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吧

正文 第70节(第3页/共5页)

; 谎言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绝不会让工农群众永远受欺骗。假如工农群众把我们当成了骗子,那么到时我们说什么美好的未来都不会管用了。要想让工农群众信任我们,就得给他们想要的,现在就得给,不能靠许诺来哄骗他们。

    你们说,那些农民都相信士绅不相信我们,可是那些士绅真的给过农民什么吗?他们哪一次不是许下虚伪的谎言?假如我们也和他们一样只会对着农民说大话,那么我敢说,我们肯定竞争不过那些士绅,因为他们毕竟还要耕作士绅们的土地,就算受骗也情愿被士绅地主们骗,而不是被我们骗…”

    秦力山摊开双手道:“那么生产任务怎么办?我们需要钢铁和枪炮,要是没人上班,这些物资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田均一丝毫没有迟疑的回答道:“请求工人同志为了工人阶级的未来加班。这不是命令,是请求。工会应当切实的把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告诉工人同志,然后请求工人同志帮助我们。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革命,也不是一个党派的革命,而是一整个阶级的革命行动。这就是党应该做的工作…”

    这样的回答让在座的委员为之动容,虽然还有一些委员怀疑工人们是否有这样的觉悟,但是几位工人委员却兴奋的起身为田均一鼓起了掌来,他们表示一定会把田均一的话语传递给工人同志,他们也相信工人们会接受这个建议。在命令下工作12小时,和为了自己未来去工作,工人们的心情肯定是不同的。

    田均一的主张获得了委员们的一致支持,劳工党于是在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代表工人和农民利益的提案,主要内容是保证八小时工作制,保证工人在工厂上班的基本安全及最低工资制,主张对佃农实施二五减租,并限制高利贷。

    此前在代表大会上还高谈阔论,大谈君主立宪好处的士绅代表们,这些开明士绅把君主立宪当成了解决大清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认为英国和日本都是走的君主立宪的道路才富强了起来,因此大清想要脱离亡国危机,就要走君主立宪的道路。

    只是,这些所谓的开明士绅虽然向往君主立宪,但实际上对于何谓宪法一无所知,真正的立宪派中坚人物,现在还在国外留学学习之中,因此这些士绅所主张的君主立宪大多出于自己的臆断,不过用来哄骗那些农民和没什么文化的市民倒是足够了。

    劳工党代表之前和士绅代表在大会上争论,争论了半天也得不出什么好的结果,因为下面的代表和围观的市民根本听不懂,他们只看谁的名声大就支持谁。但是等劳工党提出了实际的关系到工农利益的议案后,情况就有所转变了。

    劳工党的代表根本不需要对议案讲解什么,代表们和市民们都听得懂内容,反倒是一直高谈阔论的士绅代表们开始支支吾吾,难以对劳工党代表提出的议案做出什么回应了。这些代表们可以理解工农无法理解的君主立宪,但却理解不了何谓八小时工作制和二五减租。

    于是在汉口公园的会场上,士绅代表们开始不断的回避劳工党代表的质疑,虽然他们也试图进行反击,比如质问劳工党是否是要劫掠富民的财产,不过劳工党的回答却是,“耕者有其田是圣人所主张的理想,我们认为使劳动者获得自己创造的大部分财富,虽然还不能叫耕者有其田,但至少也是往这条路上前进,不知贵代表是否认为,富民依靠土地剥削贫民是正确的?”

    由于劳工党的价值观并不回避剥夺地主土地的主张,反倒是让士绅代表们哑口无言了,毕竟他们的价值观念里,剥夺地主的土地就是世间最最可恶的罪行,是要被“社会主流”所唾弃的。只不过眼下武汉的社会主流并不是士绅,而是工人和市民。

    工农兵委员会的成立,使得工人和普通人的声音可以为大众所听见了,过去主导社会舆论的士绅地主自然也就再难以蒙蔽群众视听了。再这样的实际利益的争论中,开明士绅们的伪善面具被一件件的剥掉了,这使得迷信这些开明士绅的群众们开始有所觉悟了起来。

    失去了加诸在士绅身上的光环后,这些士绅代表的言行在群众眼中就变得愚蠢而可笑起来了。比如士绅中颇有名望的襄阳代表吴庆焘,在秦力山的连连追问下,勃然发怒道:“你这是要造反吗?造反可是要杀头的。”

    秦力山一时为之失笑,反问道:“老兄,我们现在是在革命啊。你不知道吗?”

    秦力山的回答引发了会场一阵哄堂大笑,吴庆焘面红耳赤的退入了人群,当晚就离开汉口回襄阳老家去了。

    第244章 委员会

    工农兵委员会的位置距离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会场并不远,这是一座位于汉口公园北面的三层楼房,原本是作为汉口商业展览馆进行建设的。商业展览馆是从外国传入的一种介绍商品的新形式,类似于平时的博览会。

    1851年英国在水晶宫举办了万国工业博览会以展现自己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之后,各国就开始竞相举办博览会以彰显自己的国力,不过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种国际博览会对促进本国的贸易大有好处,于是就开始举办大大小小的博览会,以推销本国的产品,最后就出现了商业展览馆这种东西。

    汉口本就是一座商业重镇,在开埠之前该地市场的商品就有230多种,当然,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外地。开埠之后外国轮船可以直达汉口,市面上的商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到了1900年时土产种类只占到了一两成,市面上一切生活日用品大多为外国货,汉口日益成为了一个资源输出港和成品进口港。

    虽然张之洞坐镇湖广时已经竭力去扭转这个局势,也成功抓住了关键,认为钢铁不兴则百工衰,下了极大的力气建立了汉阳铁厂,可时代已经改变了,西方已经不是工业革命的前夜,而是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甚至连第二次工业革命都快接近尾声了,一座单独的钢铁厂实在是难以和一整个工业体系对抗的。

    1900年之后,田均一开始主导湖广的经济建设,这一次他把目光放在了完成工业体系上,把大量的资金用在了基础建设和配套的能源、建材、钢铁、化工产业上。于是张之洞一直所期望的,把汉口变为一个工业生产基地,把各地的富源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售的梦想终于开始实现了。

    在农业上,1900年湖北粮食年产约90亿斤出头,棉花30万担,大豆百余万担。在经委会大建水利和交通设施,并推广良种、化肥、农药和建立合作社后,1904年湖北粮食产量突破了120亿斤,棉花达到了134万担,大豆500万担左右。农业产值大约比4年前提升了近29%。

    工业上,一个围绕汉阳、汉口的工业基地正在形成。汉阳、汉口的电力装机容量在1904年为2.5万千瓦,当年发电量8000多万度,按照每度电7磅煤炭的消耗量,光是电力用煤就达到了26万吨,1904年度武汉三镇的生产生活用煤突破百万吨,是1900年的三倍。

    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是相当大的,生活上为武汉民众提供了方便,生产上则大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使用电力的工厂比使用蒸汽机的工厂,成本上要降低四分之一,这极大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