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其他小说 > 假绅士TXT免费 > 正文 94失忆篇四

正文 94失忆篇四(第1页/共2页)

    麦德林的孩子们并没有停下他们的故事。在“星火课堂”落地后的第三个月,伊莎贝尔老师发来了一封长信,信中夹着一张照片??十几个孩子围坐在教室里,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本笔记本,像一群正在准备起飞的鸟。

    > “他们开始主动写故事了。不再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说。他们不再害怕谈论过去,也不再害怕想象未来。他们开始相信,自己说的话,是有力量的。”

    江沛玉读完信,轻轻将照片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那张照片上,有个男孩正低头写着什么,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为他留下一席之地。

    祁衍站在她身后,看着照片,低声说:“我们得给他们一个平台,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声音。”

    “已经在做了。”江沛玉转头看他,眼神里带着笑意,“‘星火之声’第二季已经准备好了,但我想加一个特别企划,专门收录南美孩子们的故事。”

    祁衍点头:“让他们自己来讲述,而不是我们替他们说。”

    于是,“星火之声?特别企划”上线了。这一季,没有主持人,没有旁白,只有孩子们自己的声音,配上他们自己创作的音乐、画作描述,甚至有时只是他们轻轻的呼吸声,像在诉说一个秘密。

    第一期节目是哥伦比亚男孩卡洛斯的故事。他讲的是一个关于“影子”的梦。

    > “我梦见自己变成了影子。我不怕黑,因为我本身就是黑的。但我可以跟着阳光走,走到我想去的任何地方。我想去海边,我想去雪山,我想去看看世界长什么样。我知道我不能改变过去,但我想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也许有一天,我的故事会被别人读到,他们会知道,我曾经勇敢地活过。”

    节目上线后,留言如潮水般涌来。有人写道:

    > “我以为我是在听别人的故事,但最后,我听见了自己。”

    > “原来,最真实的力量,不是愤怒,不是控诉,而是坦然地说出自己的经历。”

    > “这些孩子,让我重新理解了‘活着’的意义。”

    江沛玉坐在电脑前,看着这些留言,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她不是在拯救谁,也不是在教育谁,而是在见证??见证每一个孩子如何用故事,重新定义自己的生命。

    祁衍端来一杯热咖啡,轻轻放在她手边:“你累了吧?”

    她摇头,目光依旧停留在屏幕上:“不累。我只是在想,如果当初我们没有开始,会不会有这些孩子的故事?”

    祁衍沉默了一会儿,说:“故事总会有人讲的。只是我们愿意听。”

    江沛玉笑了:“那我们就继续听下去。”

    他们继续听下去了。

    几个月后,他们再次启程,目的地是秘鲁的利马。那里有一所由前毒贩家庭的孩子组成的“星火课堂”。他们中,有的父母仍在狱中,有的父母已经死于帮派冲突。他们沉默、警惕,像一群被风吹散的羽毛,随时可能被卷入更深的黑暗。

    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方式在挣扎着生存。有人在墙上画画,有人在日记本里写诗,还有人学会了用旧磁带录音,录下自己编的故事。

    江沛玉和祁衍走进教室时,一个叫艾琳娜的女孩正在讲她的故事。

    > “我妈妈被抓走的那天,我躲在床底下。我听见她说:‘艾琳娜,你要记住,妈妈是爱你的。’从那以后,我每天都会在心里对她说一遍这句话。后来,我开始写下来,每天写一遍,就像在给她写信。我想告诉她,我没有忘记她,我也还活着。”

    教室里一片寂静。江沛玉轻轻走上前,蹲在她面前:“你可以把这封信念出来吗?”

    艾琳娜点点头,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翻开一页,念道:

    > “亲爱的妈妈,今天我学会了写‘爱’字。老师说,这个词是最美的。我知道你是爱我的,即使你不在。我也爱你。等你回来,我会给你写一封很长很长的信,告诉你我每天都在想你。”

    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不是为了表演,而是为了勇气。

    祁衍悄悄录下了这段声音。他说:“这将是‘星火之声’特别企划的最后一期。”

    江沛玉问他:“为什么?”

    祁衍看着窗外的阳光,说:“因为有些故事,不需要再被讲述,只需要被记住。”

    他们回到北京后,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作为《星火故事集》第三辑的一部分。这一辑的主题是“记忆与希望”。

    封面是一张来自秘鲁女孩的画作:一个女孩坐在窗前,手里握着一封信,窗外是阳光洒落的山丘。画的右下角写着一句话:

    > “我记得你,所以我还活着。”

    出版那天,江沛玉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 “我们不是在记录历史,而是在创造未来。每一个愿意讲述自己故事的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点亮世界的某个角落。”

    祁衍则在采访中说:

    > “很多人问我们,‘星火课堂’到底是什么?我想说,它不是一个项目,也不是一个计划。它是一种信念??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说出自己的故事,而我们,只是愿意听的人。”

    他们的工作没有停下。他们依旧每年都会亲自前往最偏远的地方,听孩子们讲故事,记录他们的声音,收集他们的画作。

    有一次,在智利的一所孤儿院里,一个男孩问江沛玉:“你们为什么要来听我们说话?”

    她想了想,回答:“因为你们的故事,值得被听见。”

    男孩低头看着手中的画笔,轻声说:“那我以后还能讲给你听吗?”

    江沛玉蹲下来,握住他的手:“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讲,我就一直听。”

    祁衍在一旁补充:“不只是我们听,全世界都会听。”

    男孩笑了。那是他们第一次看见他笑。

    离开那天,男孩送了他们一幅画。画上是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本书,站在一座桥上,桥的尽头是一片阳光。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