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77节(第1页/共5页)

    于是他也就安心的坐到了林信义的对面,林信义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小小的指挥所,其实就是一个木头棚子,虽然视野很是良好,就是山风呼啸而过时比较冻人。因此坐在这里喝上一杯热茶,倒也是相当的享受。

    吴禄贞喝了一口茶水暖了暖身子后说道:“大吉岭的茶倒也不错。倒不是我不想盯着江孜的事务,就是湖北那边不是已经动了手么,张荫棠问我和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另外么,他还想问问,你到底要打到什么地方去,拿回锡金和不丹已经足够了,再多我们也守不住啊。”

    林信义摇着头说道:“就算是锡金和不丹我们也一样守不住,要不是因为英国人没有防备,我们根本就赢不了。只要让英国人回过神来,搞清楚了我们的底细,他们有着一整个印度大陆的人力和物力,难道还拿不下喜马拉雅山南麓?

    他们要是凭借着庞大的人力一点点的挤压我们的活动区域,那么我们就算是以一换百,也一样要失败的。现在让英国人左右为难的,是英属印度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了,所以他们才没法动员起整个印度大陆的力量来对付我们。

    我们现在其实就是在拖时间,拖到印度人民觉醒,起来挑战英国人。一个试图从大英帝国手中独立的印度民族,是不会来贪图这片山区的,至少在独立之前不会。”

    吴禄贞思考了一下,也只能承认林信义说的对,真要让英国人平息了内部的纷争,他们只能退回到高原去,锡金和不丹能打上几年游击就不错了。

    在两人交谈的时候,对面山坡上的英军第一次进攻已经被击退了。守在山顶的李根甚至都没下令使用马克沁机枪,他走在壕沟内不停的呵斥着没有按照战术规定实施的士兵,“…有什么可慌张的?我们有防御工事,他们没有。你们只要按照战术要求,瞄准了扣动扳机就好,紧张什么…”

    山腰上,退回的英军中尉韦维尔向着梅利斯中校报告道:“中国人早有防备,我看从正面突破是不可能的,要么派一支部队从东面的密林里绕上去,正面以佯攻为主。”

    梅利斯中校面色凝重的瞧了瞧山顶,中国人的工事设计的很巧妙,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在上面,哪怕他现在手上有一门大炮也未必能射中工事内的中国人。只是他瞧了瞧东面,越过一道山坡棱线,就是茂密的树林,有些犹豫不决的说道:“中国人已经在山顶设置了这么出色的工事,他们会没有注意到东面的密林吗?”

    韦维尔中尉坚持道:“不管如何都要试一试,正面往上冲就是给中国人当靶子,那些印度士兵根本没有这样的勇气坚持到底…”

    第268章 没有经验的战斗

    英国人不知道,在格尔西扬中国军队足足有3个营,虽然有两个营是新兵,但有一个营却是打完了西藏战役的老兵。虽然林信义并不欣赏阵地战,但他认为陆军修筑必要的防御工事应当是基本技能,因此海军陆战学校在这方面是下过功夫的。

    陆战学校里不仅教学旧的防御战术,也添加了一些新的防御思想,比如防备他们自己发明的迫击炮和手榴弹。在廷达利亚的这片山脊工事上,完全的体现了海军陆战学校的防御战术理念,而之所以林信义没有下令在半路上用游击战术拦截英军,就是为了在这里让新兵们熟悉一下作战。

    假如有时间的话,没人会把一群新兵赶上战场学习战争,但是山南支队现在最为缺乏的就是时间,所以这些入伍还不到半个月的新兵,充其量只学会了服从命令和如何开枪就被赶进了壕沟里。

    李堂也好,李根也好,都很明白林信义对这一仗的要求,就是为了练兵。因此,在作战中都尽量避免使用一些非常规的作战方式,比如让狙击手射杀英军军官,用马克沁机枪对集群步兵进行扫射。而英军的表现也没有超出他们的预期,他们不会匍匐进攻,也不肯散开队形,当遭到密集步枪射击时,印度士兵很快就掉头跑路了,英国军官也不得随之撤退。

    查尔斯·梅利斯中校很快就察觉到了不对,在两次进攻失败之后,虽然是佯攻,但从枪声中他也能听得出区别,上面的中国军队必然有不少新兵,老兵只有少数,每当密集枪声响起时,就是进攻部队崩溃的时候,显然中国人这是拿他的部队在练兵了。

    中尉韦维尔所指挥的绕道密林作战,完全是一场灾难。虽然他指挥了一个廓尔喀连队进入了密林,这些廓尔喀人确实是翻山越岭的好手,不过在西藏远征中英印部队已经损失半数廓尔喀连队,此次他们也只能调来一个营的廓尔喀人。但是善于翻山越岭,不意味着廓尔喀人也能在密布陷阱的丛林中前进,特别是在丛林中同样有着一支廓尔喀军队伏击的时候。

    在应对中国军队的攻击时,韦维尔中尉不小心踩到了陷阱被一支竹箭射中了大腿,不过他的部下们更凄惨,他们有的直接踩到埋在落叶下的竹钉,有的被木排落下直接砸死,有的则被用来捕猎野兽的夹子给夹断了腿。

    如果说不丹人和廓尔喀人是山林中的好猎手,那么经过了科学优化的陷阱和利用心理埋设的各类陷阱,已经把狩猎的对象从动物换成了人。英国人虽然把廓尔喀人当成山地部队使用,但并没有发明什么山地作战战术,他们只是利用了廓尔喀人自小在山林中锻炼出来的技能。

    但中国军队这边则完全不同,虽然同样吸收了善于在山林中活动的廓尔喀和不丹人,但是在林信义的主持下,这些山区猎人的狩猎经验被总结后同游击战术相结合,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山地作战方式,韦维尔中尉所率领的这一连廓尔喀人,就成为了该战术的第一个试验品。

    这一连廓尔喀人甚至都没有触发第二道防线就已经崩溃了,中国军队在密林中设立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主要以冷兵器设置的陷阱为主,用来打乱进攻部队的编制和组织,制造一定的混乱;第二道防线则设置了爆炸物,以杀伤为主要目的。

    不过很显然,虽然廓尔喀人在英军口中是勇敢无畏的,但事实上这是指他们愿意攀登一些看起来危险性很大的陡坡和悬崖,并敢于和敌军进行肉搏战。印度士兵除了锡克人、马拉塔人等少数尚武民族外,很少愿意和敌军进行肉搏的,不过肯大规模参加英印军队的只有锡克人。

    英印军队的这一弱点,在布尔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其实都暴露过。西摩尔海军中将指挥的英军作战之无力,一度让各国军队为之侧目,以至于英国人不得不让出了联军的指挥权。英国军官可以用皮鞭教育印度士兵排队开枪,但没法让他们在皮鞭下和对手用刺刀进行肉搏。因此敢于和对手肉搏的廓尔喀人和锡克人都被英国人视为勇敢者。

    但是,这种勇敢不过是匹夫之勇,因为他们的勇气背后就没有实在的东西支持,甚至还比不上民族主义的口号鼓动下的军队。当意识到丛林中密布陷阱,自己不是死于敌人的子弹就是伤亡在陷阱里后,英军中的廓尔喀人也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