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东巳代治有些愕然,上次伊藤博文召见过小川平吉后就没有提起这个人,他以为伊藤没有看上此人,现在听伊藤这么突然的吩咐,他突然醒悟了过来,于是问道:“小川的后辈,真的这么出色吗?”
伊藤博文想了想说道:“那要看,他的推测到底会不会真的实现。不过,能够在中学时期就写出这样有趣
的文章,说明还是值得培养的。”
林信义并不知晓伊藤博文对于自己的评价,也不清楚他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微小变化,在三名清朝古人离开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了安静的校园生活当中。
另一方面,在伊藤博文的提醒下,西德二郎公使开始分出了一部分精力关注起了清国北方的局势变化。一开始情况还是向着好的方向变化的,10月11日平原知县蒋楷试图驱散集会的义和拳,这一次却被人以武力击退了。
蒋楷立刻向上头汇报,一开始朝廷以为是乱民起事,于是立刻命驻扎在德州的袁世凯率武卫右军前往平乱。袁世凯部下马金叙迅速击溃了平原的义和团,并抓住了首领朱红灯、心诚和尚等人。
就在西公使以为,清廷的脑子并没有犯糊涂,还知道不能让这些乱民坐大时,山东巡抚毓贤却做出了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他罢免了镇压义和团的平原知县,并要求武卫右军退回驻地,大有为义和团出头的味道。
不过,毓贤的做法激怒了列强,在美国等公使等的多次施压下,清廷终于免去了毓贤山东巡抚的位置,并令各国公使所属意的袁世凯代之。就在西公使认为形势又开始好转,在袁世凯的镇压下义和团就要瓦解时,他突然发觉义和团原来是长脚的,而袁世凯也无意跑到山东之外镇压义和团,他只想把义和团从自己的辖区赶跑。
于是,靠近山东的直隶地区就成为了山东义和团避难的所在。而直隶地区的农民同样也苦洋教久矣,在得到来自山东义和团的帮助后,直隶地区的本地义和团也纷纷组建了起来。直隶地区的形势开始动荡不安起来。
直隶总督裕禄虽然尽力剿灭义和团,但是华北平原上早就已经是处处堆满了干柴,义和团这个火种落入华北平原后,立刻燃起了熊熊大火。如果说义和团在山东时,主要的抗争对象还是洋教的话,那么到了华北之后,这个目标已经开始转向了朝廷,不少州县也被义和团所攻破了。
毓贤在端郡王等守旧派的推荐下得到了西太后的召见,并向西太后进言义和团可用,毓贤随即复出就任山西巡抚,局势开始急转直下了。
第二十一章 新年
看着面前餐桌上摆放的红鲑刺身,西德二郎就感觉胃口大开了,虽然多年在外的生活让他已经习惯了西方的饮食,但是在正月里能吃到红鲑刺身,确实让他感到了新年的快乐。
只不过就在他准备下筷子的时候,内田康哉突然闯了进来对着他喊道:“出大事了,西太后发布了维护义和团的诏令,承认了义和团的合法性。”
西德二郎惊讶的连手中的筷子都掉了下来,一时不假思索的说道:“这老太婆是疯了吗?”
随后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语瞧了闯进来的内田参赞一眼,内田赶紧会意的退了出去,然后敲门,得到了西德二郎的允许后才重新走了进来,对着西德二郎重新汇报了一遍,两人都把刚刚的小插曲给忘记了,仿佛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西德二郎这才沉稳的对着内田康哉说道:“给东京发电,清国似乎有爆发内乱的可能…”
于此同时,林信义也正待在姐姐家中享受着悠闲的正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日本的乡村大多是看不到什么人的,因为太冷。哪怕长野县是出名的日本生丝产地,但是农民的日子过的也不富裕,真正赚钱的是地主和生丝商人,而不是负责生产的劳动者。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出门消耗热量,而是喜欢坐在被炉边玩些家常游戏。此时的被炉可不是后世叮当猫里看到的那么温馨舒适。不过就是在地上挖个坑,然后放一个木炭炉子,上面再放桌子和被子。因为使用的是明火,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火灾,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取暖工具。
不过坐在其中时,却又温暖的让人不想走开,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工业纤维制造的衣物,对于农民来说衣服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哪怕把工业都点在轻工业上,日本的农民也就勉强够用得起基本御寒的衣物,想保暖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可即便如此,农民也觉得要比江户时代幸福的多了,因为那是一个连武士都要靠着举石头取暖的时代,至少他们现在不会衣不蔽体的出门了,这正是明治维新的功劳。当然,在林信义看来,这其实就是生产力提升带来的福利。
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不到吃不饱饭的时候,是不会有人去想分配合理不合理这回事的,他们只会把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福利视为老爷们干得不错的政绩。
所以,在一个生产力上升的年代,当有人挺身而出说老爷们拿的太多时,其他人不仅不会站在你这边,反而会觉得你穷是因为你懒。而在穿越之前的时代,更是把这些提出问题的人扣上了想要回到过去的缺衣少食的年代,似乎中国的生产力提升不是来自于劳动者的创造,而是来自于老爷们的领导。
这种违背了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社会价值观,显然是不可能维护劳动者的利益的,于是“善意欠薪,恶意讨薪”的事件层出不穷。而今日的明治社会本来就没有标榜过自己是社会主义,自然就更是把生产力提升带来的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视为了明治天皇的功劳。
坐在被炉边上吃着煮黑豆的林信义,就不得不忍受姐姐的公公在被炉边上忆苦思甜,回忆他小时候的缺衣少食和现在过年时能吃上白米饭的幸福生活,顺便赞颂一下皇恩浩荡。
“要不是外面实在太冷,我宁可出去吹冷风,也不愿意听奴隶歌颂奴隶主的话,还特么是发自内心的。”林信义默默的在心里哀叹着,这就是他宁可跑去当寄宿生,也不愿意来依附姐姐的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