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2节(第1页/共5页)

    林信义保持着微笑向着小川平吉道了谢,但却自信的回道:“假如没有考上一高的信心,那么我就不会去打零工积攒学费了。”

    这回答让小川平吉想好的话题都给聊死了,他瞧了瞧这位寄宿生,心里想着倒是这样狂妄的人才写得出那样狂妄的文章啊。心里感慨了一声后,小川平吉便干脆抛开了客套话,直接表明了自己今晚的来意,“我听说,你和英次郎都想读东大的文学系,也看了你写的文章。

    我想说的是,就算是写小说也是要符合逻辑的,你觉得清国的朝廷会这么愚蠢的向所有列强发起挑战吗?只要稍稍了解一下国际形势,也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不会出现的。虽然你只是一个乡下中学生,对于国际的形势不怎么了解…”

    听完了英次郎叔叔对自己的告诫,林信义却面色不改的回道:“作为小说,只要有可能性就足够了。叔叔觉得,清国向各列强宣战的可能性真的一点都没有吗?当初三国干涉我国归还辽东的时候,我国之国民不都叫嚣着要同三国开战吗?虽然最后这种国民的情绪被内阁给压制了下去,但清国可有我国这样具有威望及清醒的当权者吗?

    今日之清国政府,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外族政府,又有甲午之败割地赔款,慈禧太后又囚禁了正统皇帝专权,从清国政府的角度来看,他们根本没有压制民众愤怒的法理。正类似于我国幕末之时代,攘夷派依赖民众的排外心理推翻了主张开国的幕府…”

    第四章 夜谈

    小川平吉虽然是东大法学系的高材生,但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依然是从日本人的角度去看待国际事务,这也是岛国最容易具有的一种心态。即事情的发展并不应该受到其他外力的影响,而应当按照我所制定的计划实现。

    这一根源就在于岛国孤立的地理环境,使得外力很难影响岛民的生活,从而在千百年的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毕竟除了黑船打开了日本国门之外,外国入侵岛国的事件就只有元寇了,而元寇又被神风给打败了,因此日本的国民性就就显得相当偏狭,他们很难想象从外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的发展。

    在小川平吉的眼中,欧美列强之强大是早已经被证明了的,两次鸦片战争清国连续败北,连皇家园林圆明园都被英国人和法国人洗劫了,因此清国政府应当不会想不开去挑战比英法联军更强大的列强联军。

    但是,面前这位少年沉着冷静的分析却又让他有些将信将疑了起来。确实,幕府是有理智的,所以拒绝攘夷,但最终被攘夷派给攘了,反而背上了反对开国的骂名。而打着攘夷旗帜的西南四藩,推倒了幕府之后,却推动了更加全面的开国,最终引发了西南战争。

    那么清政府有这样的理智吗?想到那个发动政变囚禁了皇帝的清国太后,蛮横的破坏了清国志士企图自救自强的维新变法。从这,样的政变来看,清国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开化时代,还处于类似于奥斯曼帝国的宫廷政治时代啊。

    满清皇室看起来并不在意统治中国的法理性,而只是一味强调满人统治中国的权力。在这样的统治观念下,中国显然是不能进入文明世界的。这种可能性确实是存在的,小川平吉在心中告诉了自己一句。

    不过在表面上,他可不会被一个少年的气势所压倒,因此他看着对方强调道:“是日清战争不是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清国人的说法,不是我们日本人的说法。

    另外,也许清国的统治者确实有可能做出那样不明智的举动,但是你在文章中说到本国出兵是一种愚蠢的举动,这是在贬低皇军维护国家尊严的行为吗?要知道,没有皇军在日清战争中的奋力作战,英国人又怎么会取消治外法权?

    哪怕此次出兵真的一无所得,至少我们也能让清国人知道,日本的尊严是不容挑衅的,就和其他列强是一样的…”

    “这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看着在自己面前唾沫横飞的小川平吉,林信义在心里闪过了这样一个念头,根据后世的经验,民族主义者可以分为左倾、右倾和小粉红,小粉红是一种价值观扭曲的生物,他们谈国家主义却避而不谈阶级斗争,谈民族主义却不谈谁是主体民族,不过幸好那种生物在明治时代还没有长出来,小川平吉至少是一个朴素的右倾民族主义者。

    心里转着这样的念头,林信义突然感到后背被轻轻的拍了一下,他终于清醒了过来,抬头看到小川平吉正皱着眉头看着自己,显然对自己刚刚的走神感到了不满。

    好吧,作为寄宿生,林信义并不想和对方起什么争执,但是他也没兴趣和对方就民族主义这个问题展开辩论,因为他的观点在这个时代一定是不合时宜的。

    所以林信义双手按在草席上向着对方微微躬身说了道歉,这才坐直了身体说道:“我刚刚走神是在想当日明治诸贤建立帝国大学时,为什么要把文学、政治、法学设为第一部门。”

    小川平吉有些搞不懂对方的思路了,先是在长辈面前走神,现在还堂而皇之的把自己走神的事说出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奇怪的少年了。不过看着对方坦然自若的神态,他也还是忍耐了下来,冷冷的问道:“你现在居然还能揣测明治诸贤的想法了,那么不如说出来让我听一听。”

    只要不讨论民族主义,林信义并不介意和对方侃大山,因此他略一思索就开口说道:“我以为,文学、政治、法学设为第一部门,这是正确的。

    诸贤建立大学的目的,就是为国储备人才,这第一部门自然就是为治国所准备的人才。文学之士批评国之弊端,以给当权者敲响警钟;政治之士把握国家方向,使得国策不至于脱离正确的道路;法学之士修订国策,使国家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想,这大约就是诸贤当初建立大学所怀有的美好理想吧。”

    建立大学为国家储备人才,这个小川平吉当然是知道的,但是把文学系、政治系、法学系这样关联起来的说法,他倒是真的第一次听说。很新奇,也很有意思,可惜这不是自己想到的,小川平吉心中不由遗憾了这样一句。

    他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口中说道:“也许是如此。不过你既然知道东大是为国培养人才的地方,就更加不应该诋毁皇军的牺牲了。须知,没有他们的牺牲,国家是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