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是打开通向印度大陆的陆上通道,但德国的工业界其实并不在乎铁路的尽头是印度或是中国,因为这两个地区都占有着世界上最稠密的人口,这也就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市场。
在银行代表陷入沉思时,穆默公使却对着田均一问道:“贵国真的有信心顶住俄国和英国的压力修建这条铁路?要知道你们现在连满洲都未必能拿回来。”
第95章 利益二
站在阳台上目送着两名中国人离开,公使穆默转头向着身边的德意志银行代表问道:“让步这么多,真的可行吗?”
这位代表朝着公使低头致意后说道:“中国人有一点没有说错,对于德国来说,最大的在华利益就是联通青岛到柏林的铁路,只要这条铁路建成,那么德国就可以不用再看英国的脸色,也不用再关心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因为德国自己就拥有了一条欧亚铁路桥。
这条铁路将会把德国的工业力量带到亚洲,也将会压制英俄法三国在亚洲中部和东部的力量。它的意义和苏伊士运河,不,对于德国来说,将会比运河之于英国更为重要。这意味着,哪怕我们没有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也能维护德国在亚洲大陆上的利益了。
但是在铁路没有修建完成之前,我们需要有人和我们一起维护这条铁路的安全,而在这条铁路上有着重大利益的,其实只有德国、奥斯曼帝国和中国三个国家,德国可以帮助奥斯曼帝国抵挡英俄的施压,但是中国需要自己独立对抗英国和俄国,所以,德国应当增强亲近德国的中国力量。
假如这些中国人真的能够推进这条铁路的建设的话,那么在其他方面上的让步,我认为不是什么问题。而且,我们的让步也只是和他们以一种商业方式进行合作,对于德国的工商业和银行业来说,依然是有利可图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军队和皇帝会否对这一次的合作持肯定态度。”
穆默沉默了片刻后收回了渐渐在视野中消失的中国人身上的目光,转而对着身边的银行代表说道:“我个人是支持双方之间的合作的。湖广总督现在已经成为了东南实力派的代表,其在中国的声望仅在李鸿章之下,而另一位两江总督因为身体的原因,并不能频繁出声。
所以,德国想要在中国维护并扩大自己的利益,不仅仅需要同袁世凯合作,也同样需要和那位湖广总督打交道。湖广地方和德国在工商业上的正常合作并没有侵犯到英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因为我们并没有谋求在长江中部地区的影响力。
当然,随着德国和湖广地方上的合作的不断加深,德国即便不采用条约的方式固定在长江中部地区的权益,我们也一样可以通过对这些湖广地方上的实权人物的影响力来捍卫自己的利益。在我看来,这位田先生正可以作为德国在湖广地区的利益捍卫者,而他在湖广总督面前也正逐渐获得信任。
我会以在华外交官的身份,向内阁和皇帝表明自己的立场的…”
德国公使和德意志银行代表就对同湖广地方进行合作进行交谈的时候,英国公使萨道义也正在同湖广总督的代表陶森甲进行交流。
陶森甲来拜访英国公使的目的很简单,一是为了向英国寻求谅解,即湖广同德国展开的合作只是涉及民间贸易,并不代表湖广总督本人已经转向了亲近德国的立场;二是向英国公使请求武器禁运条款的废止问题。
萨道义公使并不想得罪在长江中部地区拥有着巨大权力的湖广总督,在他看来,张之洞其实就和印度的王公地位相类似,这些王公虽然敬畏英国的力量,但他们又厌恶英国官员对于其个人权威的挑战,这种挑战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战争。
虽然这种战争最后总是以大英帝国的胜利而告终,但那是在印度,印度本身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许多独立的小邦组成的大陆,不管是莫卧儿王朝或是东印度公司,他们对于印度大陆的统治都只是维持个人的效忠体系,并没有真正的把印度大陆变为一个统一制度、法律、经济的国家。
大英帝国接受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陆的权力之后,才算是真正开启了印度国家的建设工作。而中国则一直都是以一个统一国家的形式存在下来的,哪怕现在的中国正处于野蛮人的统治之下,但也依然是一个真正的国家,中国皇帝对于张之洞这样的实力派督抚,和对待自己身边的奴仆没什么区别,张之洞治下的臣民依旧是中国皇帝的臣民而不是效忠于自己的臣民。
不过这一次的义和团事变加上八国联军的入京,直接打碎了这个野蛮人王朝对于地方上的统治力。包括萨道义在内的不少欧洲外交官已经意识到,地方实力派对于中央的效忠已经没有那么的纯粹了,而地方上的汉族也正在激发对于统治中国的异族的不满。
虽然大英帝国的外交官们认为,维持当前的满人王朝对于中国的统治才是最为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的,但是他们也不得不考虑,当这个满人王朝结束统治时,大英帝国的利益需要靠谁来维持了。
从情感上来说,李鸿章-袁世凯这一政治集团接替统治中国的权力是最合适的,因为他们对待英国的态度就是清政府对待英国的态度,所以即便出现了权力更替,英国的在华利益也是不受影响的。
但是,东南互保协定制造出来的东南地方实力派,东南民众对于李鸿章和其所代表的淮系的厌恶感,正极大的降低淮系对于中国的控制力。萨道义也不能不为大英帝国的在华利益上一道保险,即在湖广总督身上下注,这也是英国外交部的看法。
说句实话,布尔战争对于大英帝国来说确实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争。这场战争虽然让大英帝国控制了一处黄金产地,但是却把大英帝国的道德声望和权威性都打没了。
欧洲列强开始质疑英国是否还有统治世界的能力及权利,这一点从美国谋求巴拿马运河,俄国试图在东方扩张,德国继续对于3B铁路的建设,奥匈帝国对于巴尔干地区的野心,意大利对于北非的野望和奥斯曼帝国试图实施欧式改革以恢复传统的势力范围等异动就能看的出来,英国开始失去对于世界秩序的控制能力了。
面对蠢蠢欲动的欧洲局势,英国需要远东尽快的恢复平静,也需要尽快的结束布尔战争,把帝国的精力从南非的泥潭里拔出来,自然不会让中国彻底的陷入无序状态。袁世凯和张之洞,就是稳定中国的两块基石。
\/阅|读|模|式|内|容|加|载|不|完|整|,退出可阅读完整内容|点|击|屏|幕|中|间可|退|出|阅-读|模|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