值一提。因为只有我们和武汉,都有地盘、有武力、有大义。其他人根本没得争啊。”

    唐绍仪则委婉的向袁世凯说道:“虽然宫保和北洋现在被架在了火上烤,但这也未尝不是好事,经此一战之后,宫保是宫保,李文忠公是李文忠公,从此北洋和淮系只有情分再无什么牵连了。

    而且,列强最重力量,义和拳打死了德国公使是暴民,但湖北新军打死了这么多英国人,却被称为远东的普鲁士。因此北洋想要获得列强的尊重,想要得到列强的贷款,不和俄国人打上一仗,不打赢一仗,恐怕是不成的。”

    唐绍仪这话倒是让袁世凯听进去了,他不由叹了口气说道:“确实如此,武汉之所以能够和朝廷抗衡而不落下风,就是因为他们有保卫西藏,收复山南之功,故天下皆视其为国家的保护者,而把朝廷视为了洋人的朝廷。若不是如此,朝廷又怎么会缚手缚脚呢…”

    袁世凯的话语虽然意犹未尽,但是在座的三人倒是清楚朝廷放开手脚的意思是什么,当初清军平四川,曾国藩平太平天国,都是连地方上的百姓一并铲除的,虽然江南的读书人拼命为曾圣人洗白,说江南人都是太平天国所杀,其实就是欺负曾国藩杀死的那些泥腿子不会说话而已,太平天国没把这些江南的读书人杀绝了,才给自己留下了洗不清的骂名。

    这种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比如某个一心想要教育知识分子的人最终被读书人描述成了暴君,说其将地狱搬到了人间,其实就是让这些读书人去过了过农民的生活,然后这些口口声声要站在农民立场上说话的读书人就把这种生活说成是迫害,他们倒是忘记了一件事,他们之前反对工业化的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永远过着这样美好的田园生活。

    教员不过是让这些人了解一下,所谓的田园生活没这么美好,就成了暴君了。由此可见,那些拒绝工业化的读书人和叶公好龙中的叶公又有什么区别呢?

    只是三人中也有人并不是那么的赞同袁世凯的话,朝廷并不是不想放开手脚,而是真的打不过武汉,且武汉的报复也很残酷,那些支持朝廷的地主和乡绅不仅被剥夺了财产,甚至还有人被直接送入劳改营去修水利了,因此从武汉治下逃离的地主乡绅开始多起来了。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招惹武汉,就是担心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河南地主乡绅遭罪是河南人的事,为什么要把湖北人吸引过来给自己找不痛快呢?大家倒是想让北洋军去剿灭了武汉的劳工党,不过在毅军失败后,北洋军也就谨慎了起来。

    眼看着大清国要完,现在每一点力量都是自己手中的本钱,谁会为了大清国或河南、湖广地主乡绅的利益去耗费自己的本钱?除非打下武汉的利益能够弥补他们损失掉的本钱还有的赚,否则没有人会吃饱了撑着去同武汉拼命的。

    花厅内的小会也开完之后,袁世凯将三人送出府邸,借故和杨士骧留在后面,他趁着边上无人对着这位心腹询问道:“刚刚你似乎说的不多,可是有什么话不方便说吗?”

    长廊左右花草遍布,这个季节的天津是相当舒服的,只是在杨士骧眼中,现在却是大清国的秋末了,他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宫保,我觉得这大清国要完。”

    袁世凯楞了一下,停下了脚步看着他,杨士骧把这话说出来后倒是放开了,“回銮新政被武汉这么一搞,肯定是搞不下去了,各地督抚今后必然以新政为借口,大肆扩充地方武力。我北洋再想要借助朝廷的名义统合地方,然后推动国家效仿日本明治维新做出变革已经不可能。因清室现在乃是幕府而非天皇,天下皆欲倒幕的时候,是不可能以幕府的名义进行革新政治的。”

    袁世凯细细一想,也听进了这话,于是他询问道:“那么你觉得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杨士骧沉默了片刻后说道:“幕府不行了,所以要推天皇出来收拢民心。清室不行了,我们就得速开国会以正人心。”

    袁世凯迟疑了一下后说道:“可是要求召开国会不是武汉提出的意见吗?现在满人亲贵对于我和香帅主导军机事务已经大为不满,再召开国会夺取满人的权力,恐怕北京就要先乱起来了。”

    杨士骧正色回道:“香帅今年已经六十有九,人生七十古来稀,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呢?今日朝廷之所以还能稍稍压制一下武汉,就是因为还有香帅这块招牌在。唐才常、田均一这些人终究还是年轻了些,想要完整的掌握香帅在湖北留下的遗泽,没那么简单的。

    可若是香帅去了之后,武汉还需要对朝廷假以颜色吗?湖北那些人和朝廷之间还有什么联系起来的渠道?武汉这么一变,满人的权力实际上已经化为泡影了,宫保若是拘泥于这一点,则我们必然是要处处受制于武汉的,因为武汉上面可没有一个朝廷掣肘。

    召开国会乃是为了限制武汉,使之不能拿着召开国会这块招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