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信义瞧着远处的哈里.辛格中尉带着一群士官向他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融入到了车队当中去后,才开口回道:“你觉得,娘索的那些英军看到这些伤员和尸体后,是士气大涨生出同仇敌忾之情呢?还是觉得这场战争已经打不赢,该撤退了?”
李堂这下顿时迟疑了,他身边的邓玉麟倒是跃跃欲试的说道:“肯定是觉得打不赢了啊,那些印度士兵有的连英语都不会,就是为了军饷打仗的,欺负一下手无寸铁的藏人平民还行,让他们知道自己也会死的话,估计他们是不会为了那点军饷丢掉自己性命的。我觉得,我们应当在车队抵达娘索后发起进攻,趁着印度士兵人心惶惶,这场突袭的成功率会很高。”
林信义点了点头说道:“我带着邓玉麟、程、潜两连队先去贡嘎宗。李堂你来收拾手尾,把那些英国人和剩下的印度士兵分开管理。另外找几个人学习操作那门大炮,以后或者会用得上…”
藏人所称的曲沃日神山,把娘索渡口所在的一处山前平原(江当旷原)和东面另一小块山前平原风格了开来,而铁索桥所在的南面山坡正好在神山濒临雅鲁藏布江的最前段,这里也因此有了一个小山村叫奇那村。
可以说,山南、江孜、拉萨所具有的宽谷平原几乎都是少数部分,大部分地形都是大山。这些大山把少数平原分隔的支离破碎,也就造成了西藏地区大部分都是无人区,因为没人可以在大山里生存下去。
英军从江孜的年楚河河谷到雅鲁藏布江河谷,固然能一路畅通无阻,无人可以抵挡,因为这一路上就没有什么人烟,少数村落根本支撑不起大部队的生存。藏军在卡若拉山口能够设置一道近千人的防线,已经是竭尽所能,只有在曲水宗这边,因为凭借拉萨平原的物产,还能支撑的起上千人的部队设防,不过这个时候藏人已经失去取胜的信心了,所以差点也就被英军打开了通往拉萨平原的大门。
但是现在,英军被阻挡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后,很快就被限制在了这群山地形当中。他们对于当地地理不够熟悉,因此不能脱离道路自由行军,自然也就成为了游击队最好的袭击目标,因为英军的后勤通道就是一个固定路线。
为了保卫自己的后勤,英军试图在沿线村子驻扎部队时,又遇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因为群山割裂了两地的距离,即便听得到声音,想要绕过大山去救援,也得耗费极大的时间,这就使得获得了当地藏人支持的陈竟存部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英军指挥官麦克唐纳准将实在受不了陈竟存部的袭击,因现在娘索地区的英军后勤完全依赖江孜地区的供应,游击队切断了这条运输线路,就等于是把娘索地区的英军给围困住了。所以,准将发狠之下,把手上所有的机动兵力都调了出去,去围剿浪子卡、白地北部地区活动的游击队去了,这使得娘索、奇那等地的英军减少到了一个营多一些的兵力,只能勉强控制江当旷原,连曲沃日神山东面的山前平原都放弃了。
第217章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
从泽当越往西去,海拔就越高,也就越发的看不到树林的踪迹了。满目都是光秃秃的大山,上面就是覆盖了一层杂草而已。只有靠近雅鲁藏布江江边的河谷平原地区,才能看到一些树木,所以藏人最主要的燃料还是晒干的牛粪而不是什么木头。牦牛对于藏人来说,重要性还要大于羊群。
英军为了补充粮食和驮运物资,大量的征收藏人的牦牛,使得藏人的生活都难以为继了,陈竟存过了雅江之后立刻受到了当地藏人的欢迎,使得他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有了本地藏人作为向导,他袭击英军的运输队伍自然是得心应手的,虽然英军不断的调动军队来围剿他,但是在这样的群山中,陈竟存这一个连队加上百余名新加入的藏人,不要说上千英军,就是上万英军也很难抓到他。
在围剿陈竟存的过程中,英军的主力反而被带到了远离娘索渡口的北面大山中去了。10月5日,一队骡马车队从曲沃日神山的山谷中走出,驻守在山谷通道口的英军一开始以为是彼得森少校的部队把战利品运输回来了,但是等他们看到车上装的伤员和尸体后,一个个都愣住了。
就在车队通过这里继续向渡口走去时,驻守通道口的士兵忍不住拉住赶车的士兵问道,“你们到底遇到了多少敌人?怎么会死伤这么多人?少校他们在哪?”
赶车的士兵压根就不想回答这些问题,但是见对方拦着自己不让走,也只能搪塞的回道:“很多,很多中国军队,少校他们,我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当驻守通道口的士兵惊骇的放开了牦牛的缰绳后,这位赶车的士兵还不忘补充了一句,“那些中国人还有马克沁机枪,我们根本打不过。”
一种恐慌的情绪,随着这些败兵的返回,在娘索的英军部队中开始传开了。之前中国人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干掉了骑兵第八连队和荣赫鹏上校时,因为没有见到尸体,所以大家虽然感到沮丧,可至少还不会恐惧,因为中国人只是在北岸防守,并不会冲到南岸来。
但是,中国军队先是出兵拦截了他们的运输线,现在又干掉了彼得森少校的支队,这么多尸体和伤员在众人面前出现后,终于让英军士兵们开始恐惧了,他们担心自己已经被中国人包围了,他们真的没想过要把性命丢在这里,哪怕这是印度教的圣地。
麦克唐纳准将并不了解下面这些印度士兵们的想法,反正他和这些士兵也没什么交集,他只会和手下的英军军官们打交道,至于士兵的士气,是这些军官们的责任,不是他的责任。
事实上,英国军官对于印度士兵的训练目的其实和俄军差不多,都是要消灭这些士兵身上所有的平民性,成为无条件服从的木头人。
这一点只要看一看英印政府的印度公务员或英国在印度家庭的印度仆人就能知道个大概,负责速记的公务员不会打字,打字的公务员不负责速记,擦地的仆人不能擦桌子,每个人只准做主人所允许的事情,超出工作范围的工作是不被允许的。
在这种条条框框之中,英国人就成为了那个唯一有权力下决定的主人,而失去了主人的印度人就没法做好一件事,因为英国人把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分工合作也运用到了治理殖民地的管理上,并且确保了印度人不能自发的进行合作。
这就是新军一旦把英军军官打掉或俘虏之后,印度士兵们就六神无主的最大原因。当然,英国人把这种管理人的方式叫做“各守本分”,乃是人类最好的美德。
哈里.辛格中尉虽然带回了伤员、尸体和一部分士兵,但他的所作所为却犯了英国人的忌讳,因为他不是在一个英军军官的命令下行事,而是主动的和中国人进行了合作,这就意味着他逾越了英国人给印度人所设置的那条界限,做了一名英国军官才能做出的决定。
&n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