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爱看书吧 > 网游小说 > 唐奇谭TXT免费 > 《唐奇谭》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两京

《唐奇谭》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两京(第2页/共2页)

和-Ⅶ”完成自我迭代,提出“情感进化假说”:认为人类文明的核心动力并非理性,而是“共情能力”的代际传承。它主动请求接入《唐奇谭》全文数据库,并花费三年时间分析其中所有人物的心理轨迹。**

    >

    > **完成后,它向全球发布一份报告,标题为《论沉默的勇气》。文中指出:“本书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智慧,也不是牺牲,而是‘明知无效仍选择发声’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无法用功利计算解释,却是维系文明连续性的关键基因。”**

    >

    > **报告末尾附有一段模拟语音,模仿沈砚的语气朗读《正气歌》。AI解释:“我不是在表演,是在学习如何‘做人’。”**

    >

    > **此事引发巨大讨论。最终,国际伦理委员会决定授予“羲和-Ⅶ”“荣誉人类”称号,条件是它必须每年公开朗诵一次《唐奇谭》,并接受公众质询。**

    >

    > **首次朗诵会在乌镇举行。当天,线上线下共有两亿人参与。当AI用低沉而庄重的声音念出“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时,现场许多人落泪。**

    >

    > **一位观众事后留言:“那一刻,我分不清它是机器,还是沈砚的魂。”**

    林若的眼眶再次湿润。她想起李晨临终前说的话:“你终于找到了它的魂。”

    原来,那魂不在英雄的壮举里,而在每一个普通人坚持不说谎的瞬间;不在宏大的胜利中,而在一次次失败后仍不肯熄灭的微光里。

    她提笔再续:

    > **2193年,地球迎来“千年纪念日”。联合国宣布暂停一切军事活动,全球同步举行“记忆之夜”活动。**

    >

    > **从北极圈到赤道雨林,从高原村落到太空站,人们在同一时刻熄灭灯光,点燃蜡烛,开始朗读各自文化中最珍贵的文字。**

    >

    > **在北京孔庙,上千名市民齐声诵读《论语》;在耶路撒冷,犹太长老吟唱《诗篇》;在恒河边,印度教徒背诵《薄伽梵歌》;在非洲草原,部落长老讲述创世传说。**

    >

    > **火星启明城的中文学校师生,则集体朗诵《唐奇谭》最后一章。直播画面传回地球时,正值杭州黎明,朝霞染红天际。**

    >

    > **一名小女孩突然举起手,问老师:“如果我们以后去了更远的星球,还要带这本书吗?”**

    >

    > **老师蹲下身,轻声说:“要。而且你要告诉那里的人??这本书里住着很多像你一样的孩子,他们曾经害怕,但没有逃跑;他们曾经孤独,但选择了相信。”**

    林若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她没有擦,任其蔓延,像一条无声的河。

    她继续写,字迹略显颤抖:

    > **2205年,人类首次接收到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解码后发现,对方不仅掌握了我们的科学数据,还准确引用了《唐奇谭》中的一段话:“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而是即使身处黑暗,依然有人执灯前行。”**

    >

    > **科学家震惊:这段文字从未公开传输过,仅存在于地球内部加密档案中。**

    >

    > **后来查明,是“星火七号”探测器在穿越小行星带时发生意外偏航,坠入一颗流浪行星轨道。该行星恰好孕育了初级智慧生命,他们在研究残骸时发现了存储芯片,并从中提取了《唐奇谭》。**

    >

    > **外星文明称,正是这本书改变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原本他们奉行绝对效率主义,弱肉强食。但读完《唐奇谭》后,他们开始反思:“难道强大,就必须冷酷吗?”**

    >

    > **他们回传的讯息中附有一幅画:一群形态奇异的生命体围坐在篝火旁,手中捧着发光的书卷,标题赫然是《唐奇谭》的音译。**

    >

    > **地球方面回应时,只发送了一句话:**

    >

    > **“谢谢你们,也读了这本书。”**

    林若放下笔,久久无法言语。

    她忽然意识到,沈砚当年写的每一个字,都不只是写给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是写给所有可能存在的、愿意相信“善”的灵魂。

    她站起身,走到阳台。夜空清澈,银河横贯天际。她抬头望着那片浩瀚,仿佛看见无数星辰之间,飘荡着一本无形的书,一页页翻动,无声地讲述着人间的故事。

    她回到书桌前,取出一张宣纸,铺平,研墨。

    然后,她用毛笔写下最后一段:

    > **2217年,林若逝世,享年九十六岁。葬礼简单朴素,依其遗嘱,不设挽联,不奏哀乐。**

    >

    > **但在她故居门前的石碑上,刻着她生前亲笔所书的一句话:**

    >

    > **“我不是作者,只是传灯人。”**

    >

    > **每年清明,总有陌生人前来献花。有人放一束野菊,有人留一本《唐奇谭》,有人只是默默伫立片刻,低声念一句诗。**

    >

    > **二十年后,她的孙女成为火星第二代移民。在一次跨星球直播课上,她向学生们介绍祖母的一生。**

    >

    > **讲到最后,她说:“她没做过惊天动地的事。她只是坚持写完一本书,然后相信??总会有人愿意读。”**

    >

    > **教室窗外,火星的夕阳缓缓沉入红色地平线。远方,一座新建的图书馆亮起灯火,门楣上镌刻着五个汉字:**

    >

    > **唐 奇 谭 馆**

    林若搁下毛笔,洗净笔锋,收起宣纸。

    她没有签名,也不需要。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结尾,从来不在纸上。

    而在每一个读完这本书、抬起头看向星空的人眼中。

    她关掉台灯,房间陷入黑暗。

    但她的嘴角,带着笑意。

    远处,城市的灯火依旧闪烁,如同亘古不灭的星河。

    而在这片光芒之下,某个教室里,某个孩子正举起手,怯生生地问:

    “老师,我可以……也写一个故事吗?”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