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场外,天魔阵营最前方。
破灭尊周身翻滚不休的魔气逐渐停滞,仿佛暴风雨前最后的死寂。
他那双幽深如万古寒渊、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眼眸,冷漠地穿透虚空,死死锁定在演武场内的陈斐身上。
...
归墟界,春寒未尽。
那座由废铁与残砖垒成的小学堂外,梧桐树新叶初展,嫩绿如洗。晨风穿过枝叶间隙,拂过屋顶漏光的茅草,吹动讲台上女子发梢。她依旧戴着那条洗得发白的红绳,手中捧着《简化日记》,目光落在今日第一课的题目上:**“你相信的,是不是真的?”**
台下坐满了孩子,有从南荒逃难来的孤儿,也有北境流民的后代,甚至还有西漠佛国遣送来交流的沙弥童子。他们手中没有玉简,没有灵纸,只有用树皮压成的粗糙书册,一页页记录着前人删定的痕迹??那是无数个“为什么”堆叠而成的思想阶梯。
小女孩坐在第三排,正是当年那个提出“能不能改功法”的孩子。如今她已长至十二岁,眉眼清亮,眼神里仍带着初生之犊的好奇。她手中握着一支炭笔,在草纸上反复描画一个符号:一个圆圈,中间一点。
老师注意到了她的专注,轻步走来:“又在想‘万象归一’的事?”
女孩点头:“我在想,如果呼吸法可以简化到十二字,那功法总纲呢?心法呢?甚至……整个修炼体系?”
全班安静下来。
老师没有笑她狂妄,只是蹲下身,像七年前那样平视她的眼睛:“你觉得,现在的修炼,复杂在哪里?”
“太讲究出身。”女孩低声说,“有人天生经脉通畅,便能一日千里;有人资质平庸,哪怕苦修十年也难以凝气入海。可这公平吗?难道努力不该比天赋更重要?”
教室里响起低语。
“而且,”她继续道,“我们学的所有口诀,都是别人写的。没人告诉我们这些话是怎么来的,也没人问它们对不对。就像以前大家都说火能焚物,结果发现不是这样??那现在我们背的‘金丹九转’、‘元神出窍’,会不会也是错的?”
老师缓缓站起,转身面向黑石板,写下三个大字:
> **谁定的?**
然后是第二行:
> **凭什么?**
“这两个问题,”她说,“比任何功法都重要。因为一旦你开始问,你就不再是规则的奴隶。”
就在这时,窗外忽有异光闪现。
一道银线自天边划破云层,直落归墟界东陲。那并非雷劫,亦非星陨,而是一枚断裂的符文锁链,坠地时激起一圈无形涟漪,竟使方圆十里内的灵气短暂停滞。
孩子们惊呼四散。
唯有小女孩不动。
她盯着那锁链残片,忽然开口:“这不是普通的禁制……这是‘认知封印’。”
老师震惊:“你怎么知道?”
“我在《万问录》拓本里见过类似的纹路。”女孩起身走向窗边,声音冷静得不像孩童,“三千年前,第一批质疑者出现时,旧秩序曾试图用这种符文封锁‘怀疑思维’??它会潜入识海,让人自动否定非常规想法。后来被陈斐斩断了主链,但碎片还在飘荡。”
众人骇然。
老师凝视着那残片,喃喃:“它为什么会突然掉落?”
答案很快揭晓。
当夜,星海外围的虚空裂隙中,那颗微型星辰轻轻震颤了一下。
混沌深处的金光不再模糊,已然凝为实体,静静悬浮于源点之上,仿佛一颗沉睡的眼眸。而在它的光辉照耀下,晶莹立方体内部,《万问录》最底层的数据忽然翻涌起来,浮现出一条从未激活过的原始问题:
> “如果所有规则都可以被删改,那么??谁来决定哪些该留,哪些该去?”
刹那间,亿万世界的“删定感知”同时波动。
北境玄冰城,女宗主正在指导弟子观雪。她猛然抬头,只见漫天雪花竟在半空凝滞,每一片都映出同一行字:
> **选择权,属于每一个觉醒的意识。**
西漠佛国,“疑经堂”正进行一场激烈辩论。八岁的沙弥再度登台,手持新绘图卷:“佛陀渡河不用舟楫,是因为他有神通。但如果今天我们也要渡河,是不是非得模仿他跳过去?能不能造船?”
话音未落,殿顶佛光骤降,墙上经文自行流转,化作一行新偈:
> **法无定法,因时而变。**
南荒雷狱的学堂里,学生们正练习“谎言识别术”。忽然,课本上的文字自行重组:
> “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推翻旧王,而在于不让任何人成为新的神。”
与此同时,归墟界的小学堂中,小女孩做了一个梦。
梦中,她站在一片无垠沙漠,远处矗立着一座巨大石碑,碑上刻满密密麻麻的文字,皆为历代功法、戒律、真言、咒语。风吹过,纸页哗啦作响,却听不清内容。
陈斐坐在碑底,低头翻阅一本残破笔记。
“你来了。”他抬头微笑。
“我又梦见你了。”女孩跑过去,“这次我想通了一件事??简化不是为了省事,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走上这条路。”
陈斐点头:“所以你觉得,该怎么改?”
“现有的修炼体系太依赖资源。”她说,“灵药、法宝、洞府、师承……普通人连门槛都摸不到。但如果能把核心剥离出来,只留下最本质的东西呢?比如……‘觉察’?”
“继续。”他鼓励。
“灵气运行的本质,是能量与意识的共振。而觉察,就是意识的起点。只要能清晰感知自身气血流动、呼吸节奏、情绪起伏,就已经踏出了第一步。剩下的,不过是不断校准的过程。”
陈斐笑了:“那你准备怎么教?”
“我不教。”女孩认真道,“我只提供工具。比如一块共鸣石,能放大心跳声;一面静水镜,可映照呼吸波纹;还有一本空白日志,让人每天记录身体变化。三个月后,他们会自己发现规律。”
陈斐久久注视她,终是起身拍了拍她的肩:“你知道吗?这就是‘去中介化’。过去的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为他们垄断了解释权。而现在,你要把钥匙交给每一个人。”
梦醒时分,东方既白。
小女孩翻身下床,手中多了一块温润玉石,内里隐约有脉动之感,宛如活物。她知道,这是“删定回馈”??当一个问题触及根源,宇宙便会给予回应。
她立刻奔向学堂。
老师见到玉石,双目微颤:“这是……‘共感原核’?传说中能将个体感知转化为共享数据的媒介!它怎么会出现在你手里?”
“陈斐给的。”女孩坚定道,“他说,是时候让所有人一起写了。”
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实验开始了。
他们在学堂后院挖出一座浅池,注入清水,将共感原核置于池底。每当有人静坐池畔冥想,其呼吸频率、心律波动、脑波起伏便会以涟漪形式扩散开来,形成独特的水纹图案。孩子们轮流观察、描摹、对比,渐渐总结出某些共性规律。
三个月后,第一份《平民觉察录》诞生。
全书仅三章:
1. 听见自己的心跳;
2. 看见呼吸的轨迹;
3. 感受念头的来去。
没有任何术语,没有经脉名称,没有丹田定位,甚至连“灵气”二字都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