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当先放下武器下山,则英军可以容许他们安全的撤离江孜。
但是鉴于英军此前对藏人的多次欺骗,藏人并不相信放下武器后,英军会让他们安全离开,因此拒绝了英军的最后通牒。早就做好准备的英军在7月5日正午开始向江孜宗山上的要塞发起总攻。
从7月5日到7月7日,英军一共发起了7次进攻,缺乏水和粮食的藏军,在英军大炮和步枪的射击下最终还是没能守住宗山城堡,但是驻守城堡的藏军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战到了最后一人,也没有向英军投降。
这场战争结束之后,西藏的武装力量几乎被消灭一空,拉萨这边即便是最坚定的主战派,此时也放弃了把英军赶出西藏的期待。达赖正预备向驻藏大臣有泰低头,准备交出手中权力时,吴禄贞刚好于7月6日进入拉萨。
之前虽然有消息传来,说朝廷已经更换了有泰这个驻藏大臣,预备帮助西藏抵抗英军入侵,但是西藏上下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他们希望朝廷派出军队保卫西藏,就如从前尼迫尔入侵西藏时一般,却也觉得这个消息有些不大可靠,因为想要组织军队入藏,显然不是几个月内能办到的,至少也要到今年冬天才能见分晓。
吴禄贞率领的小部队抵达拉萨,再一次给达赖喇嘛等主战派坚持下去的勇气,特别是之后这支部队在一路上宣扬的抗英保卫西藏人民的理念也跟着在拉萨传开后,达赖的胆气顿时就壮大了起来,表示要和朝廷一起对抗英军到底,并派出了自己的亲信斋康·强巴土旺来迎接帮办大臣张荫棠一行。
达赖和西藏僧俗对于入藏部队的支持,这固然是个好消息。但是英军大量部队聚集在江孜,据说已经超过了一万人。而加上林信义沿路收罗过来的僧俗官兵,现在入藏部队也就400余人,这显然是一个力量悬殊的对比。
另外,吴禄贞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驻藏大臣有泰拒绝接受向张荫棠移交权力,他认为自己是在按照朝廷的意思办事,并没有什么丧权辱国的行为,假如联豫到了拉萨,他自然会向联豫交接权力,但是他不会向张荫棠移交权力。
按照吴禄贞的看法,有泰是不想承担朝廷给自己的罪名,所以想要拖到英军进入拉萨,那么就能证明他的主张是正确的了,没有给朝廷制造外交麻烦,没有和英国人起冲突。而英军教训了那些桀骜不驯的藏人,也有利于朝廷对于西藏的治理。
边上的官兵听了有泰的主张,一个个都显得怒不可遏,只有林信义对此笑了笑说道:“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宁与朋友,不与家奴。在旗人眼中,汉人和藏人都是家奴啊,英国人才是朋友。因此家奴不听话了,让朋友教训一顿,然后再和朋友一起使唤家奴,这不是很正确的判断吗?”
一旁的官兵听了这话渐渐平静了下来,不过吴禄贞能够感受到,这些官兵不是收敛了怒气,而是开始把朝廷视为理所当然的敌人了,谁会对敌人的所作所为去抱怨呢?很显然,在这一路上的政治宣传下,保卫西藏人民已经取代了保卫西藏领土的概念,大家自然也就失去了对于朝廷的敬意。
吴禄贞看了一眼正在队伍前面和藏人交谈的张荫棠,接着向林信义说道:“我看,想要让有泰和平交出权力是不大可能了,也许我们需要动用一些武力了。不知张大人会不会赞同?”
林信义看了看前面,然后对着吴禄贞说道:“进城后,你陪着张大人先去见达赖,先安抚住达赖喇嘛,让他先定下心来。要是达赖承受不住压力跑路了,接下来我们想要抗击英军,就是一个笑话了。至于有泰那边,我来处理,这种事情我出面比你合适。”
吴禄贞迟疑了一下后才对着林信义小声说道:“最好不要弄出人命,有泰要是死了,还是很难办的。”
林信义点了点头回道:“放心,我知道我们是来做什么的,自然不能让他死在这里。不过,现在要是再迟疑不决,也是在自杀…”
第189章 发饷
穿过一片柳林之后,拉萨城就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在高原之上出现这样一座城市自然是个奇迹,虽然在汉人眼中这不过是一个寻常的小县城,但是对于高原上的藏人来说,这是他们心目中最为神圣而荣光的圣城了。
拉萨原本只是一座寺庙,即大昭寺。传说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加德满都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于是吐蕃建寺以供奉之。
随着这座寺庙的建成,很快在寺庙周边就形成了供西藏牧民进行交换物资的市场,接着为了供应僧侣、商人又在拉萨平原上出现了农业,于是围绕大昭寺而居住的人口就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了这座高原上的城市。
林信义他们并没有跟着入城,而是绕着城墙前往了城北的札什城。札什城是康熙年间平准噶尔入藏清兵的兵营,最后变成了现在的一座汉人小城,城内不仅有兵营、街道、衙门,甚至还有关帝庙。
此城在色拉寺的东侧和大昭寺之间,曾经是和硕特汗阅兵的场所,因此地方平坦宽旷,视野极为开阔,且附近就有水源,距离大昭寺约5里。
乾隆五十三年尼迫尔入侵西藏,清政府出兵救援击退尼迫尔人后,应西藏方面请求在西藏留驻军队三千,沿着拉萨河设立12营护卫拉萨平原。后来又训练三千藏兵,形成了六千军队的规模。
不过,原本三年一换的驻藏军队,后来是十几年不换,久之,营中汉兵和藏女结婚,然后让子女顶替自己服役,形成了汉藏合流的趋势。这对于满人来说显然是不可接受的,于是琦善上奏朝廷,革除了原驻藏兵制中,驻藏官兵训练藏兵之责,此后即形成驻防清军与藏军“各管各营”的局面。
这种人为的分隔汉藏,企图制造民族矛盾以稳固满人对汉人和藏人的统治,自然是不得人心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原本听命于朝廷的藏军成为了西藏贵族的私军,驻藏汉军既不能得到内地的接替,也不能从当地藏民这里吸收新血,很快就成不堪一战了。
以至于1857年,尼迫尔再次入侵时,驻藏大臣直接把衙门搬迁到了拉萨城内,寻求藏军的保护去了。这就意味着,清政府在西藏已经失去了武力上的威慑,只能靠着祖先的老本震慑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